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情怀

已有 489 次阅读 2024-5-21 10:10 |个人分类:科技会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情怀

 

懂科学的人很多,乐意近乎无偿、甚至负偿做科普的人不多。

我认为,这样的人在地学领域里是有的。而且,不止一个。

他们以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为己任,尽管须发皆白、尽管到了花甲、古稀、耄耋之年,依然在说起科学(尤其是地学)的时候容光焕发、目光炯炯、神采奕奕。让自己、让听话者,都忘记了他的实际年龄。

这就是科学和科学精神的魅力所在。科学使人年轻、科学精神使人坚韧,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不仅提升自己的境界,也提升他人的境界。

路遇一个小学生,在公园里拣垃圾。我问他:你为何做志愿者?他半开玩笑地说:我就是要自己花钱、花时间,捡别人丢弃的垃圾。

同样,自己花钱去外地做科普报告的人,也是有的。有人说,他一定患上了科普瘾。我说:罹患这种瘾的君子,多一些就好了。这种瘾,其实就是一种科学情怀、是一种对知识欠缺者的人道关怀。

明知科普报告、科普文章为自己带不来职称、工资、级别上的好处,仍然乐此不疲。用情怀二字来形容,最恰如其分。

一个在测绘系统科普部门任职多年的朋友,在聊天时说:做科普,需要有情怀。他的说法,我赞成。有的人,体会到了做科普的难处和获益微弱性,敬而远之、鄙夷之;有的人,体会到了做科普的快乐和受欢迎度,一做科普就兴奋。他们觉得,在大庭广众之下,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有益于身心的,是美好的事情。这样的科学解读者、薪火传播者,精神传递者,是幸福的,是可敬的。

这样有情怀的人,不仅钟情于科学,不仅胸怀宽广,不仅立足于坚实的大地,也不忘记愿望仰望头顶的天空。

时代进步了,有情怀的人不仅在子夜时愿望深邃的夜空;也在子时用特殊的仪器仰望和探索星空。这星,不仅包括自然天体,也包括人造天体。仰望昼夜之星空,都是为了脚下的大地变得更美好。

我相信,看到多次、多种人造地球卫星(航天器)模型的小学生、中学生们,终究会有一部分走上探索地球奥秘、探索星空的道路的。这条道路,不会笔直,会像奔流的大河一样九曲十八弯,会像峻峭的山岭一样,有无数的蜿蜒、坎坷、起伏。但是,山有陉、河有桥。山川之陉与桥,会让亲临者、进入者变天堑为通途,欣赏到在其他地方看寻觅不到的绝妙景色。

做科学研究需要情怀,做科普也需要。虽然对于情怀的解读会有差异,可是对它的深入理解是有必要的。深刻理解了情怀二字,也就深刻理解了那些在科普(科学、科幻)前沿流汗、出力、费口舌的人,是多么难能可贵,是多么可敬。

能够与这样的人为伍,哪怕只是短暂的一个上午、一两个钟头,也会获益良久、令人感奋不已、会增加一种向上、向前、向善的动力。

这,就是情怀的力量。

乍看上去,情怀是虚的。一旦落到讲台、落到课堂、落到报告厅,落到听众们的心坎上,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可听、可见、可以感受到的力量。

 

2025-05-21,写于北京市海淀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434959.html

上一篇:模型
下一篇:5月19日的纪念照
收藏 IP: 114.244.114.*| 热度|

3 郑永军 宁利中 冯兆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