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阳
有感于两次青基申请 精选
2018-8-26 15:24
阅读:25949
标签:基金

参加工作的第三年。


第一年忙于入职、培训,各类杂事,还没有进入科研状态,根本没报基金。

第二年终于沉下心来写标书,将之前申报省级课题的内容做了修改和升华,但未能入得评审人法眼,虽然上会但是未能获得资助。

今年第三年,再不中有点说不过去了,于是寒假没回老家,潜心写了一假期,终于获批。


获批基金这个事,有几个方面值得庆祝:


  1. 被认可。毕竟是个国家级项目,虽然资助面比较大,但也是国家级的,毕竟打招呼的可能性太小,因此显得自己也是有那么点水平的。作为一个在国内毫无背景,本领域内何止是毫无人脉关系简直是一个人都不认得的青椒,在策划科研工作、挖掘科研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一点认同吧,起码在对基金写作的方面没有大的疏漏,为以后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也增强了自己独立带队科研的信心。

  2. 有经费。虽然地方经费还算充裕,前几年也有各类海龟人才项目的资助,但第三年过后基本上就要凭真本事了。课题组要运转,学生要发补贴,虽然我们这一类的实验耗材不算贵,但总需要经费投入。横向课题虽然有时能贴一些,但是毕竟不把稳。青基起码能保证三年过得去,再加上学校配套100%(原来好像都是100%,不知道今年是否还在执行),基本不愁招学生了。

  3. 评职称。虽然副高评正高很难,要有坑还要有面上吧,但没有青基哪有面上呢,我们这种小罗罗还是一步一步往上走比较好,争取青基做好出好成果,再在这基础上酝酿面上,算是个不错的起点。

  4. 可以好好过个年了。一年到头心里惦记着3月份的基金总不太爽,今年终于可以暂时休息一下。

  5. 另一个值得庆祝的点,其实是不用再为这件事烦心和花费时间了。基金申请是个起点,是作为出高水平成果的起点。但是这个起点现在被各科研单位变成了考核指标,搞得花费时间力气太大,从头到尾几十次的修改、校级、院级几轮的形式审查、各类基金申请报告会、聘请校内外专家讲座,减少了实际工作的科研时间,尤其是对于高校来讲,教学已经分掉了不少科研时间,能用于思考凝练关键问题、出优秀科研成果的时间自然进一步被压缩了。所以换个角度来讲,中了之后就可以省却这些事情,专心思考做出东西的事了。


对比今年和去年的基金申请,个人有一些总结放在这里供参考。


  1. 去年的本子是在省内基金基础上的扩大和深化,但有两个问题:一是依然太偏技术,因为我本身的科研工作比较偏工程,集中在对技术的改进和提升,但由于各种限制只能报在生命口,因此需要在这个领域内挖掘出科学问题,这是比较困难的事。去年的本子就是这个问题,在生命口报的对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问题的解决,也确实说不过去。虽然专家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但想想还是得改。二是一个专家提出了,本人曾主持的省级科研项目中有些类似的研究内容。这个也确实是一个问题,虽然我修改了一半左右的研究内容,但是主要的问题还是集中在同一个问题上,因此评审人从题目来看,也确实难以区别开来。有资助了的项目就没必要再资助了,虽然不知道评审人是否是真的因此未给好评,还是找了个借口,但基于此,今年果断重新写了个本子。还有一个小问题是,去年的研究对象是我自己从行业内部发掘的,但是与我校的主流研究方向不太相符,因此今年试一下更换应用对象。把可能的问题都改掉,总不会错。

  2. 经过重新思索,今年的本子在换了应用对象的同时,将过去一年的研究成果结合进去,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偏生命口的科学问题。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比较费劲。首先,因为想将去年的研究成果作为研究基础,今年不能改动太大,但还要深入。于是在去年没中之后就一直在思考方向的问题,中间经历了各种曲折,也问了不少本领域的人的看法,最终坚定了现在这个方向。对于科学问题的凝练,真是看了无数文献,本身背景比较缺乏的东西写起来更困难,首先要确定研究意义,又要结合我本身研究的技术,写出真正的问题,以及能解决的方式。好在后来又在本学院内找了一个做相关方向的老师作为课题组成员,算是课题组背景比较全面,能够完全覆盖研究内容的工作。

  3. 建议无论如何,早一些开始思考方向,否则到最后会比较被动。写起来可能很快,尤其是第二年写,形式不太存在问题,更主要的是内容方面。


今年的本子写完交了之后,完全没有去年的焦虑,没刷帖子也没打听过进展(问题是领域内谁也不认识 -_-||)。让我感觉到有底的是,五月份学院内部组织对青年教师的课题评审,请了校外专家,其中一个专家是大领域内的牛人,对大家的研究内容逐个点评,一般都是提一些中肯的修改意见。看了我的本子之后说,写得不错,完全没有提修改意见。搞得我有些错愕。不论如何,在网上能查到基金结果的几小时前,收到学院科研秘书发来的信息,还是很开心,同时也觉得压力有点大,希望能将提出的问题研究明白。


真正能在一个方向上专研,积累出成果,才是基金资助的意义。

相关专题:基金申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焦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102777-113123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