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未来教育的思维逻辑误区 精选

已有 4666 次阅读 2022-9-19 22:5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目前,各种“**教育”的说法层出不穷,随便罗列就有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贯通教育、通识教育、未来教育等等。其核心问题还是因为教育过于复杂,大家抓住教育体系中的某一个重点内容或者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这种现象在自然演化中,可以被称作“长颈鹿”现象。

长颈鹿的脖子很长,一方面可以认为是适应演化的结果,脖子长,能够吃到更高的树叶,形成自己的生态位。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长颈鹿走入了演化的误区。由于长颈鹿脖子上的迷走神经也随之被拉长,长颈鹿最后失去了发声功能。我们可以预见,长颈鹿这个物种,在未来的命运一定不会平坦。

任何片面强调系统中某一功能的做法,最终都会遇到大问题。

比如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的一个结果,但是,不是教育追求的一个单一目标。我们可以把教育体系理解成为一个足球队。创新教育这个成分类似于前锋,是得分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是,如果一个足球学校只培养前锋,或者一个足球队全用前锋,一定会成为足球界的笑话。至少在目前地球上还没出现过这样的足球现象。其原因在于,一个足球队需要前锋、中分、后位等等不同队友的支持,通过系统合作,变换队形等等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对手,同时突出自己队伍的特色。

但是,为什么到了教育体系,就会出现这种思维上的误区?比如,把创新作为学校的主要目标?这等同于只培养前锋的足球学校。

我们需要那么多创新吗?

如果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单位全是创新人才,一定会闹得一团乱麻,其结果就是天鹅、梭子鱼和虾的合作,每个人的方向都不同,都有自己的思路,根本拉不动车子。

在数学领域,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概率分化”现象。关于这个概念,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及过。把100个真正的创新人才聚集在一起进行培训,到最后就自然会分化出一些继续创新的人才,有很大一部分则会分化为思维平庸的人。所以,大规模专项培养会造成很大的人才浪费。

再比如未来教育,很多专家和文献都是基于未来技术重大变革这一单向指标进行“蝴蝶效应”式的预测。造成人对未来的人心惶惶。目前有不少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教育专家”拥有的是一颗浮躁的心。究其根本,就是这些专家并没有真正把理工和文的思路结合起来,要么用文科思维来理解理工的“创新”,其实是门外汉。要么是理工专家无法吸取文科的营养,用简单的理工推演思维来预测复杂的教育体系。

谈及未来教育,也一样需要深入思考其思维模式的弊端。需要把对未来的思考纳入到一个现有人类知识、经济、社会和文明体系的框架中加以思考,才能调节得更准确。脱离体系的单元素思考,不可能得到准确的预测模式。

关于未来教育,其核心还是创新教育。有数据表明,目前和创新相关的工作岗位已经快超过50%。于是,教育就要转向到创新人才培养。这里面的逻辑误区在于,目前这些所谓的创新岗位都不是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反而是传统教育的功劳。提及专门做创新教育培养,反而是借用了市场的导向。

在目前面向的创新教育中,教师是不能忽略的一环。通读关于未来教育中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知识体系的教师,文献中有各种祈使句,创新教育教师必须拥有强大的能力和性格,我觉得个别人可以达到,但是绝无可能大面积获得这些教师,因为目前根本就不存在。相反,真正的创新大师基本上都是从传统教育中成长起来,而不是专门为创新培养而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原因还是在于,创新必须依托强大的知识体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人非常清楚这种现象,又创造出“不造空中楼阁”的观念。没有根基的“创新”是瞎想,其实很肤浅。

人需要成长时间,成才需要时间。

思考基础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以不变应万变,未来可期,管它是东南西北风,我自从容。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7014-1356037.html

上一篇:客观与主观的信息与知识思考
下一篇:科普与科学教育

9 焦飞 曹俊兴 晏成和 武夷山 杨正瓴 陈蕴真 郑永军 辜英求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