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Cheng

博文

论文的开放获取出版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精选

已有 5880 次阅读 2022-10-28 20:41 |个人分类:杂志|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这周是国际开放获取周。国际出版商都在响应,主动开放一些内容,在订阅型出版模式垄断几百年的历史上,让作者的论文开放阅读一下也可以算是一种恩赐吧。就像美国南方农场主夏天赏黑奴西瓜一样。但不管怎样,也是一个进步,这也进一步推进了全球开放获取的步伐。

今天就来说说开放获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开源(开放—Open Access,OA)获取作为一个相对于传统订阅模式的出版模式,近20年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各大出版商也在制定逐步将传统的订阅型出版转为金色OA出版的计划。开放(开源)获取使得学术出版不再像传统的订阅模式神秘,高门槛和高利润。

先岔开主题说一下我的留学体验。我1985年去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一个让我非常震撼的现象是,世界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在Cornell(和其他大学)留学。这一状态至今没有改变(除了这两年中国的研究生巨幅减少外)。通过留学,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其他有益知识引入到自己所在的国家,推动自己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教育成为了西方对世界贡献的“半”公共产品,之所以说“半个”,是因为很多留学生是要付费的,或通过做研究生课题打工换取受教育的机会。我的留学费用是中国政府的世界银行贷款资助的。所以算是购买。在Cornell读书期间,我的南农老师常常通过书信要我帮忙查找和复印一些科技论文,然后寄到国内。不少要求查找的论文都是1960-1970年代的,可见当时科技信息的“代沟”有多深。传真、互联网的出现、期刊的online first、PDF的下载、邮件的附件传送、使学术信息迅速出现“世界的学术资源扁平化”,填平了信息的“代沟”和区域的“鸿沟”。而订阅型期刊就是一堵墙。一大批留学生回国,一大批留学生将最新的科技信息传到中国,中国的科技也在这个“扁平化”的世界迅速崛起。回过头来看,这也不过30年的时间。

过了30年,到了21世纪,中国也开始招收大量的“第三世界”国家的研究生。通过接受留学生,提供免费教育,这些研究生学成后很多回到并服务他们的国家。而几乎所有这些研究生都是由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的。中国开始为世界提供教育这个“公共”产品,提高中国在世界很多国家的软实力。设想一下再过30年,这一大批留学中国的学生回到他们的国家后,是否也能像中国回来的留学生一样,帮助改变他们的国家的科技水平贡献一份力量呢?

回过头来说期刊的开放获取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中国现在是世界科技大国,也是科技强国(尽管有些方面还没有达到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论文产出已是世界第一。如果这些论文,都能开放获取,中国将是国际“公共产品”的超大提供者。这将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只有当一个国家能够为世界提供核心公共产品时,这个国家才能算是有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那么,版面费(APC)怎么解决?那就是要创办一大批中国自己拥有主权品牌的自主出版的期刊和产业。将订阅费转成给学者提供OA的APC。欧洲实施的Plan S计划,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White Hous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简称OSTP)8月25日颁发的一项新的开放科学政策指南,要求到2026年之前,由联邦政府资助的所有研究成果论文,即刻免费向公众开放,保证美国民众获取研究资源的公平性。通过这一政策,全世界的学术界和公众也都能获取美国政府资助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也就成为全球的公共产品。

所以未来几年的出版界将出现一些巨大变化。 开放获取将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洪流。学术界、政府的资源需要重新做新的调配。

这里必须澄清一个广为传播的一个误解:开放获取的期刊“就是水刊”,交钱就能发。感觉开放获取的期刊成了夜里的商品直播平台。其实,开放获取对应的是订阅获取。开放获取的版权归作者所有,而订阅模式是作者把版权转让给出版商,出版商出版,把阅读权限卖给图书馆,赚取巨额利润率,更赚钱的是单篇购买。和期刊的质量控制没有直接关系。开放获取的期刊可以灌水,订阅型的期刊也可以灌水。一是出版模式,一是质量控制,不可以混为一谈。

所以我支持有高水平质量控制的我们自己的开放获取期刊,为全人类提供知识这个公共产品,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是Maximum Academic Press(MAP)的使命,也是我未来20年的使命和责任。

程宗明

2022年10月28日南京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40979-1361328.html

上一篇:英文期刊《出版研究》(Publishing Research)创刊了!
下一篇:如何破解中国95%SCI论文外流的困局

14 王涛 周忠浩 孙学军 苏保霞 武夷山 李可 宁笔 高友鹤 李陶 郁志勇 崔锦华 钟灿涛 彭振华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