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uyuncas 博士,研究环境政策,低碳发展,环境标准化

博文

标准化需要创新吗?

已有 2690 次阅读 2011-7-21 11:2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还久没有开餐了,感觉对不起那些寥寥关注我博客的朋友们。最近一直在思考标准化是否需要创新。我们往往听到科技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而很少听到标准创新或标准化创新。所谓创新,就是采用新的方式或方法,实现原有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升级。比如,某房地产商开发的房子不好卖,而他们创新销售模式后(买房送旅游,折扣),销售业绩大增,这就是创新在发挥功效。回到标准化创新这个话题。首先,我解释一下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已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是对现有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的总结,并用于规范未来的实践。也就是说标准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标准化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后半句,就是应用于实践。如果不能被应用,也就是所谓的采标,你标准制定的再精彩,创新性再强,也没有任何意义,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创新。当然,要很好的被采标,标准的水平也很重要,比如标准对行业、产品现状的真实反映情况,标准描述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是否被广泛采纳。前文已述,只是关注标准的制定是不够的,创新过程还没有结束。制定完标准后,就是要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激励企业采用标准。当前,最好的例子就是能效标识。能效标准尽管是强制性标准,但企业实施强标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如何建立有效的制度,让企业全面采用能效标准,这是摆在决策者和管理者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国家发改委、认监委等部门,建立了能效标识制度,通过能效标识推动能效标识的广泛采用。因为制度中规定,只有粘贴能效标识的电器才能上市销售。
    罗哩罗嗦说了很多,我简单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就是标准化的创新在于两个方面:一个在于标准制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另一个就是标准实施的方式,如何通过制度、标识、认证等方面去加大标准的采用。只要一项标准被企业广泛采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就可以说这项标准化活动有很大的创新性。也许,这和政策创新有类似之处,因为政策也涉及政策本身和实施的问题。以上,是我对标准化创新的浅显认识,还很不成熟,希望和各位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6163-466852.html

上一篇:我国循环经济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1 杨华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