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ele62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lele622

博文

我的第一篇博文

已有 2971 次阅读 2015-3-11 00:21 |个人分类:个人杂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本科生, 硕士生, 加好友, 好友分组

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所以就随便扯扯吧,稍微介绍一下自己,写点东西以示纪念。

身为一个即将成为研究生的本科生,在科学网看到的博主基本都是我的“大神”。起先,为了关注一些博客,我只能通过RSS和书签来订阅,因为科学网没有类似于“关注”的选项。后来我发现,大家的好友数量都不少,应该是就是通过“加好友”的方式关注别人,于是胆怯怯的向几个博主发出了好友申请,结果大多很快同意了。现在,我发现可以在好友分组设置“屏蔽”形成单向关注(单项好友)。不知道大家屏蔽的好友比例有多大?

不知道科学网上各学科背景博主的比例,生命科学领域应该最多吧,毕竟基数大。是物以类聚,还是关注点使然,我发现有很多博主是做“生物信息”(含各种组学)和“生态学”(含环境生态、数量遗传等)的。

当然,作为一个硕士生,根本没有学科背景科研,随时可以转变研究方向。对于自己最先接触到领域,只要不是讨厌,以后就会对这个领域很执着,至少我是如此的。宁磊《走下神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本就讲述了我现在境况和心境,从微观到宏观,宏观这个东西,量大就是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脚踏实地。怎么说生态学也是交叉学科,需要野外考察,需要种植试验,更需要计算,也可以做分子实验。如今本科毕业设计就是做遗传多样性,但问题是,我需要树长叶子才能做实验,而毕业答辩的时间不变。研究生的话,老板支持我做分子,但我暂时还没有实验思路,而且受基金内容的限制。此外,因为是上合组织大学项目的学生,研二要去俄罗斯呆一年,学习俄语毫无头绪。车到山前必有路,用高中作文常用的话激励自己“须拨开云雾方得见青天”。

在各学科中,我接触过生物学,感觉生物学的范畴是非常难确定,因为研究对象的太广泛,用到的技术方法太多;我接触过生态学,也对其概念非常模糊,至少包括生物学领域内的生态学和生物学领域外的生态学;而我本科时分流选的专业其实是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高,大,上,但我至今没有搞懂这个学科具体是做什么的,太乱太杂,我都怀疑这能不能算一个专业,我甚至怀疑生物学能不能算一个学科,那仅仅是一个极为宽泛的领域而已,各个学科背景的都能够涉足。嚼文字,咬概念,把自己也弄糊涂了。

本科期间,玩游戏比较多,没干什么正经事,还差点挂科。其实,失败也可以是炫耀的成本啊。准备了半年多iGEM,结果为他人作嫁衣裳,学院资助了另一支队伍;英语六级考了三次,越刷越低,第一次压线,后两次直接没过线;学生组织参加了不少,也担任过一点职务,但本人太过于木讷,存在感太弱;个人问题没解决,前途堪忧。值得欣慰的是,学习成绩大三一律接近满分,尽管无力回天;大二去中山大学交流了一学期,非常轻松愉悦的生活;大三暑假在遗传所呆了半月,在钱文峰老师的课题组接触到了“计算生物学”的概念,现在发现这就是生态学;也体验了半年多“PCR-电泳-转化-挑菌-观察”等各种大小循环的实验生活。

说到博客写博客,我还真没认真写过。从页面设计论坛蓝色理想,到程序员的博客园和csdn,再到自己制作的个人静态网站和用wordpress搭建的博客,再到新浪博客,再到github pages,最后到校园论坛的个人博客,这些我都有过账号,但都是几分钟热度,之后没有更新过。我的人人网帐号目前停用,唯一就在qq空间写点东西,分享点文章,但不多;转载的东西基本都放在邮箱记事本里,别人都看不到。

如今,在科学网讨个博客,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格调。初来科学网,我就看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学术大神(比如关注的王德华老师、薛宇老师、牛登科老师、喻海良老师以及仙逝了的李小文院士等等),他们有个性,又是也很偏执,但很实在,关心柴米油盐和锅碗瓢盆,也关注行业动态和天下之事,有嬉笑怒骂的情感,也有冷静睿智。对自己的博客的定位,我还没有把握,估计不能当记事本使用。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网络上四处飘泊应该定居了,生活中的我也应该好好打理自己的生活。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俗语道“习惯成自然”。初中时,被老师威逼利诱而写日记,上了高中居然停不下来了;在中大加入一个组织被要求写月度小结,如今继续写着(不仅仅是为了不被踢出组织)。现在,我要尝试这在这个博客里反思自己,解剖自己,不断要求进步。

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事至终总是空。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花开复见却飘零,残憾莫使今生留。(伪水浒传诗)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89133-873556.html


下一篇:告诉大家一个商机——电话域名

3 刘洋 黄健 侯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