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丹的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udanlyd

博文

科研笔记:Sleep Medicine|夜班人员开车回家,亮光干预减少事故

已有 1341 次阅读 2022-2-15 23:55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来源】Driving home from the night shift: a bright light intervention study. Sleep Medicine 30 (2017) 171-179

【领域】光的非视觉效应;警觉性;认知

【应用】汽车驾驶;夜班人员

【阅读笔记】

  睡眠不足导致疲劳和瞌睡,降低警觉性,增加夜间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2017年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Denise M. Weisgerber等人发表于Sleep Medicine的研究,根据光的非视觉效应的机理,假设了通过明亮的灯光的照明可以提高人员的警觉性和认知能力,从而降低事故风险。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他们做了一组模拟驾驶实验,实验中选用2种光照条件,5600lx的明亮光和35lx昏暗光,而受测者分别处于夜班模式和休息模式,共组成3种实验条件,在3种条件下测试受测者在两种实验条件下的驾驶表现。

  19位受试者(N = 19, 22.8±4 ya)参加了这个实验,各个条件之间有1周的洗脱期。2组受测者需要在正常应该睡眠的时间到达实验室,在暗光环境实验中停留6小时,达到熬夜状态。在停留的6小时期间,每半个小时受测者接受口腔温度和PVT反应时间的测试。之后分别在亮环境或暗环境停留45分钟后(照射前后采集唾液样本,测试褪黑激素含量),被试需要开始44分钟共两圈的高度仿真驾驶任务,测试反应时间并通过KSS量表评估睡睡意。而对于不熬夜的实验条件,受测者在家里休息一直睡到习惯起床时间,在醒来后~ 45分钟被送到实验室,接受明亮光的照射,然后进行模拟驾驶测试,测试KSS睡意和反应时间。

  统计学的分析方面,采用混合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评价,使用Greenhouse-GeisserHuynh-feldt修正自由度,光干预效果采用单侧检验。文章对p值的检验结果均提供了效应量。例如,对于对于熬夜组,随着熬夜时长增加,反应时间显著增加,表述为“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bjective sleepiness across conditions (F(1.43,27.1) = 48.86, p < 0.0005, partial η2 = 0.72)”。

 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组熬夜状态的实验条件下,受测人员口腔温度降低,反应时间和嗜睡程度增加。受明亮光照射的熬夜组其唾液内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但是反应时间和嗜睡程度并不起任何效果。睡眠不足的情况极大增加了碰撞和事故。在熬夜后暗光环境下,5名受试者(26%)发生了严重事故(如翻车),这在明亮光照射的两组条件下均未发生。同样熬夜,明亮光环境下测试结果总体上碰撞和事故减少了;并且在几项测试结果上在赛道的第二圈表现更好。作者得出结论,在夜班结束时,进行强光照射,可作为改善夜班后驾驶的对策。

  该文章并未提供实验光源的光谱,因而不能计算能表征光的非视觉效应的相应指标CS或EDI的差异,但是由于实验中光谱保持一致,文中提及了所使用的是4000K5000K的白光光源,可以肯定的是照度的增加提高了光的非视觉效应刺激值。由于照度及CS加强而引起警觉性的加强与之本课题组相关研究结论一致(侯丹丹、林燕丹等,2021)。可以预见在光的非视觉效应领域,还有很多可以继续研究和探索的未知。 


文中对比的论文:

Dandan Hou,Yandan Lin*, Yan Lu, Ming Ronnier Luo. Effects of Spectral Tuning of White Light on Attention Level and Sleep Quality, Light & Engineering, 2021, 29(3): 93-99. https://doi.org/10.33383/2021-008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97804-1325467.html

上一篇:重要链接
下一篇:论文交流:Phenomics | DCLA模型预测光照对人体昼夜节律相移效应

1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