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神经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深度放松和自我调节

已有 792 次阅读 2023-1-28 00:2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神经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深度放松和自我调节

心理治疗师的数量不断增加。其结合心理治疗应用神经技术(生物反馈、神经反馈、用于神经肌肉再教育的躯体运动、脑刺激技术),其显著催化治疗过程并提供生理支持而没有负面副作用。

为了心理治疗的目的,应用生物反馈训练并使脑电波与光和声音脉动同步的合理原因是什么?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加入这些方法对客户和治疗师有什么好处?

简要概述支持在心理治疗背景下应用生物反馈和脑电波视听沉浸的几个基本原则情况:

培养放松的生理状态有助于心理治疗

培养放松的生理状态有助于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的先驱,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和尚多尔·费伦齐(Shandor Ferenzi)建议应用放松的练习和实践来克服对自由联想的抑制。即使在放弃催眠后,弗洛伊德仍继续邀请他的客户躺在沙发上。

通过短暂的放松练习开始心理治疗课程,可以提高患者的意识并促进情绪的表达。回到放松的状态有助于减少情绪痛苦的强度,并创造一种接受的态度。

将脑电波与光和声音脉动同步是一种极其快速的方法,恐慌发作、失眠和紧张。在大多数人中,这种情况在刺激开始后5-8分钟内实现,并且该方法非常可靠、安全、非药理学且无副作用。大脑的颅电刺激通过促进大脑神经递质和对能量水平重要的激素的自然产生来释放对身体放松的反应。对疼痛的敏感性、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睡眠。由于这些原因,电刺激和感觉刺激可以作为复杂成瘾治疗计划的一部分,成为一种重要且非常有用的工具。

生物反馈方法和工具通过添加由心理治疗师指导的即时和客观反馈元素,显著支持学习放松练习的过程客户了解哪些练习对他个人的生理机能有放松作用——无论是来自自体训练、催眠、渐进式肌肉放松,引导概念、隔膜呼吸或其他方式。

监测身体变化可识别保护和约束反应

监测身体的变化可以识别保护和约束反应。治疗师对动作、姿势和非语言表达变化的观察为患者的瞬时情绪和认知过程提供了关键。身体的突然变化往往揭示出当前的行为,旨在阻止和抑制新出现的想法、感觉和冲动。肌肉紧张和紧张的特定模式支持大脑的保护动作。情绪的长期抑制会产生肌肉装甲(威廉·赖希)。

生理学的电子监控增强了对身心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生物反馈工具识别外部观察者看不见的细微瞬间变化和过程,向治疗师和客户提供有关情感上重要的内部反应的信号。生理信号的聚集减少了对治疗的抵抗。客户认为生物信号是“客观的”,并比治疗师发起的解释更容易接受其呈现。

可以将负面情绪从脑海中排除,但不能从身体中排除。个人可以在认知上否认许多情绪和欲望,但在讨论相关话题时,身体会表现出不可否认的身体反应。

皮肤电阻和温度降低,呼吸的节奏和风格可能是这种未被识别的情绪紧张和冲突的警告。

生物反馈工具可以识别不适应的生理反应:不适应的反应与触发刺激和情况不成比例——要么夸大,要么不足。此外,在触发情况过去之后,客户端可能无法及时恢复。

一旦识别出典型的生理反应模式,生物反馈工具就可以用来训练和修改适应不良的因素。生物反馈方法已经制定了识别过度反应和低反应性模式的协议,以及为每组提供更合适的反应模型的生物反馈训练指南。

监测生理信号的变化可以让客户相信主观认知和情绪变化的现实和重要性。客户常常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之间的联系感到惊讶:“你的意思是,仅仅因为我对妻子感到失望,我的呼吸变得不稳定,我的心率在变化,我的脑电波模式也不同???'

此外,生物反馈仪器显示屏可以向客户展示放松和催眠诱导技能的力量,帮助患者做出剧烈的身体变化,并说服患者继续配合治疗和类似程序。

通过生物反馈进行的心理生理监测支持多种行为疗法和专门干预。例如,生理指标可以指导行为治疗干预的过程,如全身脱毒。

任何参数,呼吸和心率可以作为客户何时缓解焦虑以及焦虑持续或增加的指标。此外,生物反馈辅助放松可以促进每次暴露于引发焦虑的刺激后的恢复。

总之,生物反馈方法和生物监测对于为自学做好准备是有用的。减少对治疗的抵抗力,并使患者认识到身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生理信号的监测使心理治疗师和客户能够以类似的方式识别不适应和刻板的压力反应,并练习更灵活和适当的方式反应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通过生物反馈进行生物监测可以提供“心灵之窗”–向治疗师和客户发出信号,让他们适应特定的话题和生活状况,从而激活身体对痛苦、威胁和焦虑的反应。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13094-1373723.html

上一篇:在家里练习放松
下一篇:神经技术是如何为长期的身心关系工作的?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