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LetPub论文编辑的企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tPubSCI

博文

第一篇1区SCI论文投稿的崎岖之路

已有 3675 次阅读 2020-7-9 11:2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作为一名双非普本的研究生,我的英语水平一般,也没有多少投稿经验,但在经过两次拒稿以及半年多的等待后,我的第一篇SCI终于被接收了(中科院1区)。虽然在投稿过程中遇到不少坎坷,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我将分享一下我的投稿经历,希望能给和我类似情况的读者朋友们一点帮助。

623.1.png

校园的每个清晨和黄昏

我的研究方向是新能源材料,偏向于电化学储能,这与本科阶段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几乎没什么太大关系,基本上算是跨专业了。和实验室里其他同学相比,我进实验室的时间又比较晚,是在学校正式开学后才进的。在师兄师姐热火朝天地穿梭于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和化学药品之间时,我还茫然地不知道从何下手。

后来在一位师兄的帮助下,我才开始一边看文献,一边学习做实验。在往后的三个月里,我读了上百篇文献,曾一度要迷失在文献的海洋里;实验也重复了很多次,但实验结果不是形貌没规则,就是物相不纯。突然有一天,在数十次的重复之后,搅拌的时间改变到某个时长后,物料充分混合,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实验成功了!

总的来说,实验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次次不厌其烦地重复,加上一次次认真地对比分析,寻找根本原因并想办法解决掉。

623.2.png

刚入门科研的自己

刚开始写稿子的时候,很多专业表达尤其不擅长,都是参考别人的文章,照葫芦画瓢,很快就写完了。而且看到师兄们的第二篇文章都已经收到返修意见了,心想SCI也太容易投了吧。于是我抱着侥幸的心理,在差不多写好了的时候就赶紧投了出去。

但是没有想到,一个月后就被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拒稿了,理由是重复率太高。研究生同学投的也是这个期刊,小修后很快就发表了。我本以为我的稿子内容比较充实,即使某些地方可能存在问题,审稿人也应该不太会追究。事实上我错了,该来的终究会来,要改的还得改,做得不好的实验数据、画得不好的图、编不好的英语语法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回应你,给你更大的压力,也耗费你更多的时间。

于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这样白白耽误掉了,我也终于明白SCI显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容易中,师兄们之所以“轻车熟路”,是因为他们过去学习的时间、看过的文献、做过的试验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所以也奉劝诸位不要心存侥幸,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才是最有效率的。

623.4.png

每一条路都需要脚踏实地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我根据导师、合作导师的意见修改了很多,中间还穿插了一些其它事情,紧赶慢赶,一个多月后才基本修改好。

这里也建议各位,如果英语不好的话,还是有必要找一家靠谱的机构润色——重点是靠谱,这样可以把修改语法的时间尽可能用在文章的内容写作和图表制作上,尽可能把文章的质量和层次提上去。我的英语感觉不至于太差,本科就一次通过了六级,但文章到最后因为一句句地降重、改语法真是花费太长时间了。

最后终于修改完成,自我感觉自己的文章有点像那么回事儿了,就按照师兄的建议转投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这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分区比第一次投的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高一些,本以为应该可以上岸了,然而没想到两周后还是被拒,理由是该期刊更倾向于“化学合成”主题的文章。

此时,经历两次被拒已经过去了接近三个月的时间。11月开始停下来我才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怪自己开始的工作不扎实导致写稿、投稿的战线越拉越长,现在就老老实实做好每一步吧,不要太在乎结果了,能毕业就行,这样想心态就平稳了许多。

接下来又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文章,对不规范的图表、不专业的解释也都进行了全面地检查和修改。说实话,在经历过前两次拒稿后,自己其实当时已经不抱着太大的希望了,但在师兄的指导和鼓励下,我还是转投到了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心想这是最后一次,再被拒稿就转投二区或三区的期刊。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而且奇葩的是,这个期刊无法查询投稿状态。没有期限的等待,更容易让人焦虑。当时我每天都会登陆LetPub官网,查看一些期刊下面的“同领域作者分享的投稿经验”,同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在留言区,结果有很多同学加了我的QQ,将他们的投稿经验分享给我,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点,这对我的心态调整有很大的帮助,焦虑的心情得以平复,继续坚持、等待。

623.5.png

科研小伙伴的热情帮助

又等了23天,也就是2019年12月31日,那天我正在实验室做实验,导师过来跟我说审稿意见回来了,我当时心想是不是凉了。然而意外的是,期刊给了返修机会,并给了我一个月的改稿时间。皇天不负有心人,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我仔细阅读了审稿意见,规规矩矩地补充实验、修改图表、修改文章的每个细节,一步一个脚印,直到武汉封城的前两天,才终于提交了修改稿。

20202月初,我在家中收到了暂时接收的通知,但是部分图表需要进一步完善,并要求尽快完成。但是家里没有电脑,而且村村设卡,不让通行,我只好打电话跟亲戚借电脑。为了尽可能避免与他人接触,在早上六点天还没亮的冬天,我戴着口罩翻山越岭到一村交界处取电脑。亲戚的电脑是台十年前的笔记本,本来一个小时就能处理完的工作,我却用这台电脑花了一整天时间,处理完了再约好地点重新步行十多里路送过去。我想表达的是,这个时候不是有多么辛苦,而是整个投稿的过程在这一刻让人很享受。

623.6.png

疫情期间只能穿越蜿蜒的山区小道   

2020年2月17号,我终于收到文章正式接收的通知,瞬间感觉轻松了许多,也有那么一丝成就感。从开始投稿到最终接收,这个过程真的只有经历过才会懂。文章正式在线发表后,我还是偶尔会去LetPub上浏览各种期刊的最新动态,也有很多人在LetPub期刊评论区找到我的联系方式,向我咨询投稿经验,这跟我当初求助的时候一模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能体会到他们每个人的渴望与焦灼,所以我也毫无保留把一些投稿经验分享给他们,希望能给他们一点帮助。

623.8.png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实验和写文章的道路上一篇SCI文章从实验开始到文章完全接收,一年半的时间,这样的坚持和付出,终究都还是值得的。只要你相信自己,继续坚持下去,过程可能很慢,但结果都不会太差。

附作者论文链接:Urchin-like SpinelMgV2O4 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

作者:唐稳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32242-1241262.html

上一篇:如何建立国际合作研究——本周五LetPub在线直播讲座开始报名啦!
下一篇:发表SCI期刊文章三个方面的建议

1 马耀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