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LetPub论文编辑的企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tPubSCI

博文

你做了什么?学术著作中的署名

已有 2092 次阅读 2021-5-21 10: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18年,Nature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所谓“多产”作者的文章。这些作者每年发表超过72篇论文,这对于大多数研究人员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的。许多人猜测这些作者可能通过某种方法钻了这个系统的空子,却缺乏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但是该研究的一项发现是作者身份的标准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物理学领域最多时一篇论文有1000多名作者,这是因为每个国际小组的所有成员都会被列入作者名单,即使是没有直接参与写作或研究的那些成员也是一样。但这种做法在科学界其他领域内并不被普遍接受。自然而然,这篇文章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作者身份意味着什么?如何正确分配?为什么详述作者的具体贡献如此重要?

本文中我们将向您简要阐述作者身份和贡献者身份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常见的相关最佳实践。

谁能成为作者?

署名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十分诱人。作者身份可以带来专业上的发展、荣誉,并影响未来可能获得资助的机会。显而易见,在论文中署名对许多人来说非常重要,但作者和贡献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清晰。这方面的具体要求因学科和期刊而异,但标准基本相同。

要获得作者资格,个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标准:

  • 计划或参与工作的至少一个方面,如分析、解释、设计或进行实验操作。

  • 以某种形式帮助起草或修订稿件,以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学术规范性。

  • 对要发表的论文给予最终同意。

  • 对论文的内容负责。

这些标准相当简单,并且基本上是大多数时候对作者身份进行评估确认的基础。

那么,我们如何恰当地分配作者呢?

关于谁能成为作者的讨论最好在项目开始之前就进行,而且作者名单应该随着研究的推进而演变。一旦拟定了作者名单,就必须商定作者的顺序。

通常情况下,第一作者对工作贡献最大——他们实际完成或监督完成大部分的实验,并撰写论文初稿。随后的作者或合著者以某种方式参与了上述标准的每一个过程,并应按贡献的大小降序排列。通讯作者负责与期刊的所有交流工作,有时也会得到认可。

期刊可能会询问作者为何如此排序的理由,因此准备好可能要签署一份协议。分配作者时,有可能夸大或以其他方式曲解某位研究人员的贡献。合著者中的每一位作者都应该得到应有的认可,而盗用作者身份被认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如果被发现,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包括从出版期刊撤回论文等等。

这里可以找到最近的一个例子,其中两篇论文因为包含的一个作者没有实际参与该项目而被撤稿。因此,确保每一位作者在提交前都对工作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至关重要。

如何叙述作者贡献?

许多期刊会要求作者提交一份贡献声明。这项声明详细说明了每位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所做的事情,例如…

  • 设计实验

  • 进行实验操作

  • 收集数据

  • 撰写或编辑稿件

  • 创建视觉图形

以及很多其他的种类…

分配贡献者身份比作者身份要具体得多,并且目前已经有一些用以简化贡献声明过程的举措,例如贡献者角色分类法(Contributor Roles TaxonomyCRediT)。你可以在这里阅读更多关于CRediT的内容。

谁应当被视为非作者贡献者?

贡献者是指至少满足其中一项作者资格标准而非全部标准的人。他们可能提供了实验上的帮助,校对了文章,提供了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了研究,或提供了指导,或者其他贡献。

非作者贡献者应该在“致谢”部分得到认可。除非期刊指南另有说明,通常也可以在这里提供资金来源说明。

此外,期刊经常鼓励作者披露获得的任何专业技术支持或写作帮助,但许多作者没有这样做。在任何情况下,在正式感谢作为贡献者的个人或组织之前,必须获得其书面许可。

不管你决定在论文中如何列出作者和贡献,有一点是肯定的:学术出版将受益于普遍通用的标准。也许,那时,我们会看到更少的超高产作者,也更容易辨认一篇论文的创作中“谁做了什么”。

国际期刊和出版社推荐LetPub编辑服务

QQ图片20190611152856.png

SCI论文润色、SCI论文修改、SCI论文专业翻译服务、英文论文修改

SCI论文英语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

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32242-1287560.html

上一篇:收听科学家播客
下一篇:【热刊周评】发文量超千篇,4+分的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期刊,快来了解一下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