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LetPub论文编辑的企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tPubSCI

博文

科研人员如何应对可重复性危机? 精选

已有 7133 次阅读 2022-8-19 11:3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Nature》杂志在2016年对1576名研究人员进行的在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90%的受访者认为科学研究中存在可重复性危机Reproducibility Crisis)。超过70%的研究员表示,曾尝试重现其他科学家的实验但未能成功;而超过一半的研究员承认,甚至无法重现自己的实验结果。

可重复性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可重复性(Reproducibility)是指研究人员使用先前发表的研究中相同的材料和方法而获得与先前同样的研究结果的可能性。可重复性是一个研究结论可信的必要条件。

研究不可重复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科研人员出于获取资金赞助、终生职位的压力,有倾向性地挑选支持实验假设的数据发表。

Nature的问卷调查中,60%以上的受访者也表示,出版压力和选择性报告是常见的原因;超过一半的人还指出存在先前的实验设计中设置的重复太少或统计功效过低的可能;也有小部分人认为存在其他障碍导致实验难以重复,如试剂的可变性等。

学术界应该如何应对可重复性危机?

1、科研学者的努力

为了避免出现换个试验台、换个人,实验就做不出来的情况,研究人员在项目初期就应该进行实验可重复性规划,到临近发表时再试图编辑代码与记录实验细节,其工作量可能会令人望而生畏。

本文推荐以下几种方式供作者参考:

1)研究人员可以尽早制定一个数据管理计划Data Management PlanDMP,决定项目过程中在哪里存储、如何存储、如何跟踪和修改数据,这些都将对研究的可重复性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因为书面的DMP可能是资助的条件之一,这样做还会帮助研究者获取资助。

2)研究人员还可以将研究设计写成注册报告Registered Report并发表。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让研究设计接受同行评议收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而且只要试验时完全依照预先提交的报告中所描述的方法,不论结果是否与延期一致,文章都会在二轮同行评议后发表。

虽然发表注册报告的做法比较新颖,但发表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的实验也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因此注册报告的形式已出现于人文学科、医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2、期刊的举措

1为每篇论文创建追踪链接

对已发表的结果进行更新,并报告试图复制该论文中关键发现的其他研究人员的努力。

2要求作者提供充分的实验细节

实验假设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不成立,研究人员因此锲而不舍地寻找能够使自己提出的假设成立的适当条件,即使这些条件的适用范围极窄。

因此,期刊应在投稿指南中要求作者提供充分的实验细节,比如详细描述每次实验使用的试剂和动物来源等,这有助于未来研究人员在重复实验时能保持相同的实验条件从而提高研究的可重复性,为重现性研究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关于可重复性的讨论仍在进行当中。比如,判断实验重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一篇论文中通常会测试多个假设,一个假设的结果不一致就认为实验无法重复吗?我们需要多少次实验才能得出论文不可重复的结论?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为了提高科学的严谨性,科学家、期刊以及资助机构多方都需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科学实验的重复性危机,付出实际行动。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533452a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389920301331#bib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50413116304223#bib39

国际期刊和出版社推荐LetPub编辑服务

QQ图片20190611152856.png

SCI论文润色、SCI论文修改、SCI论文专业翻译服务、英文论文修改

SCI论文英语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32242-1351786.html

上一篇:文献去哪读?几款检索工具介绍
下一篇:论文图注有多重要?这四部分内容必不可少

4 檀成龙 郑强 黄河宁 梁洪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