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堂
【少堂志林(1304)】广西《中学教学参考》杂志新年发表论文研究本人在香港主讲的公开课《子衿》
2021-1-26 10:06
阅读:5621

2005年11月25-26日,应香港教育学会邀请我到香港讲学两天。其间,我为香港老师讲了三堂公开课,作了一个关于语文味的学术报告,都相当成功。公开课,我原计划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诗经 · 子衿》。到了香港后,香港老师临时提出,希望我讲一讲被香港中学语文教师公认为香港中学语文教材中最难讲的一篇课文《听陈蕾士的琴筝》。香港中学生甚至流传一句日常口语:“像《听陈蕾士的琴筝》一样摸不着头脑。”我接受了这个挑战,在两所中学各讲了一堂《陌生化:艺术的“头脑”——以听陈蕾士的琴筝〉为例谈诗歌鉴赏》。这两堂《陌生化:艺术的“头脑”——以〈听陈蕾士的琴筝〉为例谈诗歌鉴赏》是讲得很有创意的。三堂公开课中,以《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 · 子衿〉讲得最好最成功,成为我的代表课之一,后来被收入国内多部名师集和师范大学教材。今天又发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刘丹在广西《中学教学参考(上旬刊)》杂志2021年第1期发表了题目为《古诗教学中的“语文味”探究——以程少堂执教的〈子衿〉一课为例》的研究论文。这可能是跨入2021年新年后发表的第一篇研究本人的论文。兹录于《少堂志林》,立此存照。


这样的研究论文已然有许多了,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的长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我的30万字评传性专著《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也于2013年由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我坚信,以后的语文界学者、专家和年轻的语文人,会有人像今天研究本人一样,继续研究本人。



古诗教学中的“语文味”探究 

——以程少堂执教的《子衿》一课为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528200)刘 丹 


《中学教学参考(上旬刊)》杂志2021年第1期


摘 要]程少堂老师“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子衿》”这一课例从语言积累、文章领会、文学欣赏以及文化开掘方面展现了古诗教学中的“语文味”。一堂好的古诗教学课,要体现出“语文味”,需要教师设计语文活动,带领学生抓住“这个”文本,打造教学主题,进行多层面(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立体式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关键词]古诗教学;语文味;课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1)01-0014-02


程少堂老师指出,语文味教学法是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层次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无独有偶,王崧舟老师也认为,“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是“这个味”。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形式,探究其背后的意义;还要抓住“这个”文本,融合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次的内容,带领学生领会古诗的意蕴,以教出“语文味”。


 一、古诗教学中的“语文味”:语言积累

语文味教学法强调,语言是基点和中心点。古人云:“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对于语言学习来说,“积”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累积,“发”则是对语言的运用。吸收之后,才能输出。朗读、背诵、写话是古诗教学中积累语言的三种途径。 


反复朗读,在不断的语言感受中培养语感,积累语文知识和技能。《子衿》的语言有着独特的韵味,因此程老师设置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全班集体读、女生读、男生读、普通话读、广东话读、想象着读……古诗教学,要特别注重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不断培养语感。 


背诵记忆是积累语言的一种重要方法。古诗文质优美,学生能通过背诵领悟作者的情思,感受古诗语言的特色。程老师在《子衿》的教学中通过读背结合的方式,一步步带领学生将这首古诗背熟。这种随堂背诵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相反,课后布置背诵古诗的任务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特点,掌握背诵的技巧,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带着感情将古诗背诵出来。 


写话是学生在理解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新的运用,是一种创造。这需要学生对作品产生独特的感悟。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写话时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有个性地表达。程老师在《子衿》课堂的高潮环节安排的写话活动,要求学生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歌词,并鼓励学生自创调子唱出改写的作品。写话是学生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用新颖的方式对古诗进行再创造,从而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这种改写方式比直白的翻译更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二、古诗教学中的“语文味”:文章领会 

文章领会,是古诗教学的重点。程少堂老师在《子衿》一课的教学中对文本结构、关键词以及句法特点的分析体现了他对文章领会的重视。 


只有研究文本结构安排,探讨文本内部层次的逻辑关系,才能真正明白章法布局的精妙之处。程老师在教授《子衿》时,提出:“这首诗有三段,从结构上来看,能不能将这三段的顺序颠倒一下?请给出理由。”学生直觉上感知到不能调换顺序,但是说不出本质原因。程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段的“悠悠我心”,第二段的“悠悠我思”,一个是具体的“心”,一个是抽象的“思”,意味着思念的人不仅牵动着她的肉体,更牵动着她的灵魂。这样的感情是递进的,因此不能调换顺序。学生经过教师的一番解释,对这首诗的结构安排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明确地知道了诗歌中是怎样体现递进的情感的。诗歌结构是逻辑层面的知识。思维、逻辑是很抽象的,很难讲出“语文味”。因此,语文教师可采用主问题设计法激起学生探求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启发引领学生体会文章之妙。 


抓住关键词(细节)是古诗语文味教学中的必要环节,有利于更加深入地领会全文的内涵。程老师在带领学生品析《子衿》时,抛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既然“青青子衿”说的是衣领是青的,那么为何不说成“青青子衣”呢?进而给学生拓展了《雷雨》中的情节:鲁侍萍记得周朴园衣服上的梅花。接着又列举了《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卡列尼娜讨厌她老公,特别讨厌他耳朵后面那颗痣。程老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关键词(细节),了解到“细节都有着情感因素”。之后再引导学生理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蕴含的感情,他们便不觉得难了。“青青子衿”比“青青子衣”更能表现情感,女主人公连初次见面时男主人公的衣服领子的颜色都记得,这说明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情感非常深。语文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关键的字词(细节),牵动学生的思绪,使学生的思维顺着古诗的创作思路延伸,从而在愉悦中领会古诗之妙。 


重视句法特点的分析,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情感。程老师带领学生解读翻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当学生翻译得非常生硬的时候,程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用反问的语气朗读这句古诗并感悟其内涵。通过将陈述和反问的语气进行对比,学生得出结论:诗中的女主人公对心上人有点怨,有点恨,还有点爱。接着,程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这句诗中的“子”这个字。通过对这首诗的人称选用的分析,学生能明白“子”字在表达感情上比较直接,如果改用第三人称,就没有那么直接。在古诗语文味教学中,不可忽视对比法和替换法。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句法的特点,明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三、古诗教学中的“语文味”: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环节是语文味教学的美点。程老师在《子衿》一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文本语言的情境化,引导学生探讨了如何运用语言刻画文学形象等问题。 


要想使学生品味古诗中的情感之美,教师就要引领他们深入挖掘古诗内容。程老师在教授《子衿》时,请学生回答“挑兮达兮”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想象女主人公在城阙来来回回盼望自己的情哥哥的样子。教师要想更好地展现古诗教学中的“语文味”,就需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一步去探究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时设计“带着情感朗读”等环节,进一步创设氛围,以使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要想让学生欣赏文学的个性之美,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对古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独特的解读。《子衿》创作的年代距今较远,如何通过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人物个性之美十分重要。程老师在教授《子衿》时,抛出问题:“我认为这个女子不知羞耻,你怎么看?”然后将学生引到《诗经》的创作背景上来:“创作《诗经》的年代,人们在爱情方面是很开放的,有很多大胆描写爱情的诗句。这首诗里面的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呢?”这个环节对应的正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领会如何“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接着他引出《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情感表达的含蓄,以及这种含蓄的独特魅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人物的个性进行赏析,进而掌握人物形象,逐步实现“文学欣赏”这一目标。


 四、古诗教学中的“语文味”:文化开掘 

文化开掘是语文味教学的亮点。古诗教学中的文化开掘就是教师和学生结合自身独到的生命体验,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文化开掘,重在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人物的个性之美的同时,探索自己的生命价值。《子衿》是《诗经》中的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需求,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程老师以“用优美的语言探索优美的人性”作为这首古诗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对古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进行分析,意在激发学生的生命体验,使他们体会古诗语言背后优美的人性。古诗语文味教学,要有效地落实文化的传承。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品析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促使他们去探索生命的价值。 


文化开掘,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作品中的情感凝聚点。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非常含蓄内敛,采用了起兴、托物言情的艺术手法,将女主人公的深情寄托于“衿”这一物品上。这“衿”就是情感的凝聚点。《子衿》中值得关注的文化内容是“中国传统的传递情感的方式”(含蓄美)。在古诗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寻特殊的精神内涵,即那些与中华传统精神文化息息相通的精神内涵。从理论指导层面上来说,语文味教学必须有人味,即以人为本。教师只有心里和眼里装有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关注学生的存在和学生的表现。从教学过程来讲,语文味教学涉及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方面。教师可通过语文味教学,让学生有效体悟古诗之美。 


[ 参 考 文 献 ]

  [1] 程少堂.程少堂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2] 周正华.诗意对话 语感共生:谈特级教师王崧舟《长相
思》的教学[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2007(10):13-1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ZJCA202101007.pdf


2021/01/26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程少堂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1245975-126902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