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weiya03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weiya0303

博文

怎样看待长江长度 精选

已有 11017 次阅读 2014-5-11 08: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怎样看待长江长度 

葛维亚

不久前(2000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专家们,运用遙感和计算机技術对長江重新測量后发现,长度为6211.3公里,比公认的6300公里短了80多公里(参阅网上“長江長度減少80多公里”一文。这一研究值得称赞,更值得重视。因为科学技术上的探索,推动了对课题研究的深化,也是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支流延伸至8个省级行政区部分地区,流域覆盖总计19个省级行政区。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人口数量和和GDP总量均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长江在我国甚至世界上举足轻重。具有世界级的长江基本信息不能视为一般的地理数据,它应具备法效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因此,人们关注和热议长江长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般而言,一个变化着的物理量,总是与其时空分布密切相关。具体到特定流域空间的长江长度这一物理量,也毫不例外。从远古到现代,量化至某年某月某日,出现差异并不奇怪。据统计,建国后的1976年和197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对长江源进行了两次实地考察,确认长江有三源,北源楚玛尔河,南源当曲和当中的沱沱河,而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姜根迪如冰川的沱沱河为正源,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量算的长度为6300公里。2000年中国科学院对長江重新測量,其河長为6211.公里。2008年三江源头科学考察,确定河源的标准与方法按照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同时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根据这次科考,当曲为最长的源头,长江长度接近2000年的测算结果。再向前追溯,一些史料也记载和叙述了长江发生演变这一事实。长江历史上在变化,这是肯定的,长江长度也不例外。

 长江河流长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依地质周期观察,包括长江在内的河流不仅有所变动,有的还变动很大。依人类活动角度观察,河流也会在短期内发生局部或全部河段的变化,其主要原因如下: 

1 在长江上游,确定的河源不同,长度当然不同;

2 在长江中游,荆江水流迟缓,淤积严重,游荡性极大,而大洪水造成的溃漫,裁弯取直工程的结果,都会使河段长度发生变化。例如下荆江裁弯缩短河长约78km,致使河势稳定,抑制了崩岸,保护了农田,也有利于防洪和通航。欲知更多,请参考参考网上“下荆江裁弯工程”一文。

3在长江下游,江阴以下河口地区,江面宽度从江阴附近的1200余米向东迅速展宽呈喇叭状,至长江口已宽达91公里,水网众多,淤积严重,感潮明显,以哪一条作为干流,河流和海岸如何界定,有时也是个难题。从长周期来说,海岸线逐渐东移,使长江长度又会变长。

4 地图精度的影响集中在成图技术和比例尺方面。我国七十年代以前,多使用由传统的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绘制的5万分之一军用地图,最高精度为5米,当然后来的遥感地图、GPS地图比例尺更大,精度更高,而且在地形地物的真实度方面更准确。但其精度与图像质量、分类方法、几何校正方法、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等有关。

 5 在地图上测量长江长度的方法、仪器设备,测量次数和使用的地图张数也影响成果精度。 对于长江流域,使用原样的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量算长江长度需要数以百计以上的地图,而使用A4或B4尺寸的影印地图,则需要数以千计以上。这种传统的人工量算方法要想进一步提高精度是很困难的。

 6 水利化、工业化、农业化等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

  基于上述原因,对河源等认识的不同,对长江长度问题自然出现观点各异,争论很大。以我之见,第一,采用哪一个数据,,要以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因为主管部门和所属的科技单位,更专业,更内行。使用这些数据最多,最频繁。这些数据是他们科研、实验、规划、设计、施工、工程管理运营以及对外交流的基本依据;第二,当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确定的6300公里,如果是使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得出,相对误差不会小于3%,然而,中国科学院得出的结果与先前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结果相差仅为1.41%。仍在误差范围内,这说明两个数据定性上是一致的。如此,再就6300公里,还是6211.3公里两者之间具体数字争论下去,已经失去任何意义。但围绕这一数据引申出来的问题,诸如河源,河流水文地理特性,量算方法等课题,进行研究探讨,绝对必要。只有从成因上对这些数据继续研究论证,加强协作,打破墨守成规和一家之言,才会取得共识,得出令人信服的,具有法律依据的,权威性的,科学合理的成果。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52130-793279.html

上一篇:“数字水文” 扫描
下一篇:父子情深

20 袁海涛 张庆费 肖振亚 刘光银 胡九龙 徐大彬 韦玉程 李久煊 魏剑宏 李学宽 陈冬生 鲍海飞 梁鹏 段含明 许培扬 biofans zhxftcl1 hx0001 haoye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