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提供与水文有关的电子版线解图及诺模图
葛维亚
该博文附件里的附图1至附图3提供了三种电子版线解图与诺模图,其中的附图1为 P-Ⅲ型频率曲线统计参数的三点法线解图(内附使用说明);附图2 为时段单位线洪峰流量um及涨洪历时tp线解图及其使用说明,其中包括包括附图2-1 一小时单位线洪峰流量um及涨洪历时tp线解图、附图2-2 三小时单位线洪峰流量um及涨洪历时tp线解图、附图2-3 六小时单位线洪峰流量um及涨洪历时tp线解图;附图3 小汇水面积设计洪水诺模图,其中包括附图3τ0诺模图与附图3-2 ψ、τ诺模图共2张,此处ψ即表示洪峰径流系数α。这些电子版线解图与诺模图欢迎下载。
附图3及附图3-2是按照推理公式得出的诺模图,根据附图3和附图3-2计算小汇水面积设计洪水洪峰流量的具体步骤如下(在附件 "按照推理公式诺模图计算洪峰流量的步骤 .docx”里公式符号更清楚):
1 根据所在省区的《水文手册》暴雨递减指数n与设计暴雨的雨率sp(p为设计频率);根据流域河道地形图;量算河道平均比降i;
2 确定平均稳定入渗率f(f上面有一横线)
3 确定汇流参数m值,可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 )》附录B.2.2.3中或省区《水文手册》中查得;如果根据历史洪水数据计算,则更加安全;对于全面汇流情况(即产流历时tB≥汇流历时τ),根据历史洪水洪峰流量QM计算m值的公式详见《水利工程实用水文水利计算》一书第73页(2-104)式;即
m = [(Qm+0.278F×平均稳定入渗率) /0.278 Fsp]的1/n次方×(1/ Qm的1/4次方)×0.278L/i的1/3次方
4 根据右面的公式计算tB值:tB = [(1-n) sp/平均稳定入渗率]的1/n次方;
5 计算m*i的1/3次方 /L 值,其中L为流域最长的汇流长度(公里);
6 计算sp×F 值,其中F为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7 由附图3中的τ0诺模图,根据sp×F 值(垂直向上)→m*i的1/3次方/L(水平向右)→n值(垂直向上)的顺序,查出τ0 值。
8 由附图3中的ψ-τ诺模图(此处ψ即表示洪峰径流系数α)根据平均入渗率×τ0的n次方τⁿ /sp(sp即为图上的s)及n查出α值。再由n及ψ查出τ/τ0 值,因τ0 在7中已经查出,因而可以由τ/τ0 值计算出流域汇流历时τ值(小时);
9 判断汇流情况,并计算洪峰流量Qm值。
(1)当产流历时tB≥汇流历时τ时,为全面汇流情况,此时Qm计算公式为详见《水利工程实用水文水利计算》一书第74页表2-25中的(1)式,即
Qm = 0.278 (α×sp×F)/τⁿ
其中tB>τ时,α=1 -τⁿ /sp , tB =τ时,α=n;
(2)当产流历时tB<汇流历时τ时,为局部汇流情况,此时Qm计算公式详见《水利工程实用水文水利计算》一书第74页表2-25中的(5)式,即:
Qm = 0.278 (α×sp×F0)/ tBⁿ
公式中F0为最大共时径流面积,局部汇流情况的洪峰径流系数
α = n(tB/τ)的1-n次方,τ= 0.278L/m×Qm的1/4次方×ide 1/3次方; LtB =tB*L/τ,跟据得出的LtB,在流域地形图上就可以量出最大共时径流面积F0。请参阅《水利工程实用水文水利计算方法》中76页 3 诺模图求解法举例(76-77页)或《中小型水利工程水账计算方法讲义》中 158页 B 图解法推求设计洪峰流量举例(158-160页)。
在这里点击以下pdf附件,即可把有关内容下载到你的桌面(desktop)上。有时下载好像没有反应,请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定会下载成功。
下载时不需注册,不需登陆,不收任何费用,简便易行,欢迎下载。下载时可能发生毫无反应或显示“下载失败”的状态,请耐心等待,它有时先在你的桌面(desktop)上出现三个白色的文件,经过1-2分钟,自动变为两个白色文件,再经过1-2分钟就会自动转为《与水文有关的电子版线解图及诺莫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8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