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15)
2021-5-21 10:15
阅读:1518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15

武夷山

 

第一则

20140926

1.     为什么采用这8种期刊?没有交代。

2.     本文所说的“论文创作团队”,就是合著者,没有必要故弄玄虚地另搞一个说法。另外,由于用语不严谨,将二者划等号造成了我后面将要指出的一个严重问题。

3.     作者说,8967篇合著文章,就有8967个团队,这太可笑了。比如AB合著过一篇论文,他俩在10年间就不会在8种期刊上再发表一篇合著论文吗?如果有多次发表的情形,“团队”就要归并啊。

4.     本文仿照人家的做法,用团队人数反映知识深度。但是,人家是真正的团队,本文只是用合著者牵强地代表论文团队,二者不可比。人家研究的是全职雇佣的团队人数,而两个合著者不一定是一个单位的,并未全职雇佣于同一团队;再说,没有正式工作的人也可发表文章,谈不上正式雇佣。总之,合著者人数不能反映知识深度。两位教授合著,可能知识深度很深;三位在读研究生合著,可能知识深度不够深。

5.     文章说,用论文中研究领域和方向来编码,但没有说怎么编码。认真的编码是很大的工作量,我不相信本文作者做到了这一点。

 

第二则

20140928

本文探索性很强,值得肯定,但研究中随意性很大。有以下问题:

1.     “参考文献被引量达到所属学科所在年份的前1%”,所在年份是哪一年?完全没有交代。是作者投稿时的那一年吗?那就是稿件接受日期。还是见刊那一年?那就是发表日期。当中有可能差两年,则两年前与两年后,当年引用总数的差异是很大的。

2.     关于简单参考与深入研究的基本假定与认定方法有问题,因为人们引用某篇文献,可能纯属偶然。除非作者能证明:A文作者在此前发表的任何论文中都没有引用过B,这一次是头一回引用B,而D文献的参考文献中又有B,则假定A文作者是在研读D时发现了B,并加以引用的。不能证明这一点,则本文的假定就不成立。

3.     相关度以3为分界点,为什么?再说,相关度23有多大区别。假如,只分析相关度在22以下,相关度在44以上的文献,对比强烈,或许还有点价值。

4.     作者发文时的职称怎么知道?期刊并不都列出作者职称。另外,严格说来,应该看作者撰文时的职称,而不是发表时的职称。

5.     作者有没有想过:文章弄了好几个假设,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假设——参考文献数量越多,越有利于成为高被引论文?

6.     作者结论说:只深入研究其他领域,则如何如何。作者能举出哪怕一篇文献的例子是只引用其他领域的吗?如果举不出这样的例子,怎么可以下这样的结论。

7.     作者似乎假定:人们在研读高被引文献时,已经知道它是高被引文献了。其实,引用者可能根本不知道。严格一点的话,作者应该这么做:假如汤森路透在2010年将某文献列入其ESI数据库,则只有在2011年之后引用该文的,才可以假定其引用者是知道该文属于高被引文献才仔细研读的。

8.     高被引文献往往是综述评论文献。本文没有区分高被引article和高被引review,笼统地说高被引文献,则可能产生一些扭曲了本相的结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128756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