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历时13载将延安中央托儿所的故事从尘封之中搬上荧屏 拍完《啊摇篮》王茜了心愿

已有 2632 次阅读 2021-5-21 18:00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第21版  文娱报道

历时13载将延安中央托儿所的故事从尘封之中搬上荧屏拍完《啊摇篮》王茜了心愿

北京晚报 | 2021年05月21日


  由海清、周也、朱锐主演的电视剧《啊摇篮》正在北京、东方、广东、河南、深圳卫视播出,剧中展现的母爱、童真、奉献、牺牲打动了无数观众。这部剧的总编剧是出演刑侦剧《重案六组》的知名演员王茜,她历时十三载,将延安中央托儿所的红色摇篮故事从尘封之中搬上荧屏。

  ■用真人真事写剧本有多难

  谈到这部作品的起心动念,王茜说,2008年时《重案六组》已经拍了100集,要找新的题材,她自己想演一回教师。《重案六组》导演徐庆东提议,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可以拍一个讲述幼儿园故事的献礼剧《啊摇篮》。

  徐庆东本人就是成长于延安中央托儿所的红色后代,他的父母是留美的中共党员。1947年,襁褓中的徐庆东随父母从美国来到延安,正赶上中央托儿所撤离延安大转移。徐庆东被放进“马背上的摇篮”,跟着托儿所辗转迁徙数年,一路从宝塔山走到了天安门。1979年,徐庆东任编剧,与谢晋导演合作,创作了轰动一时的电影《啊!摇篮》。

  拍电视剧《啊摇篮》是徐庆东半生的夙愿,这个项目确定后,徐庆东联系了延安儿女联谊会,和王茜一起展开了剧本采访工作。之后一年中,王茜每个周末都要接一两位在延安中央托儿所成长的革命后代、当年的保育员以及他们的家人,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棚进行采访。

  在《啊摇篮》剧本创作中,王茜还跟随革命老人王定国,前往延安中央托儿所旧址采风。王定国的女儿谢定定是中央托儿所最早一批7个孩子中的一个。在延安,王定国老人如数家珍地讲述当年怎么在这里开窑洞、种菜、养鸡、纺织。这时,徐庆东导演突然萌生出一个创作念头:把这些珍贵的采访镜头放在每集电视剧的片尾播出,而由于有亲历者口述,这个戏要全部用真人真事真姓名来拍,唯有如此,才能把“摇篮精神”原原本本地讲给现在的观众。

  用真人真事写,剧本的腾挪空间很小,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剧情好看,极大地增加了创作难度。而让王茜感动的是,她采访的这些红色后代、托儿所保育员都非常支持这个想法,《啊摇篮》得到了每位当事人、家属的授权和认同。一年下来,剧组积累的采访素材有一百多个小时。

  ■12年前开始四处找投资

  在徐庆东导演的构想中,这部戏是为王茜量身打造的。他觉得王茜和《啊摇篮》的核心人物丑子冈太像了,两人那种风风火火的女汉子个性、想做成一件事不顾一切的劲头几乎一模一样。王茜也说,“写丑妈妈的戏,我特别有激情,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我全都懂,就好像我们灵魂相通。”

  然而把这部作品搬上荧屏,却成了向来顺风顺水的“徐家军”最坎坷的一次制作经历。2009年之后,影视领域掀起资本风潮,王茜清楚记得,一夜之间,整个影视圈都在忙着拍能赚钱的项目,市场风气的转变让她无所适从。王茜前前后后接触了一二十家投资方,剧本一次次修改,还是找不到投资方。

  2014年,徐庆东导演因病突然去世。就在这几年里,很多采访过的延安中央托儿所的见证者相继离世。项目处于停滞,王茜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这部戏成了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巨石。

  2017年拍完电视剧《天下无诈》后,王茜又一次把目光转向《啊摇篮》。眼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就快到了,这部献礼剧还没献出去,她下定决心,无论付出什么,也要把《啊摇篮》拍出来。不久,王茜找到了陕文投艺达影视总经理贾轶群。看过《啊摇篮》第一集剧本,贾轶群被作品中展现的大爱和温情所感动。她又看了王茜拍摄的采访影像,一下子就泪崩了。

  贾轶群告诉王茜,不管有多难,也要拍好这部国庆献礼剧。她同时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剧本要继续改,二是王茜你现在已经不适合演这部戏了。”王茜一口答应,那一刻,她觉得就像捆在自己身上一个很重的枷锁突然间崩开了一样,“我知道这个项目成了,我也知道这是我该放手的时候了,那是很复杂的一种感觉。”

  紧接着,是漫长的剧本修改过程。制片人、导演和王茜两遍通读剧本,改动很大。为了精益求精,他们决定延后档期,把《啊摇篮》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剧。这期间,又赶上疫情暴发,王茜闭关创作,独立完成了《啊摇篮》剧本修改。

  ■剧中八成以上人物有原型

  今年5月4日,《啊摇篮》开播,那一天,王茜如释重负,她在心中默念:“先辈们,亲人们,我们尽力了,这件事做成了!”

  与电影《啊!摇篮》艺术虚构了一段解放战争中保育院转移的故事不同,同名电视剧《啊摇篮》是用真人真事,完整地展现了延安中央托儿所从1939年到1949年的十年风雨历程。剧中八成以上人物皆有原型,且众多角色沿用原型名字,丑子冈、沈元晖、傅连暲等成年人,邓小平之女邓林、左权之女左太北、刘伯承之子刘太行、刘伯承之女刘华北等托儿所的孩子,都保留着原型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外貌特征。

  更可贵的是,在每集电视剧片尾,都有与剧情对应的采访追忆,这种由角色原型人物口述历史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电视剧创作中还从未有过,由此带给观众一般影视作品无法比拟的历史真实感。

  《啊摇篮》按照编年体系列剧的形式,讲述了延安中央托儿所经历的“整风运动”“大战百日咳”“接待中外记者参观团”等历史事件。剧本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压缩,以高密度、快节奏还原历史,剧情在真实的人物故事中闪转腾挪,每一集都有泪点、有笑点,形成了又喜又悲的戏剧风格。“在剧本创作上我没有特别突出红色题材的概念,我就是想写一批活生生的姐姐、妈妈,用延安当时很多生活细节铺垫在戏里。”王茜说。

  电视剧播出后,很多当年的保育员、延安娃都反馈说,《啊摇篮》拍得很真实。保育员寇英娥今年90多岁了,而在剧里,那个朴实的寇英娥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寇英娥的女儿告诉王茜,这些天老太太每晚守在电视机前,跟着剧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还打电话让亲戚朋友都来追剧。北京卫视《大戏看北京》栏目也特意邀请了9位延安中央托儿所的保育员和孩子汇聚一堂,共叙往昔。

  “我终于让人们把目光落到这些延安儿女身上了。”王茜的语气之中充满欣慰,“当年他们出生入死守护革命火种。如今我们这些做晚辈的,就是力所能及拍成这部戏,为老人们再现红色摇篮的真情往事,完成他们的心愿。”本报记者 邱伟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1287649.html

上一篇:论文评审意见汇总(15)
下一篇: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关于科学外交的研讨会会议录

1 刘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