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互助共生,这个道理植物都懂 精选

已有 4762 次阅读 2021-7-29 08:59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互助共生,这个道理植物都懂

武夷山

(发表于2021年7月29日《中国科学报》)


2021年4月,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Beronda L. Montgomery(蓓隆达·L.蒙哥马利)的著作Lessons from Plants(本文作者译为“来自植物的教训”)。本书探讨的是,植物行为和对环境的适应可以为人类生存繁衍提供什么样的宝贵启示。作者蒙哥马利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植物生物学实验室的教授,她2020年入选《细胞》的“100位最具鼓舞力的黑人科学家”名单。

大家都知道植物很重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维持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大气层。植物滋养了其他生物,还为人类提供了心理慰藉,改善了人的情绪,美化了人类居住地的景观。但是,不要以为植物只是在被动地提供这提供那,它们也在主动采取行动。

在本书作者蒙哥马利眼里,经常被视作静态的、可预知其行为的植物其实是生机勃勃、富有创造性的。事实上,植物是能力超强的适应大师。它们“认识”世上有生命或无生命的其他伙伴,并利用这一知识在世间立足。植物也有某种感官体验,尽管没有眼睛和耳朵。它们知道谁是自己的亲眷、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植物虽然不具备对抗或逃跑的能力,但能够对生态竞争作出响应。它们甚至表现出转化行为,能够在变动不居、有时是不友好的环境里将自己的生存机会最大化。

本书告诉读者,植物不仅给人类提供了很多东西,而且在实现自身目标上也很有一套。那么,通过欣赏借鉴植物的本事,我们也许可以把人类社会建设得更好。本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什么叫向植物学习?什么叫对环境更敏感?什么叫调动自己的感知感受能力以适应外界?总之,蒙哥马利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有着重构生活方式之效的问题:面对此情此景,植物会怎么办?

蒙哥马利在书中写道,有一句谚语说“把你栽种在哪里,就在哪里开花”(与中文鼓励人“干一行爱一行”“做一颗革命螺丝钉”的意思有点像),这个短语经常用来鼓励人在目前的处境里生存发展。其意思是,我们应该像植物一样行事,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园丁把植物种在哪里,植物就会最充分地利用这个地块。然而,这个类比是有误导的。植物不单单在其环境内运作,它们还参与到环境之中并改造环境。它们表现型地作出塑性响应以优化自己的生长,并展现出一种意识(awareness,不是consciousness),该意识超越了植物自身的边界,反映出了对外部环境的认知。人们有时称此现象为“延展认知”。这一意识所导致的行为和适应能改造环境,即为了自身和所处环境中的其他“居民”而改善生存境遇。

蒙哥马利是黑人女性教授,深深感受到弱势群体在科学界生存不易。她经常感慨,走向科学成功的传统路径——交易式路径与在自己的实验室和所在学科中培育一个多样化的社区,这二者是多么的格格不入。她说,自己在如何生存发展和如何帮助别人生存发展方面的某些最棒的思路,来自其实验室中的水芹和蓝细菌,来自本校试验田里的玉米和大豆。

她举例说,若发现田里烟草的叶子枯黄了,她会枚举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浇水过量、浇水不足、缺氮,等等),这一过程会促使她思考如何更好地支持研究生。假如学生的PPT文件准备得很差,原因何在呢?是厌学、迷茫、焦虑还是学业过重,或是家庭压力、财务拮据等方面的原因?

她发现,很多科学家习惯于在科学启示和生活启示之间设置人为的障碍,他们不会将推动了科研的那些思路沿用到生活中。他们觉得,植物和细菌对于人生是没有教益的,正如写作论文时忌用第一人称一样。

可是,两种启示是可以相通的。比如,美洲原住民几千年来一直将豌豆和玉米及南瓜套种。豌豆的固氮菌使土壤氮含量增加;玉米茎秆可供豌豆藤攀爬,还保护了豌豆少受虫害和恶劣天气的袭扰;南瓜对杂草有抑制作用。套种的结果是三种作物的产量都更高、韧性更强。总之,优势来自互作用。

可惜的是,在现实学术环境中,人们往往过分赞颂个体而不是团队。我们将竞争浪漫化和美化了,将“首先作出发现”置于学术共同体建设之上。循此习惯,不仅个人与个人之间有矛盾摩擦,机构与机构之间也是壁垒森严,于是,原先处于有利位置的就沾光,能接触到内部知识者就沾光。蒙哥马利发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借鉴作物套种的思路来加强良性互动呢?

《中国科学报》 (2021-07-29 第7版 书评)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1297452.html

上一篇:论文评审意见汇总(38)
下一篇:论文评审意见汇总(39)

19 李宏翰 郑永军 许培扬 尤明庆 郭战胜 周忠浩 王安良 黄永义 杨正瓴 李学宽 葛素红 农绍庄 鲍海飞 梁洪泽 王庆浩 冯圣中 史晓雷 刘良桂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