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科普大咖Bill Hammack采访记(2)

已有 2464 次阅读 2021-10-8 11:17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普大咖Bill Hammack采访记(2)

武夷山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刊The Bridge(桥梁)季刊2021年第3期(9月出版)发表了国家工程院院士、材料学专家Ron Latanision对“卡尔.萨根公众欣赏科学奖”(Carl Sagan Award for the Public Appreciation of Science)得主Bill Hammack的采访记。下面是我编译的该采访记的第二部分。

 

问:我想接着聊国会中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的问题。看看科学技术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你是否觉得政策决策基本上是由不懂工程的人做出的这一点是不可接受的?国会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代表性?

答:绝对应该。事实上,Sam -Florman(博主:关于此人,请见我的文章“弗罗曼:不会写专栏的军官不是好工程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98976.html

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与政治过程的关系方面,工程师总是被“被利用”(on tap),而从未处于顶端(on top)。

问:Sam是个了不起的家伙。坦率地说,他简直就是这一栏目(博主:指The Bridge杂志每一期登载的对某位拥有工程学专业背景的跨界人物的采访记)的教父。

答:我仍在汲取他的一些思想。例如,为什么人人都能想出来的工程师的名字是托马斯.爱迪生?到底发生了什么?我猜,如今的人可能会提到埃隆.马斯克。这个问题(能否想出一个工程师的名字?)带有一点酸楚、重要的味道,是吧。

问:说说“工程家伙”节目吧。

答:我在华盛顿市工作时,那是十多年前了,我发现了YouTube这么个东西。它似乎很有趣。其部分魅力在于,它是新媒体,我一会儿下定义。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要承认什么东西是新媒体,得有两个要素:制作手段与分配手段。在数字革命之前,你没有制作手段。你不可能不花很多钱就拥有高质量的相机和胶卷。现在呢,如果你需要用iPhone,用就是了。过去我们也没有分配手段,你可以制作一样东西,但你找不到一个剧场将其演出来,你肯定也没法让它上NBC(国家广播公司频道)、 ABC(美国广播公司频道)、 PBS(公共广播公司频道)或是 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频道)。

现如今,我点一下YouTube的直播键,从我的办公室就能直达上百万观众。

……

反正,在华盛顿呆了那一段后,我回到这里,想了一下新的选择。我在广播电台做节目时,有很多把关人。我有自己的地方电台,在这里发表广播评论,在当地播出。我若想上Marketplace(市场,一档著名的广播节目)节目,就要向他们推销我的一期节目,他们有个编辑叫Celeste,会把我的节目拿给Barbara看,拿给上一级评审,然后他们会决定是否接受我做的这期节目。老的媒体就是这么工作的。

在新媒体中,没有把门人。当然,这也有很大的缺点——有些人上传了一些内容后又后悔了。把门人本可以帮助他们!

但是,直接企及受众这一可能性吸引着我。我从未做过视频节目,于是我读了一本书叫Grammar of the Film Language(电影语言之语法)。我有相机。我们部门给了我一个旧实验室,我将它改造为工作间。我现在还拥有这个工作间。我坐在地板上,尝试各种角度,各种东西,做了六七段视频。放上YouTube后,完全失败了。于是我开始做一些傻傻的视频,因为当时在YouTube上就是傻傻的视频吃香,比如那些拍猫的视频。我那时觉得,它根本就不是正经媒体。

我在广播界了解到,幽默会拉大人际距离。幽默吸引一些人,但排斥开了数量相当的另一些人。于是我重新思考了一下,我们做的视频是偏严肃的,是真实感较强的。这里需要的忠告与给约会者的忠告是一样的:做你自己(不要装)。如果你是中年胖大叔,想做个节目谈谈易拉罐,做就是了。

这是新媒体很有趣的一点。如果我把一个节目提案交给ABS、CBS、NBC,也许甚至是PBS——“让一个中年男人谈11分钟的易拉罐,如何?”——他们不会理睬的。但是对于新媒体,失败的代价很小,我们就可以尝试各种东西,看看哪些能成。这一点对我很有吸引力。你就做你自己,讨论你所欣赏的东西——你的激情和真实感就会体现出来。结果我的节目是极其成功。


相关阅读

科普大咖Bill Hammack采访记(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306901.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1307170.html

上一篇:与前辈探讨一个小小的翻译问题
下一篇: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2008年终总结会上的讲话

5 郑永军 杨正瓴 李宏翰 范振英 李学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