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2008年终总结会上的讲话

已有 2144 次阅读 2021-10-8 14:0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2008年终总结会上的讲话

武夷山

2009115

 

12008年成绩斐然。

——全所业务开拓奖共6项,方法研究中心独得两项: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的建设,ISTICThomson Reuters联合实验室。

——XXX获得了国家自科青年基金,这是他个人自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也是情报方法研究中心2005年成立以来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申请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可以认为,这是马太效应的起点。

——科技论文统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不是晚间新闻)报道了我们的统计结果;多家报纸进行了报道,人民网科教频道看到新华社相关报道后,对我做了1小时的访谈,网上直播,题为“中国科技论文‘大跳跃’意味着什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0718.html)。在此之前的1124日,教育部科技司、国际合作司与爱思唯尔共同举办“科技论文从量到质的转变研讨会”,39985高校科研处长出席,部分985高校的副校长出席,教育部前副部长吴启迪出席,我做了主题发言。1223日,解放军总医院召开学术年会,主题是“怎样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请我做了第一个发言。这两个发言,都是XXXXXX等帮助准备的PPT。看表面,他们是请我发言,其实人家看中的是我们这个科技论文统计的团队,因为人家知道,我们发言就是用数据说话,不来虚的。我希望,今后我们公布的专利数据也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慢慢积累吧。

以上只点三项,其他成绩不展开说了。

22009年如何续写辉煌?

1)我们中心的业务、科研不是孤立的,是整个信息所整体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与全所的发展目标越一致,就越容易获得经费、设备、文献等条件支持,发展的环境越好。去年做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委托方来不及给钱,所长很痛快地说:不用他们给钱都没关系,我们自己做。为什么?因为做事实型数据库,符合我所的方向和定位,而且其价值与日俱增。

2009年,我所“18866”工程中的“1”,细化为5项工作。

一是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网站为重点,构建全所资源整合平台。充分整合并揭示中信所馆藏资源和特色资源,提高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

其中情报方法研究中心承担的部分,要做好。为此要明确责任人。

   二是以“中国科技情报网”为重点,构建全所战略研究整合平台。集成和整合中信所研究资源和成果,并加强与行业和地方情报机构联合,提高研究水平和决策支持能力。

    加强与地方情报机构的协作,属于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职责。这就又与我们中心有关了。

   三是以筹建“科技知识资源组织与服务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为重点,构建全所技术研发整合平台。整合中信所研究技术开发资源、能力和产出,并以此平台为基础,储备技术和人才,提高中信所在行业内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能力。

    工程技术中心成立起来,本中心的XXX他们肯定要参与进去。现在的青年学术沙龙起到了跨部门交流的作用,很好。

   四是以“研究生院”为重点,构建全所人才整合平台。以研究生部为依托,通过人才整合平台的建设,凝聚行业优秀人才、培养中信所自己的顶尖人才和专家队伍,并通过研究生培养,为中信所的中心工作提供人才服务和人才储备。启动博士点申报工作,适时建立研究生院。

    我们带研究生,不仅仅是多了几个干活的,不仅仅是培养了这几个人,而且是全所人才整合平台工作的一部分。

   五是以建设全所“自建资源的保存、仓储和审核系统”为重点,构建面向全所内部研究过程的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重点解决内部情报研究用信息资源、研究条件、研究手段和中间成果的管理与共享。

    我们发表的东西,要自觉、主动向职工发表论文数据库提交, 要认识到,主动提交论文是“自建资源的保存、仓储和审核系统”的一部分。

所班子的思路是,以上述五个整合平台为依托,开展八个学科建设和八项重点工作,带动全所学科、项目和人才队伍建设。

所以,我们要主动地往5个平台靠,做好配合性的工作。

(2)我们自己的平台要切实迈开步子。下一代人的学习模式、工作习惯有根本的变化, 他们逐渐走上科研舞台,我们怎么适应他们的需求?我们是服务单位。对于下一代的人,网上不存在的,就是不存在的。你可以批评他:怎么不去实体图书馆呢?网上没有的,图书馆有啊。这个批评没有用。连购货都上网了,别说学习和研究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没有网络版怎么行呢?这个平台的建设,再艰难,也要坚持做好。同样,《情报学报》至今没有网上投稿系统,怎么行呢?好在《情报学报》已经在试用网上投稿和编辑系统,在试用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放弃,网络化这个大方向要坚定不移地把握住。

(3)继续捕捉外部的机会。审视一下我们获得的两项业务开拓奖。如果不是科技部XX同志介绍我们介入到XX部课题中去,我们就不可能获得这个奖。XX已经离开所里多年了,属于“外部资源”了,她想着我们,我们也为她争气了。要是我们那个数据库做得不好,XX部的人就可能指责XX:瞧你推荐的这帮人。没有XX,就没有这个奖。第二项,与Thomson的XX、XXX他们合作,还是属于外部的机会,而且,是他们先提出的建议,我们响应了。今后有没有可能是我们主动提建议,而不仅仅是响应对方的建议?

怎么捕捉外部机会?你要认识更多的人,要参加更多的会。现在,XX在荷兰和比利时两个著名学者的辅导下开展研究,撰写博士论文。我是1993年到柏林开会,认识了Loet,后来翻译《科学计量学的挑战》的时候,我让XX参与了进来。再后来,XX获得了公费留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会指定她只能去荷兰留学,我介绍她找Loet。后来,XX的论文在世界上也小有影响了。XX后续的学术成长一直不错,当然她个人的努力是第一位的,但与我1993年认识了一位国际知名大专家也有关。由此例可见抓住外部机会多么重要。

我们除了出国参加国际会议,能否自己组织国际会议呢?情报学会能不能考虑这件事?情报方法研究中心能不能考虑这件事?信息资源中心在考虑办会,这也是我分管他们时就提出过的希望。战略研究中心已经在办科技与创新政策国际研讨会,打算办成品牌。资源共享促进中心的Coinfo国际会议,办得也不错。研究生部在2008年办了中日自然语言处理双边研讨会,我出席了该会闭幕式。比较起来,我们中心在办会方面是是落后的,你们意识到没有?2005年,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是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办的。我可以说,没有这次会,XXX不容易有后来取得的巨大进步。第一届国际软科学研讨会,我让XX张罗的,当时可累死她了,她两次找我打退堂鼓,希望让别人当会议的联系人,因为实在太累了。最后,她还是坚持下来了。我相信,这次会议,为她后来去驻美使馆科技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们什么时候起步?今年还是明年?请班子好好研究一下。办会的目的,一是练外语,不出国门就能接触到国际学术权威,更重要的是,通过办会广辟人脉,开辟潜在的机会。

 

下面提些要求与希望(我往年提过的希望没有过时呀,不一一重复了)。

    对于班子,尤其是对于中心主任,要考虑如何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往年只说“积极性”,没提“创造性”。现在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没有创造性怎么行呢?),调动积极性已经不容易,调动创造性更难。过去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果有不适应形势需求的,可以适度调整。千万不要觉得,我定的规矩,我自己又给改了,这不是损害自己的权威了?权威最终以业绩来显现,不是看表面的东西。

对于班组长,除了自己带头干以外,如何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极其重要。要把握好“度”。比如,你觉得整体上管得太死、太细,你能否在你职权范围内适度松松绑?你若觉得整体上太松,领导不闻不问,你就要向员工多提要求,因为严是爱,宽是害。我不是说,班组长可以不听班子的指挥,搞独立王国,我说在适度的范围内,怎么平衡一下。

对于员工,我提出16字的要求:珍惜岗位、服从领导、快乐工作(米卢提“快乐足球”)、劳逸结合。明天的全所总结联欢会上将有本中心的精彩节目,剧本第一稿是小X写的,多好!除了在工作岗位上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工作以外,希望大家在文娱演出甚至家庭生活的经营方面,也开动脑筋,创造出多重色彩,那一定像80年代的一首老歌唱的那样: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最后预祝大家春节愉快,合家安康!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1307190.html

上一篇:科普大咖Bill Hammack采访记(2)
下一篇: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27)

9 刘立 杨正瓴 刘玉仙 李宏翰 郑永军 陆仲绩 周忠浩 范振英 张利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