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62)
武夷山
第一则
1. “后出现的论文引用了前发表的论文,则它们之间就在时间轴上产生了共现关系”。
在情报学中,“共现”不是这个含义。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可以用其他词。否则容易发生歧义或误解。
2. “作者和作者团队之间、机构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引用作为无形学院的有形痕迹”。
无形学院有特定的意思,国家之间肯定谈不上无形学院。
3. “我国科学家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者想说的大概是,在发表论文之前,先要重视专利申请。目前的表达很不严谨。
4. “如果一项科技成果创新性高则其被引率就会远大于其他论文”。
第二则
本文主要做的事是介绍,而不是研究,但介绍的信息有用,故同意发表。改进之处:
1. 现标题与内容不太吻合,是否改为“美国联邦政府科技信息机构的不同服务模式”之类?如果题目改,则小标题、承上启下的文字等也需要相应修改。
2. 在介绍NTIS时,有两个部分不可忽略:
(1) 美国政府曾打算解散NTIS,在“美国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委员会”的大力呼吁和全国图书情报界的反对下,才保住了NTIS,这一段历史不可不说。
(2) 关于NTIS的服务效果,不能只说满意率有多高,也得介绍服务量的数据(原文请求量、销售的技术报告的数量、NTIS的年销售额,等等)。
第三则
本文选取了独特的样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可改进之处:
1. 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但并非一切具有多样性的事物都可以称为生态系统。作者没有给生态体系下定义,也没有论证期刊体系是否符合其生态体系定义,就直接用这个概念了。请调整。
2. 1972年,SCI数据首次用于《科学与工程指标》,并不等于将其作为科学计量评价体系。如名称所示,该报告只是列出各种指标供读者参考,评价并非其主旨。作者引用的是别人的观点,但原文所述不一定准确。
第四则
选题不错,做得不太好。
1. 研究知识共享,最好研究高层次的、较有代表性的知识共享行为,比如,科研合作伙伴之间是否愿意分享数据、分享经验等。“知乎”上交流的知识较浅。用“知乎”作为样本所得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
2. 问卷设计较粗疏,完全依赖填写者自述,没有任何核查机制,数据的可靠性就可疑。例如,关于能力的几道题,填写者很可能是高估自己的。不信请作者提供原始数据,看看有几个填写者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的。又如,内在动机的三题,享受、舒服、快乐之间有多大分别?作者能讲清楚吗?作者都讲不清楚的话,填写者就随便填呗。再如,KQ几道题,填写者也很可能高估自己。他们说自己分享的知识是可靠的,就是可靠的吗?那还要做研究干什么?请作者提供原始数据:有一个人承认自己分享的知识不可靠吗?
3. 分析部分,考虑得也不细致。比如,作者以参与知乎两年以上为高经验者,没说是什么经验。如果是知乎的使用经验,没错,但对本研究没有帮助。问题在于,知识共享的经验对于本文才有意义。可是,有的人虽使用知乎多年,但可能只提问,不回答,那也算不上共享知识;或者有的人上知乎好几年了,但偶尔用一回,也算不上有经验。所以,使用年限加上回答问题的频度,才能反映共享知识的经验。
这样的稿子达不到本刊用稿要求,建议退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7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