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边听边看,“沉浸式”理解音乐 精选

已有 3615 次阅读 2021-11-11 09:32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边听边看,“沉浸式”理解音乐

■武夷山

(发表于2021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报》)


9月,加拿大最大的童书出版社Kids Can出版了Alan Cross、Emme Cross和Nicole Mortillaro合著的面向8~14岁孩子的童书The Science of Song: How and Why We Make Music(本文作者译为“歌曲之科学:人们如何和为何创造音乐”)。

Alan Cross是著名的加拿大广播人,是播客系列节目“新音乐之进行中的历史”的主持人。他2000年出版过著作《20世纪的摇滚乐》,本书是他撰写童书的首次尝试。Emme Cross女士是Alan Cross的妻子,加拿大资深记者,她采访过众多名人。她2019年出版过关于通过饮食减重的科普书,这次也是她首次尝试童书写作。Nicole Mortillaro女士是加拿大广播公司新闻部的资深科学记者。

三位作者中,一个熟悉广播媒体,一个熟悉电视媒体,一个熟悉印刷媒体,组成了一个很好的创意团队。本书插图师Carl Wiens拥有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其作品多次获奖。

Alan Cross曾参与一个名为“摇滚乐之科学”的展览的策划制作,该展览在北美的多家科学中心巡展。展览结束后,他想自己为此展览搜集了那么多信息,做了那么多研究,只用于一个展览太可惜了。

2018年,他主动找Kids Can,建议出一本从多个视角介绍音乐的童书。双方一拍即合。经过三年的努力,本书于今年9月问世。

如今人们通过流媒体服务,可以方便地接触几百万首歌曲。可是若没有几千年来音乐制作和聆听方面的技术进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本书介绍了音乐及相关技术的历史演化,顺便探讨了人对音乐的神经反应、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在这本介绍人类如何创造音乐和体验音乐的入门书中,科学、艺术和文化交融碰撞。

什么是音乐?音乐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听音乐的方式有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本书对这类问题给出了答案,探讨了人类与音乐关联背后的科学与历史。

尽管大家知道自己喜欢听音乐,但未必想过为什么会这样,未必想过有哪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内容对于音乐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本书内容与中小学中的物质科学、工程学、技术、音乐和历史等课程有很好的结合点。

本书首先介绍最基础的知识——声音的基本原理是怎么回事,音乐到底是什么。然后叙述从古到今音乐的演变和我们体验音乐的方式的演变。这里详述了从留声机到流媒体技术录制音乐的进步过程。

本书还描述了日常生活中一些与音乐相关的东西(如耳机)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考察了人们体验音乐方面的一些科学道理(比如为什么某些歌曲长留脑海,想忘都忘不掉)。

在书的结尾部分,作者思考了未来的技术进步将会对人(以及机器人)制作音乐、聆听音乐及与音乐的互动方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让孩子容易接受,本书没有长篇大论,用每个对开两页叙述一个主题,提供易于理解的信息和有趣的事实,配上清新可喜的插图或其他视觉资料。

有些是用示意图来阐释技术原理,如CD是如何储存被转化为声音的二进制编码的;另一些地方则是著名音乐家、歌手和作曲家的照片。

为激发小读者的兴趣,每一主题都给出了由三首歌曲构成的播放清单,由此介绍了一系列著名音乐家及多种音乐类型和音乐风格,可供小读者进一步欣赏和探索,还有利于他们一边听一边讨论。

本书最好是仔细阅读,而不是泛泛浏览,因为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在前文基础上往前推进的。

《中国科学报》 (2021-11-11 第7版 书评)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1311916.html

上一篇: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33)
下一篇:英文论文评审意见汇总(6)

11 李学宽 刘钢 李宏翰 鲍海飞 周忠浩 晏成和 杨正瓴 陈蕴真 郑永军 吕秀齐 赫荣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