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西北科學考查團與空軍氣象(2)

已有 83803 次阅读 2021-3-3 09:50 |个人分类:朋友的文章|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西北科學考查團與空軍氣象2

葉文欽(彙整)

张学文注:此文是台湾学者葉文钦先生写成并且转给我的。其内容涉及世界的航空事业的发展、我国上世纪初对西北地区的科学考察与航线的开辟等等。全文约1万字,这里逐步公布其内容。

 

劉衍淮在新疆的重要觀測工作

    民國161927)年由包頭出發後,一路(現內蒙古一帶)均有氣象觀測,包括「測風氣球」的施放,(郝德回德國再帶來「氣象風箏」,1931年起才有當時很先進的高空觀測)。民國171928)年「西北科考」大批人員進入新疆,往後新疆就是這團科學考查的主要地區,與劉衍淮個人有關的觀測工作為:

(一)福壽山上一個月的氣象觀測

    民國17330日,劉衍淮被派往迪化東北方天山中博克達山(海拔5460m,附近福壽山頂測站(海拔2682m)觀測(四月份)氣象一個月,方拆台下山回到迪化,在此一個月中測溫濕度係用手擎Assmann通風乾濕球溫度表,氣壓則用空盒氣壓表與沸點表,風雲日照天氣能見度每小時觀測一次,觀測開始於本地時間0700--2100,這個四月份的觀測和迪化同日同時天氣的比較,劉衍淮曾在(回國後)民國267月,南京由中國氣象學會出版之「氣象雜誌」137期上發表;來台後重加整理,改為「迪化與天山中福壽山四月天氣之比較」,在師大地研所「地理研究報告」第三期(民國661月)出版。

    觀測站有一蒙古包,劉衍淮與德人馬學爾及一哈薩克僕人住其中,山之陰面松柏叢生,山腰有一「三官廟」,有道士一人主持之,山下為一大湖(就是天山的天池)岸上松柏蒼翠風景絕佳,湖岸道觀名福壽觀,有道士數十人,耕種附近田地也去迪化化緣。山上風大,野狼常到蒙古包周圍尋覓食物。有一次我在冰面沿湖測量。想畫一湖的地圖。因四月中天氣已稍暖,湖冰絲絲作破裂聲之巨響,劉衍淮表示因懼冰裂而墜水,故半途而廢;常見山上降雪之日,湖及寺處降雨,上下高度差千餘公尺,溫度差在10℃以上,53日下山時,山上積雪深1m

【迪化海拔900公尺左右、天池約1900公尺左右、福壽觀約2000公尺左右】

(二)主持庫車氣象台

    民國17522日,我和德人華志(F. Wale)離開迪化,前往南疆名城庫車(古名就是大大有名氣的「龟兹」)成立氣象測站,我二人騎馬另雇有馬車一輛,運載儀器用具行車等,由一王姓僕役押車,白畫天氣在此沙漠地區炎熱,只能於日落到日出時間行路。619日到了庫車,次日遷入一處果園名叫士爾巴克,空地上竪起百葉箱雨量器及風袋,開始氣象觀測,070014002100作壓溫測量,0700--2100每小時觀測風、雲、天空狀況、能見度等一次。如有降水隨時記錄其起止時刻與降水量。1792日華志應召返德。918日迪化考查團派遣之新疆氣象練習生張廣福到達庫車,助余觀測。九月末劉衍淮去天山中喀拉古爾村(海拔2030m )設立一山地測候所。以得可與庫車(海拔1115m)相比較之氣象記錄。余教授漢回僕人王姓及伍邁,皆能作氣象觀測記錄,此一山地站有一木箱懸掛樹上,內有溫濕記錄儀器,氣壓記錄儀器及空盒氣壓表放置所住之蒙古包中,留伍邁在此觀測每日以阿斯曼乾濕表觀測及氣壓觀測三次,風、雲、日照、能見度則每小時一次,一如庫車之所為,余回庫車後即遣張廣福到喀拉古爾主持觀測。民國18年初夏余將庫車測站移入庫車「農業試驗場」,作為永久場所;18126日余又去喀拉古爾,24日經開義八雜往克色爾,去參觀千佛洞古跡,七日後回到庫車,41520日又作沙雅、塔里木河、托克蘇及庫木土拉千佛洞之遊,612日到73日再有天山中之遊,曾到考宜和屯、克里克雜特河谷及山中湖盆地,住有吉利斯遊牧民族之「海子」遊覽,這一帶森林密佈、風景絕佳,歸途經強厓衣拉克到喀拉古爾再回到庫車。

為何會去德國留學

    民國181929)年827日在撤消山中測站後,把庫車氣象測站交由張廣福接收,此後這一氣象台即歸新疆建設所管轄,我離開了庫車,於922日回到了迪化,迪化氣象台已由新疆所派氣象練習生接管,雖另外成立了吐魯番及和闐氣象台,都是新疆省政府所舉辦,我們除偶給與技術指導外,一切觀事項全由他們辦理。當時婼羗氣象台也已結束,郝德和李憲之都回到了迪化。

    從民國16-18年,他們在考查團的工作三年合約到期,應該離團返北京大學復學才對,但由陸路(河西走廊)回內地,交通實在很不方便,(這就是國民政府後來委託斯文赫定再調查的原因),去中亞阿拉木圖轉搭西伯利亞鐵路,經東北再返北京原最方便,但沒想到當時我國東北軍張學良和蘇俄,為「中東鐵路」發生了戰爭,此路也不通。或許郝德有向他們提過,劉衍淮和李憲之商議結果,「不如西去德國留學,將來再回國服務也一樣」。正好在迪化可辦理蘇聯的簽證,利用考查團所發薪資及過去三年的儲蓄,經過等待民國191930)年,他倆輾轉來到德國,在郝德博士協助下註冊;或國外的教育制度彈性大,經過四年苦讀均獲得「博士」學位,民國231934)年8月劉衍淮就回國,任教於北平師範大學兼教於清華大學,兩年後(1936)他南下「中央航空學校」,李憲之才回國進入清華大學,開啟這兩位「西北科考」氣象觀測員,往後對我國(含兩岸分治)氣象教育訓練的深遠影響。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24-1274747.html

上一篇:新疆环境与气象--天山南北话气象(15)
下一篇:新疆气象与健康--天山南北话气象(16)

7 檀成龙 周少祥 李俊臻 赫荣乔 戴新刚 杜占池 简小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