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erMa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ollerMaMing

博文

自我感觉 有的时候竟然是错觉 精选

已有 4645 次阅读 2023-4-30 11:45 |个人分类:鸟类监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自我感觉 有的时候就是错觉

——春暖花开 燕归来

这个春季冷空气(寒流)与沙尘暴交互肆虐,给候鸟迁徙带来不小的干扰,也产生了一些错觉。

由于气候因素,忽冷忽热,植物的复苏受到严重的影响(开花推迟或干脆就取消了),感觉各地鸟情与往年亦不一样。特别是个体小、种群数量多的鸟类,如楼燕、夜鹰、蜂虎、山雀、沙燕、柳莺等,繁殖期可能推迟。

通常,四月是鸟语花香的季节,当然越往北越迟一些。在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海拔越高或越偏北的区域,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

新疆地域辽阔,南北节气相差半个月到一个月,北国的春天依然是姗姗来迟。

最远是来自非洲的候鸟,4月下旬在各地纷纷登场,主要是雀形目的种类。

越往北疆迁徙迟到的鸟类越趋向小型化,种群数量也比较大。如雨燕、林鹨、鹡鸰、家燕、歌鸲、柳莺、雀类、鹀类等,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每年三四月,新疆有数以千万计的黑鸢、黑喉鸫、紫翅椋鸟、太平鸟、秃鼻乌鸦、绿头鸭、灰鹤、蓑羽鹤、鸻鹬类、鸥类、绿头鸭、赤麻鸭、天鹅、豆雁等路过或逗留。这些候鸟随着天气转暖,开始达到一个活动高峰。

一些不参与繁殖的少年鸟(亚成鸟)非常散漫,它们并不急于前往繁殖地,会在途中逗留一段时间,游山玩水,享受生活。

为什么会有错觉?我们总是以为世界末日就要来了,其实不然,候鸟的繁殖照旧进行(见照片),寒流和沙尘暴算什么呢!

我还是沿袭一贯的做法,用图片来讲述春季鸟类迁徙的故事吧。

考察是在4月下旬,我们先去了北沙窝——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附近有我们的一个生态站(马鸣 摄)

繁殖羽的灰斑鸠在沙地上觅食(马鸣 摄)

柳城子的荒漠伯劳,也叫棕尾伯劳(♂),在侧逆光下非常漂亮(马鸣 摄

借着春风放黑鸢(马鸣 摄

沙漠里的凤头百灵,在地面筑巢,很少飞落红柳枝头(马鸣 摄

在北沙窝遇到灰伯劳,这个季节比较罕见(马鸣 摄

白鹡鸰在三月份就陆续来了(马鸣 摄

金眶鸻喜欢在盐碱地或者滩地上营巢(马鸣 摄

马鸣摄 棕尾鵟 北沙窝_7343_proc.jpg

在沙漠深处两次遇到棕尾鵟,应该已经开始繁殖了(马鸣 摄

马鸣手机拍摄培训手册_20230423.jpg

春季的会议特别多,这个是燕子调查培训和启动网络会议,下面介绍一些新疆的燕子(马鸣 摄

这是用手机拍摄到的崖沙燕开始扎堆繁殖,地点在北沙窝,还有一段录像可以看(马鸣 摄

https://blog.sciencenet.cn/video.php?mod=vinfo&pid=2739

这个是在柳城子水库,毛脚燕正在墙壁上用泥巴筑巢,它们也喜欢扎堆(马鸣 摄

马鸣摄 北京楼燕坠地意外死亡_20230416 乌鲁木齐.jpg

一只楼燕落地了,可能有伤(马鸣 摄

马鸣 手机拍摄 雨燕-睾丸_20230423_proc.jpg

经过解剖发现了它的伤痕,鉴定结果为雄性(♂),注意两颗白色的睾丸要比正常值小一些(马鸣 摄

马鸣摄 崖沙燕 103 团长山子水库_7452_proc.jpg

匪夷所思,崖沙燕在干什么,争着抢占洞穴吗,请看录像(马鸣 摄)

https://blog.sciencenet.cn/video.php?mod=vinfo&pid=2739

鸟声采集 讲座 孙清松 2023-04-16 纪录片_proc.jpg

这是另外一个讲座,是台湾友人孙清松的鸣叫声的录制(鸟声采集)

不出预料,4月初凤头鸊鷉就回来了(马鸣 手机拍摄)

这是在甘泉堡红柳村水库,一群凤头鸊鷉扎堆,有一二十只,是在选妃子吗(马鸣 摄)

去年的今天,可能就是它们俩在一起筑巢(马鸣 摄)

沙漠里的凤头鸊鷉,雌雄配对,俨然成了明星(马鸣 摄)

黑水鸡企图占据别人的巢穴,当然也许只是歇息一下(马鸣 摄)

其实黑水鸡恨好斗,打架比谁都厉害(马鸣 摄)

在昆明当成了宝贝,殊不知红嘴鸥在新疆就是“垃圾鸟”,数量大,危害也大(马鸣 摄)

为什么红嘴鸥危害很大呢,繁殖季的攻击性非常强,偷吃其他的小鸟,甚至攻击人(马鸣 摄)

为什么一开始我们产生了错觉,以为候鸟繁殖会推迟,其实不然,看幼雏已经提前下水了(马鸣 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48045-1386317.html

上一篇:鸟(类)中的八大明星
下一篇:沙漠探险记 —— 牛头 “双胞胎” 意外拍摄到一级国宝(附 30 张照片)

17 张晓良 尤明庆 杨正瓴 郑永军 刘钢 周忠浩 梁洪泽 黄永义 吴斌 康建 宁利中 李学宽 王启云 李俊臻 杨锦忠 刘炜 王述潮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1 2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