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gfeng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博文

江郎多才尽,大器常晚成 精选

已有 26860 次阅读 2011-11-27 12:49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江郎才尽, 大器晚成

江郎多才尽,大器常晚成

 2011.7.14-11.26

 

一.

你种了一棵桃树,第二年桃树开花结果了。你是让桃子长大成熟,还是在它很小的时候就把它摘掉呢?

 

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把它摘掉。摘掉小桃树结的果,它就可以更快的成长。等它长足够大了再让它结果,一棵桃树一生的产量就会比第二年开始结果的产量高。

 

有一个成语叫“江郎才尽”,说的是一个南朝有一个叫江淹的人,年少时文采斐然,写出来的诗和文章名扬天下,年纪大了之后却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江郎,都可能有才尽的那一天。所以,“为什么江郎会才尽?怎样才能防止自己江郎才尽?”就成为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与“江郎才尽”相反的是“大器晚成”,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例如:现代遗传学之父摩尔根41岁才开始研究果蝇和遗传学;达尔文发表改变人类巨著《物种起源》时已经50岁了;哈兰. 山德士上校退休之后创办肯德基;姜子牙暮年出山辅佐周文王。

 

江淹“江郎才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例如忙于政务疏于学习,故意掩盖自己的文采以求自保,甚至是老年性痴呆也不一定。然而作为引申意义的“江郎才尽”,其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冲突。“江郎才尽”者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大器晚成”者则为了长期利益而牺牲短期利益。

 

如果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这个秘诀就是:做重要而正确的事情,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外界的评价。人类由于寿命有限,天生就是一个目光短浅的物种。不用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因为他们只能看到现在,看不到将来。而很多外界的评价指标,例如考试成绩、就读的大学、发表的文章等等,也都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这些评价体系无非是制度化的别人的看法而已。

 

什么是短期利益,什么是长远利益?以下两个例子可以说明。

 

对一个中学生而言,考试成绩是短期利益,能考上一个怎样的大学是中期利益,将来的人生是否幸福成功是长期利益。由于上大学以考试成绩为基础,所以中期利益等于短期利益。但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却是严重冲突的,因为最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学校不教也不考,这些知识和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洞察力、人际交往能力、远见等。事实上,我们的学校教育在不遗余力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打击学生的独立思想,使学生变得目光短浅。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我们学校教育的失败:在科学上,我们至今无一人获得诺贝尔奖(当然诺贝尔奖只是反映科技水平的一个方面),很少有人做出重大发现。在应用领域,我们还很少有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跨国公司。

 

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上学时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往往表现不如成绩中上的学生,这个现象叫做“第十名现象”。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甚至强迫自己的小孩考试拿第一,所以我一直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长竭尽全力地把自己的小孩培养成庸才?

 

我在北医三院读研时有一次参加医院运动会的1500米赛跑。发令枪响之后,我一马当先,远远地拉开了第二名。第一圈,我一直跑在最前面。当时还有人给我照了相,照片上,我遥遥领先其它人,好不威风。可是,从第二圈开始,我就感到体力不支,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一个个地超过我。最后,在大约十五名参赛选手中我只拿到第九名的成绩,而且跑完后就呕吐了。我赢在了起点,输在了终点。

 

我们总是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如果人生真是一场马拉松的话,我们一定要输在起跑线上。因为只有输在了起点的人,最终才能赢在终点。所以,我特别推荐郑渊洁的一篇文章《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科研领域,发表多少篇论文,尤其是SCI,或者CNS论文是评价体系重点考察的内容,也是晋升职称的关键。发表论文是短期利益,而做出重要的研究才是长远利益。要做出重要的研究,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需要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一流的研究发表于三流的期刊,其科学意义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唯一不同的是被别人认可的速度会慢一些。当一个科研人员急于发表文章时,他做出重要原创性成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因为跟风始终是快速发表文章,包括顶级文章的最好方法。

 

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美国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与长远发展相冲突,不过录取的时候考试成绩只占一部分。所以美国的教育也有问题,但是比中国要好。美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也有很看重论文的问题,只不过中国更为严重。

 

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不仅存在于教育和科研领域,还存在于其它一切领域。例如经商,偷工减料,不守信用,或许可以一时获得利益,但是从长远看,却会使自己声誉受损,必定不利于长远发展。与人相处,如果斤斤计较,总是占别人的便宜,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友谊和合作的机会。反之,与人为善,信奉“吃亏是福”,从短期来看会吃一些亏,长期来看却会受益无穷。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短期影响和长远影响,都会出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冲突。如果只顾短期利益,必然江郎才尽。如果只顾长期利益,可能无法生存。怎样的做法才是合适的呢?或者回到开始的问题:怎样才能防止自己江郎才尽?我的看法是:在维持生存的情况下重点照顾长远利益。或者说,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要“三七开”。

 

“大器晚成”是相对的,并不是说一定要等到五六十岁才出成果。只要做事情主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就可以称之为“大器晚成”型人才。“大器晚成”型人才会在在某些短视的评价指标上例如考试成绩、奥赛、发表文章的速度上落后于人,但是同样可能在三四十岁做出重要的成就。与“江郎才尽”者不同的是,他们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越到后来,越有后劲。而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名或者做出重要成就的人,并不一定会江郎才尽,关键看是否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来获取短期利益。本文推崇的是一种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参见我以前的博文《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有些人能够很好的兼顾二者,或者有些人二者都无法兼顾。以上说的只是普遍情况。

 

二.

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之一。所以,不仅对于个人而言是“江郎多才尽,大器常晚成”,对于集体,甚至国家而言同样如此。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中国和西方的历史来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例如,宋代GDP占世界GDP的一半以上。而反观西方,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都落后于中国。从隋唐开始,中国的朝廷称自己为“天朝”,认为中国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可是为什么西方后来居上,中国逐渐落后了呢?

 

中国的很多做法和西方不同。中国人很勤劳,为了打架或者打仗胜利,就苦练功夫。苦练功夫见效快,实用。西方人不能吃苦耐劳,想走捷径,于是他们发明武器,例如枪支弹药、坦克飞机。发明这些武器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可是一旦投入使用,就是足以抵挡成千上万的武林高手。火药其实是我们发明的,可惜拿去做炮竹烟花了。我们也发明了一些工具,但是被贬为“雕虫小技”一直不受重视。

 

去美国的超市卖厨房用品的地方一看,琳琅满目的都是说不清用途的工具,甚至连搅鸡蛋也要一个专门的工具。而在中国,厨房的工具极为有限。我们都是用自己的手艺去做饭做菜。

 

从短期看,练习手艺见效快,发明工具见效慢,因为工具不是那么好发明的。可是,手艺不能遗传给下一代,下一代的人如果想继承,还得从头开始苦练。而且手艺具有提高的上限,就像人类跑一百米,生理条件决定了几乎不能超过9秒。机器则可以方便为下一代继承并不断改进,具有无限的提高空间。从长期看,工具,包括机器的效率远高于苦练手艺的效率。

 

中国文人的价值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才是最终目的。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都去从政,从短期看很有效。可是西方不同。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研究自然科学上面。从短期来看,效果很差,从长期来看,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我们一直把精力集中于上层建筑,别人则把精力集中于经济基础。

 

勤劳、苦练技艺、忧国忧民的中国一开始领先世界,可是到了现代就“江郎才尽”了。懒惰、发明工具、钻研科学的西方一开始落后,最后却“大器晚成”。这是注重长期利益和还是注重短期利益孰优孰劣的最好证明。

 

如果我们认为现在的国家已经到了老年期,也许可以认为中国江郎才尽,西方大器晚成。可是,人类的历史才刚刚进入婴儿阶段。我们现在落后了,输在了起点,能够在将来赢在终点吗?我希望一千年以后,中国将大器晚成。

 

 (致谢:感谢刘用生老师提供的关于达尔文大器晚成的信息。)

 

相关文章:

戴世强老师:周末闲话:江郎为何才尽?

丁甜:是什么伤仲永?

曾荣昌老师:36岁后不用读博士


参考资料:

1.       百科词条“江郎才尽”http://baike.baidu.com/view/624.htm    

2.       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及故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10219.html

3.       中国历史上人均GDP最高的朝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abf4670100bigr.html

4.       互动百科词条“天朝” http://www.hudong.com/wiki/%E5%A4%A9%E6%9C%9D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68-512159.html

上一篇:阅读文献的三大问题:坐不住,记不住,想不开
下一篇:研究基因功能的“七大绝招”与“三板斧”

152 曾泳春 李学宽 刘用生 张天翼 齐伟 范志强 黄林科 王涛 吕喆 丁甜 罗汉江 刘洋 齐霁 施泽明 曹聪 鲍得海 吴飞鹏 张英姿 张玉秀 王伟 武夷山 陈小斌 卫军英 刘钢 计军平 张永华 左正伟 傅云义 刘欢 郭保华 马国林 滕元君 何青 周海华 李民 范武 陈晓虎 刘光波 黄晓磊 高召顺 刘颖彪 李永丹 廖爱民 张钫 刘立 王孝养 霍开拓 孙长庆 熊锡成 董志刚 张志东 唐小卿 林涛 熊伟 刘子竞 曹相生 王德华 邹谋炎 戴小华 孔晓飞 贾伟 王志杰 彭宁川 李宁 金拓 蔡长塔 吴明火 樊晓英 丛远新 楚振宇 吉宗祥 杨建军 徐耀 王祥培 杨晓虹 陈飞 段庆伟 于锋 崔志辉 许晨光 甄一松 龚文引 饶小平 梁建华 墙强 刘荣明 常小玉 张彦斌 李毅伟 陈兴涛 柳东阳 邱嘉文 陈筝 饶海 纪小健 王桂颖 刘剑 许有瑞 李海亭 佟冬 陈志刚 毛培宏 何士刚 王春艳 程仲基 张骥 王恪铭 曹宇 马胜 罗晓敏 王启云 刘全慧 胡恩伟 禹荣明 黄宝 吴顺凡 程杨 赵丽莹 姜宏斌 杨月琴 杜彦君 wgq3867 niubizationl lftkf lingling101 guershao2008 fqk6166 fzhd1979 insatiable arpku kaicn wangbobo taiga z0376 ahsys liangqiang kweiyu usefor chinasciens wangyq12 monodrama myyddd zhokzhok oxygen2010 question zengfeng gistian chaogerhui biaomiankeyan mythpy xieyao rosejump

发表评论 评论 (16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