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tangell 孤独的心灵,蕴藏着热烈的爱。

博文

笼中鸟

已有 3048 次阅读 2011-2-5 20:30 |个人分类:小道摸禅|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逆旅寻欢, 他者目光

过去的无嗔,现在的寻欢回京城了,回去前给无妄和旅人留了只鸟,一只装在笼子中的鸟。鸟极漂亮,毛分七色,由脖子至尾巴诸色层层叠叠,阳光斜照上去竟有虹霓浮现。鸟唱的也极动听,一开喉便四野无声,天地间仿佛就只有这鸣声存在。鸟虽极好,笼子却是粗陋无比,几根竹片歪歪斜斜的钉在木架上,有些地方还有未修去的毛刺,极易扎手。

人觉得笼子粗糙,可鸟却不在意。每日唱完歌,就在那里梳理毛发,间或会歪着头看看檐外的天空发呆。旅人见了鸟发呆的样子,以为它向往外面的天地,心下有些不忍,便将笼门打开由着鸟飞走。鸟飞了几天不回,旅人便又有些想念鸟在时动听的鸣声。同样是发呆,只是从笼子里的鸟变成了笼子外的旅人。

无妄见旅人连着几日发呆的样子,不由笑了,言道:“现在舍不得,当初你又何必要放?”

旅人回道:“这么粗糙的笼子,我看鸟在里面实在是难受,又见它唱完歌就会发呆,以为它是向往外面的世界,所以……”

无妄笑道:“你又不是这鸟,怎么知道鸟会嫌弃这笼子不好。照你这样说,若是一个精致的笼子,便不必在意这鸟如何如何了么?”

旅人一时语结,回道:“可这外面的天地总要比在这笼子里自在多了吧。”

无妄正色道:“话不是这样说。我这些日子总在想幸福是什么,人心是什么,翻遍书籍却越看越是糊涂。我也问过师傅,他给我留下这只鸟,行前和我说这鸟是人心所化,让我从这鸟上面去悟道。我听它唱歌,看这笼子,却总不知道师傅是何用意。见到你放了这鸟,我却有些悟了。”

“虽然天地亦是一樊笼,可人心却总是想着更大的天地。书上说人心要知足,知足方能常乐。可连这扁毛畜牲都知道一去不回,人心怎可能知足?不能知足的人心又当如何自处?人心总有束缚,即便挣脱了这些束缚,又是什么?纯粹的虚无吗?真若五蕴皆空,鸟和人心又如何去确定自己的存在?你看这笼子,你当它在时便无处不在,可你当它不在时这‘当它不在’本身也成了笼子。这无意义的认识本身何尝又不是一个笼子?这鸟离了笼子,换了天地这樊笼是顺了它的本心。笼子总是有的,只要顺应人心,又何必去求什么不落樊笼,不昧樊笼便是了。”

“哈哈,我懂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说白了也就是换了‘自然’这个更舒服的笼子。你这和尚,说的和鸟唱的一样好听,那你的笼子又是什么?”旅人解了心结,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道。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渡尽,方证菩提。”无妄望着远山,淡淡说道。

就在此时,一声鸟鸣,天地失色,那鸟竟不知何时飞回来,盘旋着停在无妄肩头,一缕阳光自云隙透下,照在素菜馆上,从檐角穿过笼子落在无妄身上,旅人一时竟有些恍惚……

附:野狐禅的故事(《无门关·百丈野狐》):
===============================================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师令无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只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云。近前来与伊道。黄檗遂近前。与师一掌。师拍手笑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8438-410458.html

上一篇:原创的祝福^_^
下一篇:闲话生死

3 刘进平 曹广福 吉宗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