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owenxin 汇聚古今通融天下.汇通现代医学与中国医学,是幻想,更是现实。

博文

中医病理生理(二)临床表现型

已有 3270 次阅读 2019-8-21 20:15 |个人分类: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中医病理生理(二)临床表现型

概述

除了不能密切接触人体外,中医的其他的临床观察是十分详细的。特别是对人的面部表观,舌的外观,桡动脉搏动的感知,有许多独到之处。

古代中医诊断疾病,以症状为主线。现代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仍没有超出这个界限。观测人体疾病的方法,主要靠对面容的观察,舌质的观察,和桡动脉搏动的感知等。

明代周之干在《慎斋遗书》卷一中首次用专门章节讲述“辨证施治”。清乾隆后期、道光年间,章虚谷在《医门棒喝》中首概之为“辨证论治”。六十年代以后,学院派中医一直致力于“证”和“辨证”的研究,高等中医教育也一直以“证”为主线,并把“证”定义为中医的核心。但证的定义和范畴从来就没有统一。其实,中医的“证”,就是临床表现。

从中医的角度,从体质的角度,或者从宏观整体角度,临床表现可大体划分为十种不同类型。

近十年,现代中医才开展像现代医学那样,系统的学习、操作、应用听诊、叩诊和触诊。仪器检查,也逐渐被传统中医所接受。如果中医普遍采用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开展现代医学检查,中医的这“十大”临床表现,会认识更加清楚。

十种类型的认识,就是所谓中医“整体观”的具体表现。为了学习者便于理解,血瘀型放在第一节介绍。并以此型为基础,介绍其它类型的临床表现特点。

第一节 血瘀

【定义】血瘀,即微循环瘀滞。指毛细血管床扩张、淤血,微循环缓慢、瘀滞。微血管系统中的血流缓慢,淤血,称为血瘀。血瘀型,即微循环瘀滞型。

【病理生理】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床扩张、淤血,微血管系统中的血流缓慢,淤血,微循环灌注相对淤血、缓慢,细胞内外液、组织间液相对较多或水钠相对潴留。

【临床表现】

亚健康状态时:体表、四肢末梢和面部微循环灌注相对淤血或缓慢,细胞内外液、组织间液相对较多或水钠相对潴留。易出现瘀斑,心血功能相对较差或有心血管疾病。女性常出现痛经、闭经等。舌质青紫。

疾病时:体表、四肢末梢和面部微循环灌注相对缓慢、毛细血管床淤血,细胞内外液、组织间液相对较多或水钠相对潴留,所以,面部、四肢皮肤易出现瘀斑,心血功能相对较差或有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常出现疼痛症状,女性多痛经、闭经等,舌质青紫。

各系统疾病时,表现各有特点。

心脑血管疾病时易出现血瘀表现:除心脑血管疾病时的症状外,还有唇甲青紫等血瘀表现。舌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结代或涩。

第二节 气虚(功能型)

【定义】气虚,指组织器官功能偏低。可称功能型,即组织器官功能偏低型。

【病理生理】

生理代谢处于正常下限或稍低下,基础代谢正常或偏低,体表、四肢和面部微循环灌注正常或稍偏低,各组织器官功能基本正常,或处于正常偏低状态。

这种功能都正常或稍偏低的状态,中医叫气虚。气(中医“气”的范畴,不在我们讨论之列),我们可理解为力气,功能。气虚,即力气小,功能稍差的意思。

【临床表现】

气虚质的机体,肌肉不健壮。亚健康状态时,或疾病早期,组织器官功能常处于正常偏低状态,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自汗、性格内向,对外界抵抗力偏低,易患感冒,对气温剧烈变化耐受较差。

疾病时:无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处于疾病早期。组织细胞代谢功能相对较弱。微循环尚好,抵抗力相对较弱,对气温剧烈变化耐受较差。舌苔薄白。各系统疾病时,表现各有特点。

呼吸系统:易患感冒等低致病性的普通病毒性疾病。咳嗽、痰等普通呼吸系统疾病初期症状。

胃肠系统:消化、吸收功能稍差,营养不良。

肝胆系统:除有气虚表现外,一般有所谓纳呆、脘腹胀满等消化吸收不良症状。舌苔薄白,脉弦。

心脑血管系统:除气虚表现外,一般还有心血管系统或神经系统表现。

主要症状有:心悸、气短、自汗,胸闷不适,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脉细无力或结代。

第三节 阳虚(寒型)

【定义】指细胞、组织代谢偏低,毛细血管床分布相对较少,微循环灌注相对不足。

【病理生理】

微循环灌注相对较慢或较差型。生理代谢偏低,微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床分布偏少,微循环灌注相对不足,细胞代谢较慢,功能相对较弱。机体代谢水平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多种激素含量下降,氧自由基清除功能降低。各种激素水平失衡或下降。

【临床表现】

亚健康状态时:体质较差(虚亏),除气虚的部分表现外,还有怕冷,耐夏不耐冬,体表、四肢末梢和面部微循环灌注较差。四肢不暖,面白,舌质淡。所以也有人把畏寒、四肢不暖较重的人,称为寒性体质。

疾病时:微循环灌注相对较慢或较少型。患病时,常为所谓寒性疾病。抵抗力也相对较弱,病中或者病后体质较差,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病重时,为冷休克,四肢冷、苍白。

寒性与阳虚的临床表现,只有程度上的差异,没有本质区别。程度轻时,称为阳虚;症状明显,程度较重时,多称为寒。主要表现为:

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身体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2.腹泻、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3.精神不振 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4.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水分蓄积,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胖大舌,是阳虚的典型舌像

5.脉象沉细 脉象沉细无力

6、夜尿多,遗尿、小便清白的。老年人夜尿多是正常衰老,如果小孩子尿床、中年人和青年人经常夜尿,就是阳虚。

7、阳虚体质主要与肾中元阳(肾阳)相对不足有关。肾主生殖,主骨,主下焦少腹水液蒸腾。所以,阳虚体质会较早出现性欲减退、性冷淡或者脚跟腰腿疼痛、容易下肢肿胀等。

8、女性阳虚会引发宫寒痛经、月经量小后移、闭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肿等症造成不孕不育、或流产、早产

9、女性阳虚 性冷淡、白带偏多,清稀透明,受寒遇冷或疲劳时更甚。

10,男子阳虚 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滑精、前列腺炎等症。

11、 常见头发稀疏不茂密、黑眼圈、口唇发暗。(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血,血养发。)

12、脱发、耳鸣、易醒梦多、恐夜。

13、沉静,情绪消沉,而且气虚和血虚的人,容易有抑郁的倾向

14、易感肥胖(虚胖、不结实),易患骨质疏松、痹症。

15、水肿、浮肿、积水、风湿、类风湿。

此外,肾阳虚通常有脾肾阳虚,即所谓脾肾两脏阳气不足。有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脘胀痛、身体瘦弱等。

各系统疾病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呼吸系统(肺阳虚):易患感冒等低致病性的普通病毒性疾病。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咯吐涎沫,质清稀量多,声低懒言,痰如白沫。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受风寒,或稍作劳累即作哮喘,或作喘促,或作感冒。平素神疲乏力,短气不足以息,苔白滑润,脉迟缓或虚弱。古代肺阳虚的记载不多,现代仍有人认为没有肺阳虚。

心脑血管系统(心阳虚):除有心气虚的症状外,还可出现畏寒肢冷,心胸憋闷或作痛,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心悸惕然而动,心胸憋闷心痛,气短息促,自汗乏力,面色晄白,滞暗,唇色紫暗,苔白滑,舌质紫暗而胖嫩,脉弱。严重时,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细弱或沉细迟或结代,脉微欲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为所谓“心阳虚脱”的“危候”。

胃肠系统(脾阳虚):喜热饮,服用寒性食物后,易出现上腹不适,便溏等。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常有腹痛腹胀之感,喜温喜按;常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

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骨髓免疫系统(肾阳虚):肾阳虚,是中医阳虚的典型代表。腰膝酸软,清长尿,或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女性月经减少、宫寒不孕,性功能衰退。脉沉迟。严重时,可出现水肿。

肝阳虚

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女子乳房胀痛,少腹冷痛,月经不调或崩漏,男子阳痿,懈怠疲劳,忧郁胆怯,情绪抑郁。口唇发青,脉沉迟无力。

第四节 血虚

【定义】血虚,指血液供应减少,微循环灌注不足。

【病理生理】

血液供应减少,微循环灌注相对较慢或不足。生理代谢处于正常下限或稍低下,基础代谢正常或偏低,微循环灌注相对不足,体表、四肢和面部微循环灌注偏低,各组织器官功能偏低,或代谢处于偏低状态。

血,包括血液质(成份)、量与血液灌注两方面。血虚质的人多体质较差,形体多白瘦。体表、四肢末梢和面部微循环灌注不足。血虚与阳虚的主要区别在于,血虚时,可出现器官功能改变,且多为女性。“男性多阳虚,女性多血虚。”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各种原因引起血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主要可归纳为血液功能性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细胞营养差、功能差两方面。

【临床表现】

组织细胞营养、功能较差的表现: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皮肤干燥、头发枯焦等。平素畏冷,性格多沉静、内向,或受寒怕冷,耐夏不耐冬,面白,舌质淡,四肢不暖,其他表现与阳虚体质的人相似。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细等。

组织器官功能较差: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各系统疾病时,表现各有特点。

心血虚:多由失血,过度劳神,或血的生化不足所致。症见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眩晕,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脉细弱等,兼见心烦口干、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血为阴,故亦作心阴虚,心血虚以“血虚不荣”之“色淡”为特点,心阴虚则以“阴虚内热”之“虚热”为特点。

肝血虚: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为主要的观察器官和组织。常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爪甲干枯脆薄;视物模糊、眼花、视力减退,甚至雀盲,眩晕耳鸣;兼有虚烦多梦,易惊善恐,月经不调等症。面、舌色淡,苔白、脉细等。

脾血亏虚:以体倦乏力,纳差食少,心悸气短,健忘,失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薄,脉细缓等。

血虚,只有心、肝两系统。肺血虚,脾血虚和肾血虚,常以肺津亏,脾津亏和肾精亏代之。

第五节 阴虚

【定义】非代谢水相对较少,低代谢水平的微循环灌注相对过盛。阴虚型,则称为微循环灌注相对过盛型,或暖型。

【病理生理】

毛细血管阻力血管开放过多,或开放失衡,直截通道开放,毛细血管床相对扩张,血量、细胞内、外液减少,微循环灌注相对过盛。体表、四肢末梢和面部微循环灌注相对较好,细胞内外液、组织间液相对较少,非代谢水相对较少,水钠代谢相对不足,即所胃“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细胞代谢功能相对低下。组织器官功能相对不足。中医的“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消耗性疾病或热病的患者。阴虚者表现身体呈缺水状态。

【临床表现】

易口干咽噪,性情急躁,耐冬不耐夏。体质多瘦弱,慢病面容,或久病失血体弱、纵欲耗精、积劳成疾。四肢暖,

疾病时,微循环灌注相对丰富。常口干咽噪,眼干、鼻干、口干、性情急躁,耐冬不耐夏。体形多消瘦,皮肤粗糙、头发干枯等。生理代谢低下,易患消耗性疾病。或久病失血、微循环相对较好。舌质红。合并有“湿、热”时,舌苔常黄腻。

其典型症状是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耳鸣等。此外,阴虚体质者还容易“上火”。

各系统疾病时,表现各有特点。

肺:呼吸系统长期,慢性疾病时,特别是肺结核时,临床表现常常为典型的“阴虚”症状和体征。午后潮热,两颧红润等。

肺阴虚干咳,咯血,虚热,烦渴。

胃阴虚唇赤,舌绛,苔剥,津少口渴,或不知饥饿,或胃中虚嘈,甚或有呕、秽等症。

肝阴虚两眼干涩昏花,眩晕等症。

肾阴虚潮热,盗汗或遗精等症。

心阴虚,以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共同症状为主要表现。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所谓阴虚内热之象。

心血虚与心阴虚区别:虽同属阴血不足范畴,心血虚为单纯血液不足,血不养心,主要表现为心神失常和血脉不充,失于濡养,不能濡养脑髓,而见眩晕健忘;不能上荣则见面白无华,唇舌色淡,不能充盈脉道则脉象细弱;心阴虚除包括心血虚外,主要表现为阴虚不能制阳,心阳虚亢,虚热内生。所以心血虚以“血虚不荣”之“色淡”为特点,心阴虚则以“阴虚内热”之“虚热”为特点。

第六节 湿(水、湿、痰)

【定义】湿,指非代谢水增多。细胞内外液、组织间液等相对较多,水盐代谢相对缓慢。肺部的湿,多称为痰。

【病理生理】

细胞内外液、组织间液等相对较多,或水盐代谢相对缓慢,水、钠相对潴留。微循环灌注相对较差,体表、四肢末梢和面部微循环灌注相对较慢。

【临床表现】

非代谢水增多而引起来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痰多,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易中风。

亚健康状态时,痰湿质的人常过食肥甘。体形肥胖,面部皮肤油脂较多。疾病时,细胞分解代谢相对较低,脂肪沉着相对较多,以面部皮肤油脂明显,机体的水盐潴留相对较多,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舌苔厚腻。

湿,常与热、火、毒相伴,称为湿热。湿热时,舌质药,舌苔黄腻。

各系统疾病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如所谓肝胆湿热,临床表现为:胁肋满闷,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胆汁潴留引起的身目发黄,寒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搔痒等。

肺:呼吸系统疾病出现湿的表现时,常称为痰湿。如痰湿蕴肺、痰热郁肺等。

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寒湿困脾,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甚至黄疸,面色晦暗。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湿热蕴脾,是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低热,汗出热不解,黄疸的黄色鲜明,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脾湿生痰型哮证(脾虚)。

第七节 火(热、毒)

【定义】火,即炎,炎性倾向。依炎性倾向的程度不同,分为风热,火、热、毒、湿热等。

【病理生理】普通炎性状态下出现的全身表现。微循环灌注相对充足,非代谢水相对偏多,细胞内、外液,组织间液相对较多,水钠相对潴留。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减退,或者,机体处于炎性状态条件下。

描述这种炎性状态时,可按轻重,依次描述为风热(外风)、热、火、毒,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质的差异。

【临床表现】

为感染性疾病时的全身临床表现。

平素面垢油光。性格多急躁易怒,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较难适应。先天遗传或久居湿地,或有长期饮酒习惯。

机体免疫功能相对失衡或较低,易患感染性疾病。有“炎性体质”之称。各系统疾病时,表现各有特点。

疾病时,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微循环相对较盛,或较丰富。体表、四肢末梢和面部微循环灌注相对充足。

热、火、毒,常与湿并存(湿热等),如男性阴囊潮湿,女性带下增多,生痤疮粉刺时,患疮疖、黄疸等症,局部非代谢水增多,水盐代谢相对缓慢。机体的水盐潴留相对较少。

各系统疾病时,表现各有特点。

肝胆系统疾病时的肝火旺:面红目赤、头疼头胀、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大便不畅、尿黄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时的心火旺:心慌、胸闷、口舌生疮、睡眠不佳、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尖红等。

第八节

【定义】燥,非代谢水减少。细胞内外液、组织间液、第三间隙液等相对较少,组织细胞缺水。与“湿”相对。

【病理生理】

主要表现为机体非代谢水减少。微循环灌注相对较少,细胞内外液、组织间液相对较少。机体代谢水基本平衡,处于代偿状态。失水多时则称为脱水,中医叫津液亏损。燥为正常水盐代谢与脱水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生理状态下,燥性体质较少。一般为病中或病后。人体失水,皮肤缺少弹性。体表、四肢末梢和面部微循环灌注相对较少,细胞内外液、组织间液相对较少或水相对缺乏。

呼吸系统疾病时,常表现为“外燥”。即所谓“燥易伤肺”。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别。

病情较重时,影响水盐代谢时,多归为“内燥”。

【临床表现】

疾病时:机体的水盐代谢处于正常较低水平,非代谢水减少,皮肤缺少弹性,细胞失水可不明显。微循环相对灌注不足,机体的水、盐处于低水平的代谢平衡中,水盐代谢相对缓慢。

临床表现为舌干,少津。失水重时,则出现脱水表现,即所谓“津液亏损”、“内燥”等。

合并热、火毒时,常称为温燥。干咳少痰,痰少而黏或黄稠,鼻涕干结或者黄稠,口干唇燥,鼻干咽燥,口渴欲饮,舌苔略黄,脉数大。

合并寒、阳虚时,常称为凉燥。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咽干、唇燥、咳嗽痰稀、舌干苔白少津等。

各系统疾病时,表现各有特点。呼吸系统疾病时,典型表现为“肺燥”。消化系统疾病或全身水盐代谢障碍时,常表现为干渴、口渴引饮,小便数多,甚至消渴。

第九节 气郁(官能)型

【定义】气郁,指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神经官能倾向。气郁型,指神经官能型,又叫内分泌(气郁)型。

【病理生理】

因内分泌失调出现一系列神经官能症状,特别是大脑的功能易受外界影响。容易受精神因素影响的人,中医称之为气郁体质人。可有遗传因素,因精神刺激,暴受惊恐,所欲不遂,忧郁思虑等。多形体偏瘦,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易患神经官能症等。不喜欢阴雨天气。

【临床表现】

因精神刺激,暴受惊恐,所欲不遂,忧郁思虑,情感脆弱,敏感多疑,等。多形体偏瘦,性格内向,不稳定,不喜欢阴雨天气。可有遗传因素。中医将此类症状归结为所谓“肝郁气滞”,“气滞郁结”等。胸部、肝脾区可出现不适或胀痛,疼痛,每因情志波动而增减。或伴有纳呆、腹胀满等消化吸收不良症状。舌苔薄白,脉弦。

肝气郁结: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喜太息,胸胁、腹部胀满或窜痛。或自觉咽中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俗称“梅核气”。或颈部瘿瘤,腹部瘨瘕包块。妇女乳房作胀结块,月经失调,痛经,闭经,脉弦。

急躁易怒时,称为“肝火上炎”。出现消化道症状时,称为“肝气犯脾”。合并有血瘀表现时,称为“气滞血瘀”等。

临床表现以功能性改变、情志变化为主。病情的轻重变化与情志变化有关。

气郁主要表现为情志不调,或痰、湿。多见于肝系(经)、胃系(经)两经,尤以肝郁多见,胃气郁则常为痰湿型胸腹胀满。

气郁常见多型,且合并有阴虚、血虚、火等证。

1、肝气郁

表现: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胸膈痞闷,嗳气,叹气频作等证。((肝气郁结不舒)

2、脾胃型(理气和胃)

表现:腹胀满痛,嗳气吞酸,饮食涩滞等。(肝疏泄失常,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3、水湿型

表现:水液滞留,,可现大腹水肿,腹胀满不适。

4、痰湿型

表现:咽喉不适,状如“炙脔”,或为瘿瘤之证。咳嗽、胸闷、呕吐、目眩心悸,中风痰迷,神昏舌强。

5、月经不调型

表现:月经失调、赶前错后,痛经、崩漏,行经前两胁及乳房胀痛,心烦易怒,或闭经诸证。(情志不舒)

6、淋型

表现:少腹坠胀疼痛,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

第十节 普通

【定义】正常人。指普通型体质,也叫平和质。

【病理生理】

从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代谢状态,体表、四肢和面部微循环灌注,组织、细胞的水盐代谢状态,细胞的内外环境,体液、细胞、整体精神状态来评价人体,这类人,基本正常。可用正常健康人来定义。

【临床表现】

先天发育良好,后天调养得当,精力充沛,性格随和开朗。体形匀称健壮,面色红润,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疾病时,多表现为气虚。阳虚、血虚、阴虚、湿(痰湿)、火热、燥、血瘀、官能表现不明显。

第十一节 九种表现型的应用

实际生活中,上述十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可单独存在,也可兼而有之。各型之间也可互相转化、演变。

现代中医人常把这十种类型,称为“证”。中医的“证”,实际上只有这十种。所谓“辨证”,就是分辨这十种临床表现。

十种“证”前,粗略地加上不同脏器,不同病因、不同疾病等,就构成了现在中医的所谓“病证”。如在肝脏病时,有“湿”和“热”表现,我们就叫“肝胆湿热”。如果发生在胆囊,中医也叫“肝胆湿热”。因为中医无法进行精确的解剖定位。

所谓脏腑,是一种粗略的表述,有解剖意义上的,也有功能性的,我们可理解为一个系统。如“肾”,我们可以理解为泌尿、生殖、骨、骨骼、遗传系统。心,我们可理解为心脑血管系统。脾,实际多指脾与胰,包括为消化、血液系统。肺,为呼吸系统等。

每个系统,中医常以某个脏器为中心,以一个脏器为代表。各系统功能之间,可有功能交叉。每个脏器,中医可把它当作一个脏器,有时也可当作一个系统,更多的是代表一类相同、相似的功能。

还有一种特殊的脏器名称归类。如心火,肝火等。炎性表现,中医往往把它归为心火。代谢旺盛,亢奋,中医往往把它归类为肝火。有些归类,对现代医学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两虚: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辨证辨体施补,更应根据虚弱的轻重交替选服,通过进补待虚弱的表现消失,恢复健康后应停服进补食品及进补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无虚不须补,避免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进补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反而对健康不利。

 

2.1 九证的主要病生特征总结

通俗名

中医十型

病理生理表现



微循环灌注

水盐潴留

代谢水平

普通


正常

正常

正常

功能

气虚

相对不足


偏弱

阳虚

不足


偏弱

血虚

血虚

不足


偏弱

阴虚

阴虚

扩张



血瘀

血瘀

瘀滞



火热毒

增多



湿

湿


非代谢水增多



非代谢水减少


官能

气郁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0016-1194649.html

上一篇:中医病理生理学(一)中医十证
下一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综合诊疗

2 范振英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