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知识的序列——从亚当斯的一封信说起 精选

已有 4294 次阅读 2022-2-14 10:56 |个人分类:认知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吕乃基

 

2013年,笔者曾上传拙文“约翰.亚当斯,他的孩子的孩子们的……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688570.html ”,有一万三千多点击,如今旧文似有新解。为方便各位,此处收录部分原文。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7351826)是美国第一任副总统(17891797),其后接替乔治·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17971801)。亚当斯亦是《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同华盛顿、杰斐逊和富兰克林齐名。他的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后当选为美国第六任总统。

 

约翰·亚当斯在写给他夫人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孩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孩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底线为笔者所加

 

1.

这番话里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其一是划底线的三个词汇:必须研究-应该学习-可以学习。这三个词组精准地描绘了在不同形势下各个阶段教育的核心状态。必须研究,是其时独立战争所迫;应该学习,虽还有紧迫感,不过已由必然转为应然。可以学习,则发展到了相对自由的阶段,可以自主选择,自由学习。

 

其二因此,使得。前者是因果关系,后者是目的。这两个词汇连接了上述三个阶段,更说明了三个阶段彼此间的关系:上一阶段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要延续这一阶段,而是为了下一个更加进步与美好的阶段。研究政治,是希望下一代不致全心全意陷入政治之中,虽然他们或多或少还会涉及政治。由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也是如此。这一代之所以学习这样的知识,是为了下一代可以学习更加高级的知识。

 

其三,知识的次序。约翰·亚当斯本人不得不学习政治和战争,这是为了能够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得以生存;第二阶段的知识是独立后自我发展的基础;第三阶段则进入更高的自我完善和美的高度。这样的序列大致沿着马斯洛需求层次提升。

由这样的三个阶段及彼此间的衔接和过渡,可见约翰·亚当斯对教育、知识,以及人类发展阶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首先必须完美解决政治纷争,其次是第二阶段知识继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升到第三阶段。

 

2.

令人遗憾的是,亚当斯的信至今已有两个多世纪,今日之世界,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一国的内部,依然处于形形色色的纷扰之中。放眼四顾,少有国家或地区进入第三阶段,脱俗而神圣。第二阶段的知识从内容和创造的财富来说,都不足以支撑第三阶段知识的运行和发展,更不去说还有来自第一阶段知识,政治,甚至战争的干扰。

至于以科技和经济为核心第二阶段的知识,因与政治的关系更为密切,受到的影响尤甚,贸易战、技术战就是明证,5G是一个典型。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第一和第二阶段知识的纠缠之间挣扎。一方面,第二阶段的知识只有摆脱政治,方能迎来自身独立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和经济又依赖政治带来的立项和拨款,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佐证政治的正确,并强化政治的威慑力。

再说,政治和战争会刺激第三阶段知识,由此可能激发出传世之作,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还有《1984》。即使科幻,也离不开政治。《三体》宇宙社会学的核心是“黑暗森林”。


知识,既有次序和阶梯,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次序,是时间维度;阶梯、序列,是空间维度。空间是时间的积淀。亚当斯所说的知识的三个阶段,可以转换为空间上的三个层次。跨入第二、三阶段,第一、二阶段并非不存在,而是在空间上成为新阶段、新层次的基础,同样需要有人去学习和推进。


政治,既是知识,也是知识创造、运行、相互作用和物化的场景。人是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这是人的本性所决定了的。独自一人,只有与环境的关系;两人,是最简单的人际关系,如鲁滨逊与星期五,虽分主仆,也相互依存。这种相互依存,在李安的“少年派”中则是某种均衡。一旦达到三人及以上,在老子是三生万物,此“万物”中最重要的或许就是政治。

政治,关系到对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关系到对人和事的支配和控制。


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其一,无论是否愿意,所有知识都离不开政治。其二,最高的政治,不在于政治本身,而在于推动知识序列的提升,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人的提升。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0844-1325230.html

上一篇:以排除法解析中国男足之谜
下一篇:论编码知识和隐性知识

17 鲍海飞 汤茂林 周忠浩 曾杰 王安良 康建 武夷山 郑永军 陈志飞 刘立 胡大伟 杨正瓴 晏成和 杜占池 钟定胜 郭战胜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5: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