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2023年度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观察与思考

已有 1889 次阅读 2022-10-15 17:28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22年10月1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我的观察与思考或许可以说是与众不同的。

    近期,《天雨流芳: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十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一书对我触动比较深,我在科学网上发布了多篇博文。其中有一篇为《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工作?》(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59035.html),圕人堂微信公众号发布后,有读者给我留言:“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道出了图书馆工作的本质,指出了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但是最后一句话:较为接近美国高校部分图书馆的做法。我们已经做的很好了,还达不到美国的水平。到了当今这个时代,还认为美国就那么好吗?”我的答复是:“我只是在描述客观实际。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做法,实际也是在学习与借鉴。”了解了2023年度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结果之后,可以更加肯定地说,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具体到高校图书馆领域,多年来,对英国和美国高校图书馆关注比较多,图情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不少。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是全球唯一一份对研究密集型大学的所有核心任务进行评判的全球绩效表,这些核心任务包括教学、科研、知识转移和国际展望。位列中国内地大学前10名的大学分别是清华大学(世界排名16)、北京大学(世界排名17)、复旦大学(世界排名51)、上海交通大学(世界排名52)、浙江大学(世界排名6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世界排名74)、南京大学(世界排名95)、南方科技大学(世界排名166)、武汉大学(世界排名173)、华中科技大学(世界排名176)。我关注的焦点有两个:一是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情况,世界排名166(并列的还有丹麦技术大学),中国内地大学排名第8(与2019年相同)。(注:南方科技大学是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深圳市举全市之力创建的一所公办创新型大学。2010年1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筹建。2012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建立,并赋予学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二是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的方法(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methodology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3-methodology),既要看热闹,还要看门道。

   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情况,为什么会这么好?我有我自己独到的“发现”。《天雨流芳: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十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中鄂鹤年《我心中的高校图书馆——过去、现在和未来》,“南方科技大学的定位是研究型大学,随着高水平人才纷纷加入和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加大,过去几年南方科技大学的科研产出急速上升,质量更是居国内高校的前列。在《泰晤士报》2019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南方科技大学在内地大学排名第八,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在此起到了关键作用。科研投入加大要求学校相关部门的科研支持和服务也必须跟上,作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持服务的重要机构,图书馆责无旁贷。”(P17)“我任职以后,根据队伍的状态和学校的需求,在两个方向上做了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是提供专业的科研评价服务;二是建设南方科技大学机构知识库。”(P18)该书中王禹《我的科研评价之路》,“2017年底,我在入职图书馆两年多的时候,一些事情的发生成为我的工作方向转变的契机。通过一些渠道和培训,我了解到当时国内各大高校对诸如‘双一流大学’、ESI学科排名等各大学暨各学科排行榜的热情方兴未艾,各高校的图书馆同行们也都与时俱进地学习借助一些科研成果数据管理平台和分析工具为学校或院系提供重要的情报资料。面对这样的现状,一种落差感不期而至,这些知识和技能我们馆都不具备啊!”(P143)“2018年伊始,学校即将召开春季战略研讨会需要一个关于大学排名的报告,希望我们提供基于ESI学科的分析内容。我们如期提供了令他们满意的报告,虽然现在看来当时我们提供的报告不算太难,可彼时接到这个任务时我们感觉还真是个‘大活’啊!”(P144)“2018年3月10日,为学校提供第一份ESI分析报告,题为《南科大ESI论文产出分析(2011-2017年)》。”(P276)上述信息(或者说“细节”)说明什么问题?南方科技大学是有战略眼光的,方向明,行动敏捷,执行有力。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确实是有贡献的,常说的“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图书馆”,此言不假。

    关于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的方法。绩效指标分为5个方面:教学(学习环境),30%;研究(论文数量、收入和声誉),30%;引用(科研影响力),30%;产业收入(知识转化),2.5%;国际展望(学术人员、学生和研究),7.5%。这个指标体系中,科研产出(论文数量)及科研影响力(引用)占的比重很大!(Research productivity: 6%;Citations (research influence): 30%)参考的数据均为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南方科技大学得分情况:总分56.8:教学29.8; 研究42.9; 引用95.5; 产业收入77.9; 国际展望59.0。清华大学得分情况:总分88.2:教学90.1; 研究97.4; 引用88.0; 产业收入100; 国际展望40.3。北京大学得分情况:总分88.1:教学92.5; 研究96.7; 引用80.4; 产业收入91.8; 国际展望65.0。不知道是否留意到?南方科技大学在引用方面的得分胜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有道理吗?有。我实际观察了ESI数据(发布期数2022年9月8日),笔者认为可以作为佐证材料。南方科技大学:9个ESI 1%学科,发文数累计13820,被引频次累计248237。清华大学:21个ESI 1%学科,发文数累计100748,被引频次累计:2254757。北京大学:22个ESI 1%学科,发文数累计:99553,被引频次累计:2065093 。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2023)考察的是Scopus数据库中,2017至2022年六年间引用情况,与ESI中的数据范围有所不同,但是可以参考的。南方科技大学的情况相对特殊一些,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若干方面较为相似,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清华大学“研究”“引用”得分比北京大学略高,ESI中的数据可以说明“有一定道理”,因为至少在ESI发文数、被引频次累计方面,清华大学比北京大学略胜一筹。

    本文的观察与思考是粗浅的,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当不周之处,祈请海涵!

    延伸阅读:

(1)2023年度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发布:95所内地高校上榜!.https://mp.weixin.qq.com/s/7b3_9SsnKsjYI8yZzJMl0A

2022年10月1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的结果,中国内地高校继续稳步攀升,动摇美国的主导地位。

2023年的排名中共有来自104个国家/地区的1799所大学上榜,较去年增加了137所,创历史新高。英国牛津大学连续第七年蝉联榜首,美国哈佛大学位居第二,英国剑桥大学剑桥大学位列第三。

其他进入世界前10名的大学还有:美国的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第10名)。

在2023年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内地高校共有95所上榜,上榜数量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177所)、日本(117所)与英国(103所)。

据介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是全球唯一一份对研究密集型大学的所有核心任务进行评判的全球绩效表,这些核心任务包括教学、科研、知识转移和国际展望。

绩效指标分为5个方面:教学(学习环境),30%;研究(论文数量、收入和声誉),30%;引用(科研影响力),30%;产业收入(知识转化),2.5%;国际展望(学术人员、学生和研究),7.5%。

位列中国内地大学前10名的大学分别是清华大学(世界排名16)、北京大学(世界排名17)、复旦大学(世界排名51)、上海交通大学(世界排名52)、浙江大学(世界排名6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世界排名74)、南京大学(世界排名95)、南方科技大学(世界排名166)、武汉大学(世界排名173)、华中科技大学(世界排名176)。


(2)英国刊物公布“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 :中国崛起 美国排名持续下滑.http://ex.chinadaily.com.cn/exchange/partners/82/rss/channel/cn/columns/j3u3t6/stories/WS634922d9a310817f312f1fce.html

文章称,中国大学跻身《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榜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论文引用次数。

俄亥俄州立大学国际事务教授卡洛琳·瓦格纳在《科学计量学》杂志202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到2019年,中国发表的“高影响力”研究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不仅发表了更多的研究,而且研究质量更高——在全球引用最多的论文前1%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美国过去总认为中国的研究工作质量较低。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瓦格纳在论文中说。

文章说,中国不断增长的学术研究水平也可以从其专利数量上看出来。中国的国际专利占比从2010年的16%上升到2020年的49%。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同期美国专利占比从15%降至10%。


(3)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3/world-ranking#!/page/0/length/25/name/r/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stats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include 1,799 universities across 104 countries and regions, making them the largest and most diverse university rankings to date.

The table is based on 13 carefully calibrate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at measure an institution’s performance across four areas: teaching, research, knowledge transfer and international outlook.

南方科技大学得分情况:总分56.8:教学29.8; 研究42.9; 引用95.5; 产业收入77.9; 国际展望59.0。

清华大学得分情况:总分88.2:教学90.1; 研究97.4; 引用88.0; 产业收入100; 国际展望40.3。

北京大学得分情况:总分88.1:教学92.5; 研究96.7; 引用80.4; 产业收入91.8; 国际展望65.0。


(4)ESI数据

ESI发布期数2022年9月8日

南方科技大学

9个ESI 1%学科

发文数累计:13820

被引频次累计:248237。


清华大学

21个ESI 1%学科

发文数累计:100748

被引频次累计:2254757


北京大学

22个ESI 1%学科

发文数累计:99553

被引频次累计:2065093



(5)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methodology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3-methodology

From the information that we gather from institutions across the globe, we rigorously compile ou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his is how we assess data on about 1,800 institutions to produce the tables

October 5, 2022

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launch at 02:00 BST 12 October 2022


Research (volume, income and reputation): 30%

Reputation survey: 18%

Research income: 6%

Research productivity: 6%

The most prominent indicator in this category looks at a university’s reputation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among its peers, based on the responses to our annual Academic Reputation Survey (see above).

Research income is scaled against academic staff numbers and adjusted for purchasing-power parity (PPP). This is a controversial indicator because it can be influenced by national policy and economic circumstances. But income is cru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class research, and because much of it is subject to competition and judged by peer review, our experts suggested that it was a valid measure. This indicator is fully normalised to take account of each university’s distinct subject profile,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research grants in science subjects are often bigger than those awarded for the highest-quality social science, 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To measure productivity we count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published in the academic journals indexed by Elsevier’s Scopus database per scholar, scaled for institutional size and normalised for subject. This gives a sense of the university’s ability to get papers published in quality peer-reviewed journals. From the 2018 rankings, we devised a method to give credit for papers that are published in subjects where a university declares no staff.(图谋注:利用Scopus数据库进行统计。)


Citations (research influence): 30%

Our research influence indicator looks at universities’ role in spreading new knowledge and ideas.


We examine research influence by capturing the average number of times a university’s published work is cited by scholars globally. This year, our bibliometric data supplier Elsevier examined more than 121 million citations to 15.5 million journal articles, article review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books and book chapters published over five years. The data include more than 27,100 academic journals indexed by Elsevier’s Scopus database and all indexed publications between 2017 and 2021. Citations to these publications made in the six years from 2017 to 2022 are also collected.(图谋注:利用Scopus数据进行统计。文献计量数据供应商爱思唯尔(Elsevier)对过去五年出版的1550万篇期刊文章、文章评论、会议记录、书籍和书籍章节进行了超过1.21亿次的引用调查。数据包括2017至2021期间由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索引的27100多份学术期刊和所有索引出版物。还收集了2017至2022年六年间对这些出版物的引用。)


The citations help to show us how much each university is contributing to the sum of human knowledge: they tell us whose research has stood out, has been picked up and built on by other scholars and, most importantly, has been shared around the global scholarly community to expand the boundaries of our understanding, irrespective of discipline.


The data are normalised to reflect variations in citation volume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 areas. This means that institutions with high levels of research activity in subjects with traditionally high citation counts do not gain an unfair advantage.


We have blended equal measures of a country-adjusted and non-country-adjusted raw measure of citations scores.


In 2015-16, we excluded papers with more than 1,000 authors because they were having a disproportionate impact on the citation scores of a small number of universities. In 2016-17, we designed a method for reincorporating these papers. Working with Elsevier, we developed a fractional counting approach that ensures that all universities where academics are authors of these papers will receive at least 5 per cent of the value of the paper, and where those that provide the most contributors to the paper receive a proportionately larger contribution.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1359555.html

上一篇:朱光潜《谈读书》读后索隐
下一篇:关于科研评价服务的思考

3 杨学祥 郑永军 王福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