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浅析潘学峰的一首英文诗《末日的迷失》的创作技法

已有 2858 次阅读 2022-10-15 06:27 |个人分类:潘学峰诗选|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原诗摘录如下:

Endday Misses

It was the early morning of a day 

I was sitting opposite a church 

Starring at the words on the plate 

"Sunday Masses" I guessed of which 


It was a pillar that blocked the "A" into "I" 

Thereby making "Miss" from "Mass" 

And the "sun" was beginning to shine 

Making "Sunday" an "Endday" of mine 


I was thus facing the "Endday Misses " 

And wondering what should I miss by?


Copyright © Xuefeng Pan | Year Posted 2022


附中文翻译


末日的迷失


那是一大早

我坐在一间教堂的对面

盯着它前面的牌子里的字看

我猜那应是“星期日弥撒”


一根柱子把“a”挡成了“I”

从而使“弥撒”成为“迷失”

此刻,“太阳”光变得强烈

让“星期天”成了我的“末日”


于是,我面临着“末日迷失”

我好奇我在“末日”应该“迷失”什么?

image.png

   20221013_115225.jpg  这首诗使用了如下修辞,首先是“意象”(Imagery)的“勾落”,大清早坐在教堂的对面,看着教堂前关于“周日弥撒”(Sunday Masses)时间的牌子, 牌子前的一棵柱子遮挡了其中的字母 “A”, 作者诙谐/顺势把“弥撒”(Masses)的英文“理解”为“错过”(Miss); 随即用了对照(antithesis )的修辞手法,借机描述清晨天空中“太阳”(sun)光线逐渐变得强烈(明亮),越发强烈的阳光炫人二目,于是把牌子上的“Sun”的字母照亮到让人无法看清。借此,作者突然用了“End” 替代了牌子上的“Sun ”,把牌子上的“Sunday ”“转换”成了一个不存在或罕见的“Endday(末日)”。之后,用了逆向照应(anaphora )的修辞手法,顺势由“教堂” 引发出“末日迷失”的反诘,以此赋予整首诗的思想性,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除此之外,这首诗中还用了半谐韵“assonance”的 修辞手法,使的诗歌第二节中的第一行末的“I”和第二行末的“Mass”呈 半谐韵(半元韵,元音字母押韵),同时把诗歌末节的副歌的两行诗歌的末尾用“masses”和“by” 押半元韵。这种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歌呈abab, ccdd, cc韵式。

   简言之,全诗用了包括意象创造(Imagery)、对照(antithesis)、逆向照应( anaphora)、半谐韵(assonance),以及幻象 (allusion)等等多种修辞手法,同时顾及了诗行的音步(meter),韵律等诗歌的基本要素完整。

可见一首诗歌的写作并非易事,不只需要写作者熟悉诗歌行、节构成的一般要求,同时需要作者运用一系列的修饰技法。

    通过对Xuefeng Pan 的诗Endday Misses 的分析帮助诗歌写作者体味“一首诗是如何写成的?”( 作者先前发表过的有关诗歌创作的诗论,见《澳华文学网》注:这是被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收录的华文文学网站,有些不同于私人网站,实际为一个正式的文学网)。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8980-1359501.html

上一篇:潘学峰设问:“拥挤”还是“不拥挤”?这是问题的所在!
下一篇:对中国大学分层体制的一些思考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