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群
另类的教学大师:《旷世奇才》巴丁 精选
2021-6-20 13:05
阅读:9395

现在愈来愈多人认识到,被学生称赞的讲课者未必是优秀教师。但人们或许难以置信并非是讲课高手的人,还可以是教学大师。传记《旷世奇才巴丁传》(文慧静和沈衡译自The Genius: The Life and Science of John Bardeen by Lillian Hoddeson & Vicki Daitch (Natiaonal Adademies Press, 2002),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的传主巴丁示范了,教学大师未必是通常认为的讲课高手。

 

巴丁(John Bardeen, 1908-1991)因发明晶体管和提出超导理论而两度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人们称道他是少数梅开二度的获奖者(迄今唯一的两次物理奖得主),他自谦只拿了2/3个奖,因为两次都是三人分享。后来他在电荷密度波理论又有新突破,可惜未能三获诺奖。

 

巴丁无疑不是讲课高手。事实上,他对给大量学生上课感到烦恼,因为其教学似乎对多数学生没有助益。从常规的教学评价看,他很难说教学出色。讲课声音小有间断,板书难以辨认。(“许多学生既不能理解他那低沉的声音,也无法搞懂他的沉默。对某些学生来说,他因思考而频繁的停顿以及写粉笔字的力度如此之弱,以至于几乎无法辨识。(p. 206))回答问题缺乏针对性。(“在解释学生的提问时,总是用同样的几句话来回答,这让他们感到不安。……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那些不能理解他解释的学生来说毫无帮助。(p. 207))对学生礼貌但缺乏耐心。(“对于那些向他提出简单问题的能力较差或不那么自信的学生,巴丁会礼貌地把恼怒藏在内心。但他不会浪费时间去解释那些已经在文献种得到很好阐述的问题。(p. 209))

 

巴丁的教学也让有些学生受益匪浅。他展现了科学家的思考过程。(“一些学生则感觉巴丁的教学方法特别激励人。他那停下来思考的习惯给他们提供了同样进行思考的机会。……巴丁把学生的参与看作学习体验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他通过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来帮助他们培养自信。(p. 207))这些学生都是主动的学生,而且我推测天赋高基础好。(“能够理解巴丁课程的学生,是那些能够参与到学习体验中的学生。他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埋头于那些能够指导他们研究的专业文献之中。(p. 208))事实上,他们学到了只有一流学者才能教的东西。“巴丁的学生从他那里学会如何去识别重要的问题,如何去解决,什么方法有利于解决问题。(p. 207)”同事称他“是这个校园里最伟大的老师之一。(p. 210)”遗憾的是,传记中并没有说明他的学生取得哪些重要学术成就,只是列出了1952-1974年间指导的博士生和论文题目。毕竟该书主要并非展示巴丁教学这个侧面。但博士生施里弗后来与巴丁分享了超导的诺贝尔奖。能指导出诺奖得主,应该是众望所归的教学大师。

 

有意思的是,巴丁不仅颠覆了外行人心目中教学大师的形象(常被误解为讲课高手),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关于天才的刻板印象。巴丁并非人们想像中那种天才。在数学物理才能之外,他衣着保守得体,热衷体育活动,有商业头脑,不善于口头交流。“不肆意放纵,不超凡脱俗,也不带任何神秘色彩。这个来自美国中西部、老爱抿着嘴的,是一个有条不紊的家庭男主人和朋友。(p. 7)”循规蹈矩的形象跃然纸上。用孔子的话,几乎是“敏于事而慎于言。”更与常被称道的开疆扩土的天才不同,“巴丁的特殊才能并没有显著地粉碎或创造出新的物理学领域。(p. 6)”但作者认为,巴丁仍是天才。他们在该书最后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天才和创造性必须是针对有明确知识结构的特别领域而言的。(p. 354)”“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正的天才所具备的品质包括聪明、充满激情、自信、专注、执着以及具备把问题分解成许多小部分的习惯。(p. 355)”因此,“对于文化作出持续贡献的‘真正的天才’和广泛代表大众文化的虚构天才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巨大差别。(p. 353)

 

“真正的天才”巴丁也是真正的教学大师。许多讲课高手本质上只是让学生感觉比较好,自以为懂了其实并不懂的内容。巴丁费心教的都是值得教的学生。他似乎古怪的教学风格,使他能识别出值得教的学生,而让其他学生知难而退。或许他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当然,凡是天才都非通例。如果有青椒问我教学,我还是劝他们要先让多数学生自以为懂了。这也不容易,虽然比教那些值得教的学生容易。

 

引申一些,现代高校都延聘一流研究者当教师,有其内在合理性。这些优秀的学者,只要与学生在一起,举手投足,都是示范,都是教学,哪怕他们一句话不说。值得教的学生,自然学到了别处学不到的东西。有意思的是,即使美国研究型大学,也有单纯上课的教师,他们凭课时领薪,没有tenure,薪酬通常也不高。那些研究出色的冠名教授,课时不多,薪酬高许多。原因之一或许就是冠名教授能吸引到值得教的学生,并教给他们别人无法教的东西;而按课时取酬的教师,其实教的多是不太值得教的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立群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220220-129195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