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errace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博文

关于异性师生正常相处的清单 精选

已有 22872 次阅读 2018-4-8 15:47 |个人分类:教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1、关于底线

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对学生实施性骚扰,绝对不能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做人有原则,做事有底线,谁碰高压线,谁栽大跟头。


2、关于教学

教师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如果有异性学生需要单独答疑,请直接拒绝。如果有问题,可以在公共场合回答,确有很多问题,可以通过网上答疑。微信或者QQ的好处就是,留有聊天记录。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规范用语,不要太多口语化和随意化的表达,不能出现敏感或者引起歧义的话。


3、关于科研

异性研究生与导师讨论课题时,请尽量安排在工作时间,且在办公室讨论的时候需要开着门,或半开着门,或者有同性研究生在场的情况下,大家一起讨论。晚上讨论课题,最好采用组会的形式。参加学术会议,导师与研究生,不论异性或同性,均不要住在同一房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不安排在同一酒店,或者同一层。


4、关于教辅

教师如果需要承担班主任或者其它辅助的工作,更要明确相处的责任与义务。班主任检查异性学生宿舍,需要有异性同事教师的陪同,且最好与其他班主任一起联合检查。征得宿管同意后,进门之前先敲门,先请异性同事先进,异性同事出来邀请进入后,方才进入。


5、关于生活

教师有自己的个人生活,学生有自己的个人生活,这两者原则上不能交叉。导师最好不要邀请学生到家里吃饭,学生最好不知道导师家的住址,教师即使住在学校里面,学生最好也不知道具体哪一栋哪一单元。大学教师原则上也不应该单独去学生的家里或者学生的外租住所。课题组的聚餐以及其他文体活动请安排在公共场合,如果课题组全是异性学生,需请异性老师或者自己配偶、子女陪同,原则上活动期间,教师不得摄取大量酒精或含酒精类的饮料。教师原则上不得邀请学生乘坐自己的私家车,教师也不应该乘坐学生的私家车。


6、关于崇拜

如果有异性学生,表示崇拜教师,这时候请不要沾沾自喜。请正确引导,崇拜或迷信任何人是一种不成熟的理想主义在作怪,应该将其转化一种努力学业的动力。不要与该类异性学生独处,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夸夸其谈,炫耀自己以往的成绩,这会给学生一种错觉。最关键的是,不要触碰学生身体,这时候一个细微的触碰都会被异性学生解读为,你对他(她)有意思,这种情况下,绝对不是某地名教授胡扯的安慰学生,一点小意思最后变成大意思。


7、关于青春

如果教师,表示对异性学生有好感,有一种青春一去不返的感觉,并落实到语言和行动上,这时候就非常危险。教师应该自我反省,注意自己的言行,明确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而不应该利用自己身份上的便利,去俘获异性学生的好感,这种好感是一种不完美的内心缺憾在作怪,应该将其转化为对学生学业的关注与引导。


8、关于如果

以上两个如果,都是道德层面的探讨。如果学生真的喜爱异性教师,请自问,能否放弃学生的身份,请直接退学,如果不能,只能证明,这是一种暂时的虚无的感觉而已。如果教师真的爱异性学生,同样请自问,能否直接辞职,如果不能,别自欺欺人,害人害己。如果能,请在法律框架下,祝好!


9、关于争议

异性师生之间出现争议,教师千万不要老一套,自以为是地进行弹压,认为自己可以摆平,但往往是摆不平。新时代,再也不是以往旧时代,中国的人权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再也不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封建道德时期,武汉王某老师学到了吗?教师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人权凌驾在学生之上,否则必然事与愿违。新一代的学生充满着蒙太奇,大部分学生都是“道理王”,“自来熟”,有的地方看起来比教师都成熟,可实际上又是不堪一击。所以一定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面子,尊重学生隐私。在争议的焦点上,可以找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第三方调解,有的时候调解不成,就搁置争议冷处理,教师不要觉得,我教书育人,我无比正确,我一定要赢,这样你其实已经彻底输了,输给了自己不可一世的性格。有的时候,能够冷处理就已经阿弥陀佛了。套用一句话:There are students who will appreciate what I have taught but there are also students who will criticize me, ultimately, history will have the final say.




导师与学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138-1108032.html

上一篇:考研调剂故事二则
下一篇:世界读书日推荐一本书——兼谈读书有用吗?

31 程强 强涛 马臻 刘东坡 吕喆 张能立 蔡宁 唐小卿 张鹏举 姚伟 徐明昆 杨林 迟延崑 方叶兵 梁红斌 王崇臣 周浙昆 黄永义 逄焕东 朱耿平 陈明亮 张云扬 文克玲 丁克强 程少堂 孙志鸿 曹俊兴 刘晓松 吕健 王庆浩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