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祥
超级灾害链进行时:从百年一遇新冠疫情到千年一遇超级暴雨
2021-7-23 13:38
阅读:4389

超级灾害链进行时:从百年一遇新冠疫情到千年一遇超级暴雨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从2018-2019年美国流感,到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从2012年美国加州超级干旱,到2021年美国超级地震预警;从2021年北美超级高温,到2021年中国河南超级暴雨,这些百年一遇,或千年一遇的超级灾害不断验证我们在2016年提出的气象、地质和经济超级灾害链的预警。

从西班牙流感到新冠疫情恰好是百年一遇的病毒大爆发周期

西班牙流感发生在太阳活动的第15周期(14周期的太阳活动达到谷值),与新冠疫情发生在太阳活动的第24周期一样,处于低值时期(19周期为峰值,以后递减),时间间隔恰好百年(见图1-3)。

所以,新冠疫情和西班牙流感一样,太阳活动低值,消杀病毒能力减弱,是主要原因。

1860-2020年太阳黑子.gif

图1 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发生在太阳活动的第15周期(14周期的太阳活动达到谷值) 

2000-2019年太阳黑子.jpg

2  新冠疫情爆发在2019年太阳黑子极小期

按照太阳黑子11年周期规律,下次新冠病毒将在下一次太阳黑子谷值2030年爆发。如果到2020年之后太阳黑子将持续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特别是,2022年前后太阳上将不会显现太阳黑子。那么,2020年以后,2022年前后太阳上将不会显现太阳黑子:新冠病毒季节性爆发将成为常态,直到2030年进入峰值。这种可能性不能忽视。


 2025-2035年太阳黑子预测.jpeg


新冠疫情爆发在太阳活动的第24周期(24周期的太阳活动达到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715.html


      由于因果关系,不同灾害成链状先后发生,这是科学预测的理论基础。认真研究因果关系,才能做到科学地预防预测重大灾害的发生。

       超级灾害链预警

我们在2007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1]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2014年: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我们2014年9月21日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美国加州从超级干旱到超级高温,直至超级地震预警       

       2012年2月20日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4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中新网2015年4月2日电据“中央社”报道,由于严重干旱,美国加州州长布朗(JerryBrown)下令实施强制性限水措施。这在加州历史上是第一次。

http://news.sina.com.cn/w/2015-04-02/091631674063.s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请注意监测加州的天然气地表和地下浓度异常。它是大震发生的最可靠前兆。

       杜乐天认为,山火可能源自地下排气,加州山火拉响了灾害警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5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6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6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9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0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7353.html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07月05日01时33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纬35.71度,西经117.51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专家预测,未来几周发生另一场大于6.4级地震的几率为9% ,一次大于5级的几率为2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81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8156.html

       7月6日11时20分,美国加州又发生6.9级地震 ,大震预测初步得到证实。

       事实上,2012年2月20日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加州地震前兆,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本次加州山火是大震发生的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1802.html

      山火肆虐!这场“美国高烧”何年能退?

      大震不发,高烧不止。

      根据月亮赤纬角极值激发地震的历史规律,大震可能发生在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地下能量释放后,高烧将逐渐退去。

      干旱、山火、高温、火山活动、地震,美国灾难源于加州地下能量释放,由此引发的点源能量喷发模式即将进入能量释放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067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7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40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4014.html


       美国超级干旱

       美国西部正在经历严重的干旱天气,干旱程度或为过去1200年以来最大。美国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几乎3/4的美国西部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是美国干旱监测20年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受干旱影响的人口超过5838万。

       此次席卷美国西部的干旱并不是孤立事件。美国西南部地区干旱已经持续了20多年,俄勒冈州、怀俄明州、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墨西哥州等9个州自2000年以来,就开始出现干旱。

       哥伦比亚大学此前研究认为,目前集中在美国西南部的干旱很可能会发展成为1200多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旱。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26935159&ver=3205&signature=hhoh2GzcqflnhZggEsRFSVkebMvrBaJYZCuKsEvttQNV*E5RCdalMwXUCM4DzmGQvVscp4nk-dh1Yb0EZhtnwq62azdoqSX6pnLQM7HGAFvS7TJZ1*alb2aytDtPt8Xp&new=1

       干旱程度或为过去1200年以来最大,要比千年一遇干旱准确一些,但超级干旱的定义更没有异议。美国科学家宣称,美国超级干旱的原因,找到了!最直接的原因显然是降水减少。我们认为,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35148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7988平方公里,在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1500,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2000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60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64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2.5倍。

  岩浆库长88.5公里,宽48.2公里,深14.5公里,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史密斯(Bob Smith)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64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法雷尔(James Farrell)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64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2000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70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210万年前、130万年前和64万年前。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2021年6-7月北美超级高温

       近期北美多地极端高温天气持续,据美国媒体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小镇利顿近日记录到49.6摄氏度的高温,已经打破了加拿大有史以来最高气温纪录,高温天气也引发了多地森林大火。

      加拿大西部地区近日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小镇利顿,经历了加拿大有史以来最高的气温49.6摄氏度,前所未有的热浪已经造成数百人死亡,并引发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240多起森林大火,其中大部分仍在燃烧。截至目前,这个坐落在山区的小镇已经有数百人紧急撤离。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日报道,今年到目前为止,加州已经发生3500多起山火,这比过去5年的正常水平高出1000多倍。火灾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早。美国干旱监测报告显示,截至7月1日,美国西部93%的地区处于干旱之中。加州最大的水库——沙斯塔湖,即将打破其最低水位纪录。

       此外,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显示,美国从2004年到2018年,平均每年有702人死于高温。然而上周,美国就有数百人死于高温。另外,急剧增加的用电需求,也导致美国多地供电紧张。纽约市居民被告知限制使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此外,一些低收入家庭由于负担不起空调的费用以及高昂的电费,在高温天气下备受煎熬。许多老年人也面临着与高温有关疾病的风险。

https://new.qq.com/rain/a/20210705A0165W00

美国超级地震预警

      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却开始担忧国家未来的状况。他们担心的不是来自世界上其它国家的超越,也不是来自世界大战的发生,而是来自地球上地质环境的灾害,那就是超级地震,一种可以让美国板块瞬间断裂惨重的天灾,因为美国科学家已经在他们国家的地理板块上,发现了神秘的断层地质,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超级地震,让他们根本防不胜防。

       而对于美国科学家这次普遍担心的超级地震,就是在他们国界的加州地区,异常发现了一条地震断裂带,叫做圣安德烈斯断层,这就是让他们感到坐立不安的根本原因,根据美国海洋研究所对于这条地震断裂带的探测,深度达到了10到12公里之间,是一条跨度范围相当大的地震断层带。

       所以根据科学家对这条断裂带的推测,很有可能引发9级的超级地震,让周围的太平洋出现海啸,而这样的状况显然就跟当年发生的印尼海啸一样,如同发生历史重演,那么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样的地震就是具有很大的毁灭性,让周围的居民有着大范围死亡的危险。

       其实早在之前,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都能够看出自然灾害频发,从黄石公园的超级火山再到这里的加州地震带,都是对于美国人们的安全构成强烈的威胁,这是由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所以当目前这个疑似构成强烈超级地震的断裂带,就让美国科学家有着全方面的防御措施,不过这只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做出预测,而涉及到预测的准确性就是概率事件。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AFVNOK6053238FQ.html


中国北方洪水的警钟已经敲响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时左右,中国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雨,其中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截至8月6日,北京已有79人因此次暴雨死亡。根据北京市政府举行的灾情通报会的数据显示,此次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间,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

https://baike.sogou.com/v54814275.htm?fromTitle=7%C2%B721%E5%8C%97%E4%BA%AC%E7%89%B9%E5%A4%A7%E6%9A%B4%E9%9B%A8

中新网2016年7月25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截至7月25日9时统计,华北东北黄淮强降雨导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10省(自治区、直辖市)62市(盟)382个县(市、区、旗)1476.2万人受灾,164人死亡,125人失踪。http://news.sina.com.cn/c/2016-07-25/doc-ifxuifip3162919.shtml
       实践表明,南旱北涝和南旱北涝周期转换的历史规律具有可重复性,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相呼应,根据这一规律,“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的形势正在形成,中国北方大洪水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56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4608.html
       回顾争论过程和展望最终结局很有意义。根据我查询的资料,赵振国研究员最早提出“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各30年并周期转换的观点,其他研究人员也功不可没,希望能汇成合力,为中国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5483.html
       邢台大贤村洪灾表明,中国北方大洪水已经为期不远,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252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259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6009.html

      河南多地近日出现大暴雨,7月20日,郑州气象官方微博发布视频称,郑州暴雨“超千年一遇”。

  河南省水利厅官网信息则显示,“7月18日8时至21日02:00分,河南省部分地区普降暴雨、特大暴雨,最大点雨量荥阳环翠峪雨量站854mm,尖岗818mm,寺沟756mm,重现期均超5000年一遇。”

  “5000年一遇”的说法,在网络上引发了一些讨论,不少人将其理解为“5000年才能遇到一次的超小概率事件”。这种理解,是对的吗?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7-22/doc-ikqciyzk6900971.shtml?cre=tianyi&mod=pchp&loc=29&r=0&rfunc=79&tj=cxvertical_pc_hp&tr=12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2007: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204

2.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5.       杨学祥杨冬红.2008.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8-9.

6.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7.       郭增建. 2002,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西北地震学报. 24(3): 287.

8.       任振球当代气候变暖若干问题商榷丁一汇主编,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43-48.

9.       韩延本韩永刚马利华等全球温度异常及地球自转变化中的约60年周期见:中国地球物理200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62

10.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11.   杨冬红,杨学祥。2008. 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3 (6): 18131818

1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13.   冯利华陈立人. 20世纪长江的3次巨洪[J].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10(1): 8-11.

14.   冯利华 ;骆高远.1997年长江,黄淮流域特大洪涝灾害预警.《水文科技信息》, 1996, 13(2): 53-56.

15.   Obridko,V.N.,Sokoloff,D.D.,Kuzanyan,K.M.et al.Solar cycle accordingto mean magnetic field Date.MNRA[J],S 365,2006:827-832

16.   李爱云。太阳黑子周期与行星的引潮力。枣庄学院学报。2010,第2期:16-18

17.  杨冬红, 杨学祥. 直面巨灾威胁: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测方法. .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201-208.


英汉对照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YANG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 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11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202.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129667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