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英雄所见略同:“土耳其10小时内发生两次7.8级大地震,专家:少见”

已有 1401 次阅读 2023-2-9 18:3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英雄所见略同:“土耳其10小时内发生两次7.8级大地震,专家:少见”

                                                                 杨学祥

关键提示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认为,土耳其地震属于双震型地震,是震群型地震中的一种特例,相对少见。 

       7.8级大地震过后,还会有大震吗?孙士鋐表示,这是非常值得关注和警惕的。孙士鋐提醒,土耳其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可能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未来需要高度关注。“7.8级大地震后,地震的震级会慢慢衰减,但是,后面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强余震。这种地震能量的衰减相对慢一点。”孙士鋐说,后续,还要关注比较大的强震活动。5级及以上破坏性地震还会有。

https://www.sohu.com/a/638659848_121638423

 三次地震的特殊性引起学者关注

  • [1]张学文   2023-2-6 20:21

  • 第3次地震的强度居然与第一次相同!
    好像过去没有听到过。

  • 杨学祥 回复 张学文 : 很少见,表明能量还未完全释放,大震仍有可能:目前处于地震活跃期。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1206.html

    2023-2-7 06:151 楼(回复楼主)

           2月16-20日强潮汐组合与2月2-5日强潮汐组合类型和地球形变方式相同,强度更大,可能引发震级更大的地震,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5299.html


相关报道

土耳其10小时内发生两次7.8级大地震,专家:少见 

2023-02-09 09:09

视频加载中...

现代快报讯(记者 储希豪 胡玉梅 )2月6日,土耳其在10小时内发生了两次7.8级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月6日9时17分(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7.15度,东经36.95度。北京时间2月6日18时24分(当地时间2月6日13时24分),在土耳其(北纬38.00度,东经37.15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为什么不到一天的时间,连续发生两次震级相同的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认为,土耳其地震属于双震型地震,是震群型地震中的一种特例,相对少见。

双震型!同一震源体发生两次7.8级大地震

“这两个地震都是7.8级,两次地震相差七八十公里,在同一个震源体。这属于一种地震类型,被称为:双震型地震。”孙士鋐说。

孙士鋐介绍说,土耳其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受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地震活动强烈。“土耳其主要受两条大的断裂带的控制:一条叫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在土耳其北部;还有一条叫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在土耳其东南部。”

过去的100年,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相对活跃,而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相对安静。

这一次地震,发生在以往相对安静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上,位于该断裂带的西端。“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引发的地震,多为水平触动型也就是走滑型。根据我的观察,走滑型地震能量释放相对快,一般是主震-余震型。而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的既有走滑型地震,又有俯冲型地震。”孙士鋐分析,这次地震是俯冲型的,触动方式不一样。由于触动方式不一样,同一个震源体就可能出现多次破裂的情况,属于震群型地震,同时又是震群型中的特例——双震型。

“震群型地震是一组地震,这一组地震中,两个地震差不多大的,我们就把它称之为双震型。”孙士鋐说,这次地震的强度很大,在这个地区属于比较少见的地震类型。

江苏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杨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土耳其位于欧亚地震带上,有96%的领土位于地震带上具备发生地震的风险,是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如: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西部的伊兹米特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伤亡和破坏。

这种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发生两次或者多次地震被称为震群型地震。像土耳其这样一天内发生两次7.8级强震的现象国内也曾发生过,比如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发生7.3级地震后1小时37分又发生了7.4级地震;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发生7.6级地震后12分钟,又发生了耿马7.2级地震。

震群型地震发生,除了和区域应力积累、初始破裂点、震源破裂过程等有关外,和发震构造的几何特征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共轭形和拐折形的构造更容易发生震群型地震。

警惕!后续还有强余震

7.8级大地震过后,还会有大震吗?孙士鋐表示,这是非常值得关注和警惕的。

孙士鋐提醒,土耳其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可能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未来需要高度关注。“7.8级大地震后,地震的震级会慢慢衰减,但是,后面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强余震。这种地震能量的衰减相对慢一点。”

孙士鋐说,后续,还要关注比较大的强震活动。5级及以上破坏性地震还会有。

https://www.sohu.com/a/638659848_121638423

潮汐组合的遥感资料可以监测土耳其地震

已有 186 次阅读 2023-2-8 02:5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潮汐组合的遥感资料可以监测土耳其地震  

                                                                  杨学祥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三次强震与2-5日强潮汐组合对应

      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9时28分再发生6.7级地震,18时24分再发生7.8级地震,与2023年2月2-5日强潮汐组合恰好对应。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22023-02-07 15:11:1738.1038.6020土耳其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92023-02-06 20:02:1738.0036.2020土耳其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7.82023-02-06 18:24:5038.0037.1520土耳其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72023-02-06 09:28:3237.3536.8520土耳其
7.82023-02-06 09:17:3737.1536.9520土耳其


      潮汐组合A202322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7.53度,25日为日月大潮,24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次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次强)。

      潮汐组合C21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7.64度,220日为日月大潮,2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极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120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5253.html

 三次地震的特殊性引起学者关注

  • [1]张学文   2023-2-6 20:21

  • 第3次地震的强度居然与第一次相同!
    好像过去没有听到过。

  • 杨学祥 回复 张学文 : 很少见,表明能量还未完全释放,大震仍有可能:目前处于地震活跃期。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1206.html

    2023-2-7 06:151 楼(回复楼主)

           2月16-20日强潮汐组合与2月2-5日强潮汐组合类型和地球形变方式相同,强度更大,可能引发震级更大的地震,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潮汐组合的遥感资料可以监测地震

马未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数据中心(NCEP)数据,获取2008512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县Ms8.0级地震过程中的增温异常图像。结果表明,震前增温非常明显,最高增温达到9摄氏度以上,与潮汐组合所产生的地球潮汐形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这表明,地震前的增温过程可以通过地震断裂带上传到地表,并被现代遥感技术所记录。潮汐组合的遥感资料可以监测地震。

     调取土耳其地震的遥感资料监控余震发生的前兆

      调取2023年2月6日前后的遥感资料,寻找潮汐组合造成的地壳形变的热释放证据,严控2月16-20日潮汐组合所造成的热异常变化,及时作出发生余震的预警。这是一次监测地震和热释放的难得机会,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高度关注。

       地点确定、潮汐组合时间确定、震级可以由前后热能释放强度确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相关报道

四川汶川地震前兆的NCEP数据证据

已有 5146 次阅读 2012-3-10 14:5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预测, 汶川地震, 前兆, 强潮汐增温反应, 遥感监测

四川汶川地震前兆的NCEP数据证据

                             杨学祥,杨冬红 

马未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数据中心(NCEP)数据,获取2008512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县Ms8.0级地震过程中的增温异常图像。结果表明,震前增温非常明显,最高增温达到9摄氏度以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849

           5.5.3 震前12d内中国西南地区的NCEP增温异常图

Fig 5.5.3  The abnormal NCEP temperature rise in southwest China 12 d before shocking

http://www.kjdb.org/qikan/manage/wenzhang/2008-05-0211.pdf

分析NCEP图像,马未宇得到其时空变化的总体规律:

1.                  起始增温:200855,在汶川西南出现异常增温,位置是三板块运动形成的破碎带,较容易出现热异常(对应日月大潮——笔者加的)。

2.                  加强增温:200856,运动加剧,热异常沿“Y”字型断裂右侧断裂继续发展,最高温度达到7摄氏度以上(对应月亮近地潮)。

3.                  高峰增温:200857-8日最高温度达到9摄度以上(对应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4.                  增温衰减:59-10日温度降低(对应潮汐强度减弱),进入临震状态。

5.                  发震:北京时间2008512(对应潮汐强度最小值)凌晨200再次增温,1428发震。

6.                  发震后增温衰退,但仍然存在异常,表明其后仍有余震[1]

 

关注52日和55-8日强潮汐

52强潮汐A组合:2008 05 02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32度,赤道处于高潮区。地震和冷空气活动增强。

55-8日强潮汐B组合:200855为日月大潮**200856为月亮近地潮**2008 58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27.62531度。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C组合:200812日为日月小潮(上弦),515月亮赤纬角最小值-0.00054度,赤道处于高潮区。

20081-3月为弱潮汐时期,4-7月为强潮汐时期。在经过17级地震间歇期之后,7级地震在2月发生4次,31次,42次,5-6月将达到高潮。

我们在2008428指出,55-8日强潮汐B组合:200855为日月大潮**200856为月亮近地潮**2008 58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27.62531度。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2]

NCEP图像显示的20085-8日增温过程与强潮汐时间一一对应,增温衰减与9-10日潮汐变弱一一对应,发震时间与上弦月相以及日、地、月在同一平面时间对应[3-4]

马未宇的论文为四川汶川地震与潮汐关系提供了NCEP数据证据,这表明汶川地震是有前兆的,55-8日的强潮汐组合使地壳断裂带张裂,释放出地内的地震热能;伴随潮汐强度减弱,释放的能量也减少,在潮汐强度达到最小值时,地震发生。

观察活动地震带在强潮汐组合时期的热能释放,是发现地震前兆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判断地震最可靠方法。以前也有人用过这种方法,但不在强潮汐时期,效果不显著。

尽快利用卫星遥感图像监测可疑地震带的强潮汐增温反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620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2778.html

 

参考文献

1.   马未宇。汶川地震前的NCEP异常现象。科学导报,20082510):37-39

2.   杨学祥关注5255-8日强潮汐发表于2008-4-28 4:54:40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212

3.   杨学祥,杨冬红日月同纬与自然灾害:可能是四川地震和余震的激发因素发表于2008-5-25 19:32:41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612

4.   杨学祥,杨冬红四川汶川地震与潮汐关系的NCEP数据证据. 2008-6-5 5:09:43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84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620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5299.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1375572.html

上一篇:2023年2月9日晚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下一篇:2023年2月9日夜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4 郑永军 杨新铁 尤明庆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