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国地震趋势的宏观分析 —2021-2032年中国东部地震进入活跃期

已有 34066 次阅读 2013-11-27 11:1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地震活跃期, 统计规律

                         中国地震趋势的宏观分析

——2021-2032年中国东部地震进入活跃期

                                 杨学祥

 

要点提示:

1.      2000-2030年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前17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

2.      2000-2030年也是中国地震活跃期,前10年较弱,后20年逐渐增强。

3.      根据统计规律,2000-2030年的中间10年中国西部和台湾地区的地震进入高发期,后10年中国东部地震进入高发期。

 

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处于特大地震活跃期: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0年中国西藏墨脱发生8.6级地震,1950-1965年全球发生49级以上地震、78.5级以上地震;

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没发生8.5级以上地震;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4-2012年全球已发生9级以上地震2次、8.5级以上地震6次,2014-2018年还将继续发生。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4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12 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329日、2007912日和20124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三次8.5级以上地震,20102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13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包括台湾地区),后10年东部地区(不包括台湾地区)也有强震多次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全球变暖导致的冰盖融化使海平面快速上升,这一变化不仅仅是沿海地区被淹没,还会形成海洋地壳下沉的均衡运动,这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8.5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发生的原因。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近期研究表明,“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界线1925194719751999年大致处于中国东北地震四个活跃期的边界,这绝不是巧合。它说明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物质运动、重力位变化和角动量交换与强震密切相关[1]

 

   表1 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5个活跃期(Ms大于5级,至20041月止)[2]

 

活跃期顺序  起止时间   持续时间  浅震次数 最大震级

 

1                         1916-1926         10年          6           6.5

2                         1937-1948         11年          8           6.7

3                          1956-1967         11年      8          5.8

4                          1975-1986         11年         4         7.3

5                          1999-2009         10年      3          5.9

6                          2021-2031          10              ?(预测)

 

这表明,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将在2021-2031年进入活跃期。

统计资料和理论推理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7年,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沿海地区和青藏高原冰融地区,是地壳均衡运动的突发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后10年,中国大陆东部地区7级以上地震频发,是地壳均衡运动的调整期。

中国大陆东部地区7级以上地震集中在2021-2031年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4200.html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9.0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    1960-05-22     智利               9.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9.2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7    2010-02-27     智利               8.8

5    2011-03-11     日本               8.9-9.0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后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3140.html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7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远小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原因如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北半球发生的9级以上地震和8.5级以上地震为中国西藏、库页岛、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阿拉斯加,形成对中国西南——东北夹击之势,导致前10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北半球发生的9级以上地震在日本(2011年3月11日),不在前10年。9级地震位置南移是全球地震发展的新趋势,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板块对中国华北和东北的挤压增强。2000-2009年苏门答腊的9级地震和8.5级以上地震共3次,没有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2011年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又发生8.6级地震(2000-2012年苏门答腊的9级地震和8.5级以上地震共4次:2004200520072012年),8.5级以上地震形成对中国西南——东北夹击之势,2011年以后中国地震将逐年增强,2013420日四川雅安7级地震就是一个响应。

根据统计规律,2000-2030年的中间10年中国西部和台湾地区的地震进入高发期,后10年中国东部地震进入高发期。

 

相关的专家意见:

由于与日本地理位置接近,此次松原地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11年的日本“3·119级大地震。事实上,松原地区的震群的确与“3·11”地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现在的研究结果认为,这与2011年日本发生的9级地震有关。”刘杰表示,日本发生地震后,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明显增强,导致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增强。“日本地震之后,板块边界动力比较强。”

“日本‘3·11’地震后,东北地区大兴安岭附近地质活动带发生了几个厘米的位移,这表明那次地震的波及面是很广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吉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徐锡伟也认为,日本大地震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库仑应力有了一定量的增加”。而学术界经常利用大地震造成的库仑应力变化,研讨大震对后续地震的影响。

此次吉林松原地震虽然震级不大,但仍造成较大损失。在徐锡伟看来,这主要与东北地区抗震意识不强有关。“东北地区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山地地区,建筑物的抗震级别比较低,造成地震的破坏力比较大。”

徐锡伟告诉记者,由于历史上这一地带发生大地震的次数较少,公众对地震的预防与准备不够,“科学界对东北地区地质构造情况的了解也比较少,对地质活动性的认识远远不够”。

“这次地震给加强东北地区地质构造与地壳活动研究以及地震预防与监测敲响了警钟。”徐锡伟表示。

据介绍,自2011年科学家在东北地区依兰—伊通断裂上发现两处全新世断层以来,科学界对东北地区的地震构造背景正在进行重新评估。就在此次地震之前,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组织的团队正在对大庆、松原等地区的地质进行探测。

“如果探测能早点得出结果,我们对这次地震的认识和预报或许会有更多的科学依据。”徐锡伟说。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1126/c1007-23655004.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745060.html

上一篇:杨学祥博文累计访问量突破1000万:感谢网友支持
下一篇:全球特大地震夹击中国:中国进入地震活跃期的原因和标志

4 钟炳 强涛 livemoore qinxueqius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