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相顧 學亦有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OLAND 三年插隊,四載學工,北雁南飛,奔忙西東,文有一籮,業無大成

博文

不知OUTMAN,你就OUT了

已有 6187 次阅读 2010-1-14 12:17 |个人分类:闲读偶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语言, 流行语, 新词, OUTMAN, OUT

曲津華
如今的中國人不簡單,造新詞兒也要洋為中用,拿英文字母來說事兒。不信你看,就“較勁”這個意思,嫌正宗的英文“VS”不好用,不夠勁兒,生生弄出一個“PK”來,結果老外還要跟中國人學用這個疑似英文的土產詞(因為國人都用英文讀音來讀它)。說起來,這大概還是兩年前的事。
近來呢,網友們也沒有歇著,又弄出了一個疑似英文詞“OUTMAN”。乍看之下,以為是什麽動漫人物奧特曼之類,細一看又不像,網友們的用法不大貼近英文原詞的原意(v. 超出,擊敗),而更可能是另外的意思。據多年在較多借鑒英語的粵方言區居住之經驗,感覺這個詞應該源自廣東人常用的英文“OUT”(相应地,英文词“IN”确是时髦的意思,等同于中文新词“潮”),就是恥笑別人“老土”的意思,屬使用率頗高的英文本地化形容詞。按這個思路,好奇地到一些潮人的網文中查看一番,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原來,OUTMAN是被造出來、用作等同於“土老冒”的新詞,屬名詞。看來,不知道OUTMAN,在跟80后、90后(很快就是2010后)們溝通時,還真會有小小的障礙了。
坦率地說,這種另類的造詞方式有點意思。語言的本質就是動態的,新詞的編造(含借用、重組等手法)及流行,自有其道理。這時想起一句“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典出電影《三槍拍案驚奇》)的說法。應該說,以跨界的方式來造詞兒,雖不常見,卻無不行。關鍵問題是,以80后、90后之觸網人數之多,已在網上形成了巨大的意見階層和輿論群體,人家接受了、認同了這種新詞兒及其制造方式,也代表了一個比較廣大的人民群眾生力軍的心聲不是?咱們,也就認了吧,呵呵。
可以預見,如果我們連這個OUTMAN都不接納,那以后說不定還有多少另類的新詞要撲面而來呢。不趕緊與時俱進,那我們真要OUT了。
2010-1-13


https://m.sciencenet.cn/blog-247430-287156.html

上一篇:文憑驗證,誰在受益?
下一篇:2009世界標準日主題該如何譯?

1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