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Ma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gMac

博文

人机大战之大结局 --- 第五局之悬念丛生

已有 4287 次阅读 2016-3-15 06: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人机大战之第五局,不是决胜,却胜似决胜。

   

           说它不是决胜,是因为五局胜负的大势早已在阿法狗三连胜之后已经决定,从纯比分的角度看,人类棋手再胜一局也已无关宏旨了。说它胜似决胜,是因为阿法狗的软肋似乎找到,但是否能复制,有多容易复制,却令世人瞩目。如果能简单复制,即对第四局的策略进行简单的如法炮制而取胜,那么人类棋手在三连败之后丢掉的信心,几乎可以完全重拾回来。如果这几天如俞斌所言的围棋的天空里“飘来了一片乌云”,那么现在则有可能“拨开乌云见青天”。人们完全可以说,前面三局是对阿法狗不了解,人在明处,狗在暗处,现在短暂的回合之后,人类棋手眼疾手快,立刻找到了阿法狗的阿咯琉斯之踵,以后每次只须击中其要害即可。

   

           前三局对人类棋手高举高打般的辗压,和第四局莫名其妙地出现低段甚至业余昏招,阿法狗前后的表现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判若两狗。在众人一致看好阿法狗的时候大跌眼镜,很多棋友直呼看不明白。

   

第四局人类棋手赢了,但并不是经典的赢棋方式,也不是令人满意和让人信服的赢棋模式。但毕竟人类棋手赢了,在被无情碾压的时候,在被阿法狗肆掠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在职业棋手被其强大实力震惊得草木皆兵哀鸿遍野的时候,赢了。尽管赢得有点味道不那么爽,但人类棋手太需要赢一把了,不管方式如何。第四局的扳头,可以说是“漫卷诗书喜欲狂”,也难怪各媒体直呼李世石为人类英雄了。实际上在阿法狗昏招出现之前,局面仍然是一如既往的碾压,须不知进行到第78手,李世石祭出“神之一手”中腹挖断,令这一切嘎然而止。此后,阿法狗昏招缓招连发,葬送大好局面,至87手之后,其形势判断如DeepMind的总裁哈萨比斯所说,才被阿法狗“意识到”,此时阿法狗的胜率仅剩40%。最终败北的局面已无法挽回。

 

实际上,阿法狗的阿咯琉斯之踵在人机大战的第三局已经初见端倪。当时,阿法狗“志得意满”,比前两局碾压得还要厉害,尤其是第32手穿象眼之妙手祭出之后,李世石更是雪上加霜,胜率就已经跌至47%,以后形势更是一手不如一手,实际的结果也是比前两局还要凄惨。然而,就在棋局已经陷入垃圾时间之际,或许受到了一两天以来场外围观者对阿法狗打劫的传闻和喧嚣的蛊惑,李世石灵机一动,在阿法狗的势力范围内投下深水炸弹,制造了一系列需要劫争才能解决的死活问题,结果阿法狗果然出现不少退让,或多或少证实了“电脑劫争比较薄弱”的传言。彼时的棋局,如果人类棋手去应对李世石的掏空搅棋,是断然不会也不须退让的。而阿法狗因为回避劫争,一退再退让的结果是,在本不该出棋的地方,李世石活出了一块。当然由于李世石前面给自己挖的坑太大,落后太多,此时虽然在阿法狗的大空里出棋,也无力回天实现逆转。但至少,经此一役,李世石看到了一些希望,由此出现了在第四局里出现的令阿法狗发懵的第78手挖。据后来的分析,这一手挖并不是完全无解,应付得好,应该是能保持阿法狗此前积累的优势而赢下比赛,但由于这一手涉及到几块棋死活的劫争,阿法狗由于自身在劫争上的短板,出现了判断上的严重失误,导致败北。

 

           第五局蓄势待发,令人期待,悬念丛生。第四局究竟是涨势中的短暂回调,还是其命运中的滑铁卢之战,在第五局结果没有揭晓之前,是最大的一个悬念。第五局的第二个悬念是,阿法狗的软肋如果能重复,其难度有多大?其几率有多少?如果难度不大,人类棋手寻其阿咯琉斯之踵秒杀之,那么谷歌在给围棋界短暂的惊喜之后,只得回炉重造,直到升级版阿法狗出来之后才能知晓。更有可能的是,阿法狗的阿咯琉斯之踵保护得很好,人类顶尖棋手贴身肉搏也很难觅得良机下手,其几率维持在五分之一、十分之一这样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阿法狗可以继续碾压,但人类棋手还是有少许机会反击一次,最终平衡的结果是,阿法狗对人类顶尖的胜是80%4/5)或者90% 9/10)。这似乎是人机大战谷歌阿尔法最善的一种结局:此前努力有所斩获,此后的完善也可从容为之。




世纪人机大战:李世石 VS AlphaGo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25669-962670.html

上一篇:阿法狗的等级分
下一篇:围棋实际上是有真正和棋的

7 姬扬 武夷山 田云川 许培扬 张越 张鹏举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