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雯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huxie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充实的过好当下,雯雯,加油,相信自己,静心、静美、静善!

博文

物理-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已有 3542 次阅读 2017-9-14 09:10 |个人分类:在路上|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物理, 高考物理

   今天,写一篇我们中国人几乎人人都关心的高考问题,高考新政的改革,很可能让大部分考生弃物理,物理学界很心塞。没有基础的物理知识,怎么能做出出色的产业。


物理、想说爱你并不容易,最近几天看到许多关于物理高考的话题、大致内容是现在的高考改革、不再区分文科、理科。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考试科目的综合。即3+3模式,前面一个3指的是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和外语。后面一个3指的是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历史中任选3门。高考新政采取的是等级赋分制。


很快,就有一些专业考试机构针对新高考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学习和选考科目的方案,来指导家长和学生。我当时就纳闷,这有什么好指导的,对什么科目有兴趣就报考哪门不就行了吗?后来有所了解 才发现,高考算总分的时候,并不是原始分数累加,而是采用等级赋分制,设A、B、C、D、E 共5个等级,并根据考生卷面分在所有报考该科目的学生成绩排名比例给出对应分数。咋一听,这也是挺不错的改革嘛,因为该等级赋分制可消除不同年份间和不同科目间因考题难度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于是,问题就来了。几乎大家都认同的是:相对于其他科目,物理学科是比较难学的,只有聪明的孩子、只有学霸才能取得好成绩。那么,大家都想在自己选考的科目中取得好成绩,采取的策略自然是避免与学霸发生竞争,即使是学霸也想可以避免这样的竞争。于是乎,选择物理的考生就少了,而由于采用了等级赋分制,考生基数越少,赋高分就越更难了。打个极端的比方,如果某省一年有50万考生,而选择物理考试的只有100个人,那么虽然某考生的物理成绩在全省排名是前100名,但他在高考中仍然只能得到E的等级和赋分;如果选择物理的人有1万,那么同样是这位考生,他的成绩可能就是A等。也就是说,最终这名学生的高考分数不是由他自己的学习好坏决定的,而是由考生人数决定。这样的规则,的确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人数的30%。虽然这些实际数据并没有我上面说的那个极端的例子那么糟糕,但浙、沪两地新高考物理学科“遇冷”已是事实,而且这股风气还会蔓延到了未来和其他地区。随着物理选考人数减少,赋高分难度就越来越大,会继续影响来年的考生选择物理,这是一个典型的正反馈!



 

8月29日,人大附中入学第一课,来上课的是中科院物理所所长方忠。方忠是物理学界的“大咖”,在凝聚态物理领域成绩斐然。为了这次课他用大卡车拉来了物理学的科普展台,甚至把各种有趣的实验也搬上讲台。他说:“同学们,希望你们选择物理,爱上物理”。

  然而,现实情况与方忠的期望背道而驰。浙沪两地新高考物理学科“遇冷”已是事实。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

    这股风气也蔓延到了今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北京,学校的规则说明会刚结束,已经有不少家长在讨论“能不能不选物理”。


相对于其他科目,物理学科比较难是主因”。浙江的选考科目采用赋分制,这就意味着卷面分不是最终成绩,要根据考生卷面分在所有报考学生成绩的排名比例给出对应分数。考生基数越少,“赋高分越难”,于是学生和家长一合计,物理更不能选了。

    物理学科是现代科学的基础,曾几何时能学好物理就是“高智商”的代表,为何转眼间就被“嫌弃”至此呢?

“物理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许多恶果”,元培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洪文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往大了说,国家物理人才会出现断层,工业发展将后继乏力,往小了说,除了少数文科专业外,没有物理知识做基础,大学阶段很可能遇到学习阻碍。

他表示,很多学生和家长不选物理是因为只看到了眼前的分数,实际上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学好物理,于自己、于国家都大有裨益。

规则需要调整,学校也要努力

如何改变“遇冷”的尴尬现状?老师们在不断“琢磨”。浙江某中学为此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

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开篇,这才有了方忠的课堂。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综合处处长魏红祥(中)在人大附中“新教育讲堂”上作题为《雾里 悟理 物理》的演讲,并现场展示物理实验的乐趣和快乐,引导学生“爱上物理,改变世界”。

物理大咖走入学校,物理学家们大力科普当然是好办法。但要从根本上改变物理“被弃选”的命运,这些是不够的。

洪文和孙国标均建议对当前的选考制度进行适度调整。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而不是可选项。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40%,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有益尝试。

教育界的专家们认为面临新高考的规则,学校可以在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调整。翟小宁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选课时,少一些功利的驱动,多一些兴趣的选择。”

中科院物理所所长、研究员方忠在人大附中“新教育讲堂”上作题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的演讲。

今年是人大附中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学校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

   物理、想说爱你并不容易,如果我们中国缺失了物理的爱好,我们的众多工程技术学科必会面临很大的问题。所以物理再难也要学,何况物理很美、物理和哲学还息息相通。



【文章部分来源:搜狐号、科技日报,谢长花整理编辑】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33479-1075866.html

上一篇:创业的初衷与价值
下一篇:你如离去,后会无期

6 李颖业 史晓雷 朱晓刚 宁利中 杨正瓴 anran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