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藏书不读必被诟病 精选

已有 6424 次阅读 2022-4-9 11:06 |个人分类:科学书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藏书不读必被诟病


        藏书,基本不读;或者读了,不懂;或者一知半解。随着时间的流逝,书的“藏龄”从一位数变为两位数,封面、书脊破损,页脚卷曲了。甚至霉气袭击了;甚至书虫定居了。

      藏书人的年龄增加了,学问没有增加,还有些老化。生存空间日益逼仄。旁观者,建议适当销毁一些。藏书人,翻看书页却又销魂了。每一本书,都来之不易,都曾经寄托了一次希望。

   重力藏书.jpg


        以两元一本的降价书《世界屋脊》为例。它可是藏书人从劳动人民文化宫扛回来的,也有喜欢看的内容啊。

       藏书人还记得,30年前那个国庆节。他第一次进入书市,看到大名鼎鼎的作家在签名售书风过耳》,排队的读者不少。他只是随手用傻瓜相机拍了一张照片,就去翻阅旧书了。这本1989年出版的旧书,一进入视野,他就蹲下去翻阅起来。单是翻阅书中的彩页,看到红、紫、白色的高原杜鹃,看到珠穆朗玛峰的照片、看到高原草甸和开放的雪莲花、看到青稞、看到小麦、看到柴达木的照片,看到羚羊, 他就决定买书了。何况书已经降价到标价的六分之一弱。

     “苍郁茂密的林海”他进去过。妙趣横生的高山植物,他走近过,在家书中提到过它们花朵的鲜艳;青稞地、油菜地、小麦地,都曾经留下足迹。他曾经收割过高海拔小麦;高原香喷喷、甜蜜蜜的大个儿苹果他品尝过,也分享过;黄教圣地塔尔寺,他游览过;民族服装,他穿过。神秘的“祁连山的回声”和高原夜雨,听到过。高原峡谷是他与近龄人吼过歌的地方;“六月雪和冬季的风”,都曾经沐浴过。高原地震,也经历过不止一次;产自青海湖的冷冻湟鱼,他携带过(单程三千多里)。中秋夜的日月山翻越过;柴达木的腹地,留下过足迹。

     这两元,花得太值了。两元书,可以翻阅三十年;可以翻出许多往事、许多人物。


     可惜,其他十本书,就没有这样“亲切”了。它们坚硬、板着脸,用一个个公式做碉堡,阻击着“赶路人”。赶路人,很有可能没有来得及突破前十个小堡垒,就打退堂鼓了。倒是有几个勇敢的借阅者,他们不怕堡垒,不怕恼人 的公式、不畏惧繁琐的推倒。“其实很简单”是他们的格言、耐心做学问是他们的准则。

     “莫里茨英文书”是2007年7月全文复印的,原名Physical Geodesy。当时,藏书人有些想法。想法当然没有实现。复印的书,是舍不得丢弃的。这本书,随着他流浪过若干次。

    其他书,几乎都是逛书店时的收获。

  《人造卫星轨道确定》是邮购的,邮购了若干册,送出去一部分。

   《重力学引论》已经34岁高龄,重力测量学》也过了而立之年。这两个“难兄难弟”涵盖的实际操作内容,是藏书人略知一二的(稍感欣慰)。不幸,“难兄难弟”重点是理论,尤其是前者。

     《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的四个作者,已经在海边见到了三个;这不意味着藏书人看懂了四分之三内容。只是书中提到的Topex/Poseidon(简称T/P卫星)卫星不仅是测高卫星,也是非常友好的激光测距卫星。即使射手故意瞄偏一些,仪器发射出去的激光也可以由卫星反射回来信号;因为发射、反射激光束都是锥形的。T/P卫星每天围绕地球12.7圈。假如是晴朗的春分、秋分之夜,可以轻松地在电脑屏幕上看到它至少六次。


    总之,每一本书都有买的理由,也有看不完的理由。

     就这样,书的朋友越来越多;它们占据了书架、写字台、电脑桌、占据了床下空间(可惜不是蟋蟀)、窗台、墙角,甚至觊觎着阳台。

      这些书们,成了惹是生非的潜在不安定分子。

      期待着整理大师,来不客气地 修理它们,让他们腾出宝贵的空间。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5-1333157.html

上一篇:[转载]王晶:科学进步与匠人精神
下一篇:孙和平院士子在测绘大讲堂做讲座

17 刘钢 黄永义 张学文 晏成和 许培扬 徐耀 史晓雷 武夷山 尤明庆 汪育才 程少堂 王启云 张晓良 冯兆东 杨正瓴 何应林 王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