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m200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gm2002

博文

甲流感有第二波吗!

已有 4273 次阅读 2009-11-13 14:47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流感疫苗, 甲流感, 第二波, 毒力变异

 
甲流感有第二波吗!
 
甲型流感正在北半球流行,人们以常备的心态承受甲型流感的降临,然而总是不断有些“专家预言”,如毒力更大的变异,以及第二攻击波等,挑动人们去期待、警觉、提防下一次灾难,毒力强大的流感病毒确实会威胁人类,但有依据吗?流感病毒会有怎么样的毒力变异呢?猜测往往源于对流感病毒的未知,进而浪费我们的医疗资源。预防流感需要明确而稳重的理论导向。
 
第一关于流感流行的问题,人流感病毒可与人类共生,人生不可避免流感病毒的入侵,所以每人体内都带有流感病毒,在免疫压力下残存,相安无事。一旦某个人体内的病毒因变异逃逸已有的免疫压力,就发展成为新的流感病毒株,新病毒株随人类的活动而流行,一次新的流感从此开始,如无疫苗预防,这株病毒就会感染所有的人,直至所有的人又产生新的相应的免疫为止。人类必须面对流感病毒的这种自然规律,一次次迎接新流感的挑战;除非人类不存在了,人流感病毒也不存在了。去年北美出现了新的甲流感病毒,新的流感从此开始,病毒传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由于寒冷可使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的防御力降低,所以随着一次次降温或寒流,病毒可以加快传播速度。病毒本身不存在一波波的攻击问题。甲型流感正在流行,我们不必去等待下一波。等1-2年这次流感流行过后,新的流行株又在蕴酿之中了。
 
第二预防的问题,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是疫苗,由于病毒的变异是随机的,因此疫苗的产生必定是滞后的,赶不上流行速度;而且有时候各地流行的病毒不一定是相同的株,一种疫苗不能包打天下,因此疫苗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流感病毒是通过人呼吸的气雾传播,很易扩散,难以控制,隔离病毒源是个好方法,但不可能做到的;因为流感症状的发生是在免疫反应发生后,攻击呼吸道上皮感染细胞损伤所致,在此之前的潜伏期是病毒自由发展随意扩散的最好时期,因此有效的隔离是阻止从疫区来的潜伏期病人,以“发烧”为标准的隔离方法恰恰把这部分最主要的传染源放过去了,从SARS借用来的测温度隔离法并没有起作用,甲型流感还是按流行规律在全球蔓延,就是恢复期病人也不能排除传染源的嫌疑,因此发热隔离法是对流感是不恰当的。
 
第三感染群体的问题,我家有个孩子在上小学,同年级有六个班,二周前均有孩子发烧,三个班因学生发烧数超标(区教委有明确规定)而放假一周,而另三班却照常上课,搞得有的家长颇有意见;复课二周了,再没发生新的情况。班上有成批发热学生表明流感流行已发生,潜伏期已过,处于同一空气环境,其他孩子都可能被感染,接触病毒量有差别,但感染是无法排除的,不发烧的孩子是因为感染后免疫反应的发生适时适度,不引起流感症状,并不表示未被感染。流感感染率与发病率是不同的,发病率背后必定有基数更大感染率,这是流行病的普遍规律。流感病毒极容易扩散,只要班上发生若干个学生显性感染,表明这个群体已经流行过了,不管发烧或没发烧的,全体都获得了免疫。要不然的话,复课后那些没有感染的孩子还将陆陆续续感染或发病。以自然感染与免疫规律分析,一个群体受流感病毒袭击后,整个群体获得了免疫,再也不会发生同一种流感了。因此因学生发烧全体停课并不恰当,我也没有签字让家里的孩子再注射流感疫苗,因为已经不必要了
 
第四毒力变异的问题,一些专家或媒体说如果流感病毒发生毒力强大的变异那将是人类的重大灾难,目前尚未发生,似乎还有一场不确定的流感瘟疫在等待着人类。这样随意曲解病毒的毒力是很不妥当的。病毒的毒力是一种生物毒,与其他金属毒和化学毒品不同,有很强的特异性的,只对某种物种的某种细胞有入侵性与毒性,毒力(致病力)也有两类,一是细胞毒性,可致感染细胞死亡;一种是免疫原(毒)性,诱导免疫系统攻击而损伤感染细胞。流感病毒没有细胞毒性,尽管有发生细胞毒变异的可能,但无生存优势难以延续,不符合病毒的演变规律,因此病毒一般都有“传代减毒”的规律,却没有发生过增强细胞毒变异的事例,流感病毒没有出现细胞毒变异的依据。而发生免疫原变异是流感病毒演化的规律,这样可以逃避免疫压力求得新的发展,毒性表现为免疫攻击诱发的免疫病理,这种毒力主要取决于免疫反应的强弱,与病毒本身无直接关系,因其只攻击呼吸道上皮细胞引相应症状,毒力仅此而已。临床上有并发肺炎或脑炎死亡的例外,是由于继发感染,而决不是发生流感病毒入侵肺细胞或脑细胞的事件。流感病毒没有发生细胞毒变异的基础,因此我们不必去期待或警觉更强大的下一波病毒的攻击,这次甲流感的流行与发病已充分地显示,与以往的流感基本一样。禽流感作为外源病毒是有细胞毒作用的,但禽流感是不会在人群间流行的。
 
第五甲流感死亡的问题,流感流行对人类生活干扰确实很大,但流感病毒感染并不致死,“甲流感死亡”的定义是有问题的,所有起因于流感死亡的病例都有其特殊的死因,存在原有的基础疾病或有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医疗条件等差异,与甲型流感有关的总体死亡率介于万分之二到千分之九之间,而普通季节性流感死亡率低于千分之一。我们千万不能忘了这个数字背后还有更大基数的无症状感染者,以统计学的概念分析,这个数字已经排除了流感病毒与死亡的直接联系,报告甲流感死亡而不作进一步说明会营造一种不合适的恐怖气氛。现代科技从来没有证实是否有致命人流感病毒的存在,即使是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也没有证实其有致命的毒素。那次流感恰逢战争、严寒、饥饿、医疗落后等因素,共同促成人类的灾难。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与抗菌素的发展,因流感并发症而死亡率一次比一次下降,这次甲流感传播正在盛行,“死亡率也没有疫情发生之初想象的那么严重,可能仅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的死亡率相当,或者更低。”流感是人类常见病,人们正以平常心对待,只是某些媒体有抄作之嫌,兴风作浪之势。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6338-270758.html

上一篇:科研方向不应该被垄断
下一篇:乌克兰流感病毒的无奈

2 王号 何红伟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