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认知过程与有趣实验 精选

已有 4197 次阅读 2021-10-10 23:5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奈瑟于1967年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这是对行为主义的第四波冲击,也是最为致命的冲击。从此,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一面旗帜,召唤并引导着更多的心理学家离开行为主义,转向认知研究,心理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奈瑟(Ulrich Gustav Neisser, 1928-2012)出生在德国的基尔。1933年,他随全家一起移民美国。奈瑟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经济学家,他希望奈瑟成为一名科学家。奈瑟入读哈佛大学时,发现心理学比物理学更有趣,并被完形心理学所吸引。这个学派对心理过程持有复杂而全面的看法,但是,科学严谨性不够。奈瑟做过超感知觉的研究,当然没有成功。奈瑟在哈佛大学获得心理学本科学位,在斯沃斯摩尔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先后在布兰迪斯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埃默里大学任教和做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信息论、计算机和实验方法的进步,使得科学家能够挑战主流的心理学——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考察对感官的刺激和由此产生的反应。在其最纯粹的思想上,行为主义拒绝心智存在的观点,例如,斯金纳的心理学就是空箱心理学,不管脑内的过程。

随着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研究心智的学者开始把心智想像成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乔姆斯基提出了新的语言学理论,假定心智有一个先天的结构。奈瑟把这些新的研究整合起来,构建了一个新的心智观,用一种连贯的方式,思考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奈瑟力图证明人们可以思考,并描述人们是如何思考的。1967年,他用著作的书名命名了这个新的领域——认知心理学,由此阐述一个重要观点:内部心理过程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能够得以研究和测量的。

奈瑟的研究表明,记忆是对过去的重建,而不是对过去的拍照。他发现,虽然有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记得真实事件,但是,他们其实记得的只是自己建构的内容。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次日,奈瑟要求学生写下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直接经历。约3年后,他要求学生重述一遍。结果表明,有1/4的重述与原来极为不同,有1/2的重述有所不同,只有不到1/10的重述写对了所有细节。尤其关键的是,这些被试都确信他们后来的描述是完全准确的。

在奈瑟的一个知觉实验中,他让被试观看屏幕上不同群体投球的视频。在被试观看的过程中,一个女人撑着伞走过房间。结果表明,几乎没有被试记得见过她。奈瑟把这种现象称为选择性观看,其他心理学家把它命名为无注意视盲。同样地,我国人民早就发现了这种现象,并出现了一个成语——视而不见。

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一起案件,一个成年女子状告自己的父亲,陈述自己年幼时遇到父亲性侵。此案一经报道,引发了横扫美国的童年受虐案件潮,更多的成年女子起诉父亲。当时,人们普遍持有的观点是,那些女子极其生动的记忆,不可能是错误的。瑟奈的知觉与记忆实验,则质疑这类案件的真实性。另一位心理学家洛芙塔丝Elizabeth Loftus, 1944-的个人经历及实验研究也表明,人们的虚假记忆现象很普遍。

1995年,瑟奈领导美国心理学会的一个特别小组,调查那些表明不同种族的人智力不同的研究。这个小组最终质疑那些研究本身,因为相应研究会提出智力测验得分低的孩子有问题的假设。研究者一旦做出这种假设,他/她后来的理论和研究都将会有内在的偏向。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偏差问题。

总之,奈瑟整合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思想,考察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为认知心理学产生,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关注社会现实需求,致力解决真实问题,从而,他的研究工作,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实验研究,不仅富有新意,而且生动有趣。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7481.html

上一篇:千回百转与大家成长
下一篇:洛芙塔丝与虚假记忆

22 尤明庆 李学宽 李东风 黄永义 李毅伟 王安良 周忠浩 晏成和 陈新平 武夷山 杨正瓴 郑永军 孙颉 宁利中 赵凤光 陈志飞 马鸣 张鹰 陆仲绩 张利华 许培扬 王平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