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文献综述与文献使用 精选

已有 4916 次阅读 2021-12-5 23:5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从我评审和评阅的心理学实证论文(或称研究论文)来看,它们往往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的表现多种多样,例如,选题依据牵强、立论基础失当、研究假设随意、统计分析庞杂、讨论名不副实、展望鲜有意义。这些不足的根源,其实是共同的,即作者未能正确和有效地使用文献。对文献的误解和误用,集中体现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

或许,“文献综述”本身就是一个不当的说法。因为有一类论文叫“综述”,从而,不少实证论文的引言部分也按照综述来写,甚至另起一个与引言平级的标题“文献综述”,写出类似“综述”的内容,把许多与自己研究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的文献也铺排出来。这正是一些实证论文引言部分内容偏多的原因。

因此,实证论文的引言部分就以“引言”作为标题,不要在其下或与之并列地使用“文献综述”这样的标题,是避免把引言变成综述的一种措施。当然,在行文的时候,论文结构与标题可以灵活处理,这里参照的论文结构是“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其中,每一部分都是一级标题,每个部分可以有二级、三级标题。

心理学研究者应当清楚实证论文各个部分的作用,例如,引言部分,就是论证自己的研究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论证,不是综述。论证,自然需要论点和论据,虽然论点和论据的呈现顺序是视情况而定的。作者要论证的核心论点,就是自己的研究问题。为了形成和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需要其他论点和论据——它们则来自文献,或者说就是文献。

这样就清楚了,实证论文的引言,就是用文献论证自己的研究问题。此时,使用的文献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也就是有效性——尽管也要求使用的文献不能有偏,即不能只使用正性或负性结果的文献,但是,也并不需要把有关领域的文献尽可能多地引用上来,更不需要提供研究问题的全面背景。

如何正确和有效地使用文献呢?下面提出4点建议——其实是4点要求。

第一,真正阅读文献。对于自己论文中使用的文献,作者应当真正阅读过,至少应当甚至必须真正阅读过相应领域的经典文献和最新文献。阅读原始文献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而心理学研究中的许多原始文献是英文的,阅读起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更大。

这一现实会让一些研究者优先选择查阅他人的学位论文,相对快速和轻松地了解有关领域的研究情况。阅读原始文献和学位论文的效果有明显差异。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都可以起到提示其他文献的作用,作者由此检索和查阅对应的文献。真正阅读文献,不仅可以使作者能够精准地理解重要概念,而且可以使作者能够合适地使用基本文献。

第二,记住一些材料。使用文献,前提是阅读并记得有关文献,特别是文献的一些具体内容,因此,一方面,作者应当真正阅读文献,另一方面,作者应当记住文献的一些材料。从现实性来看,文献材料,特别是论文材料,要想记住是有困难的,毕竟文献材料太多,又不像课本材料那样便于掌握,因此,许多研究者可能根本就没想过要记住文献材料,认为需要时再去查找或搜索即可。

然而,不记住一些材料,特别是那些重要的材料,作者就很难融会贯通地使用文献,并且还会影响思考和写作的过程。其实,只要认真地学习文献,自然能够记住文献的一些重要内容,何况,还可以采用各种辅助手段帮助自己记住有关材料。研究者真正需要的是记住文献材料的意识和信心。

第三,梳理有关文献。对于阅读过的文献,特别是那些记住的内容,研究者应当经常思考,并且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形成文字表达出来,这是文献梳理的一种表现,也是使用文献的必要前提。如果对阅读过的文献不进行思考和梳理,那么,这些文献其实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因为写作时难以使用它们。

学习过的相关文献,应当成为作者思考问题和开展研究的基础和素材,从而,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使用有关文献是自然之事,那些文献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头脑中,即使准确性需要进一步核查,但是,它们能够为作者的特定观点提供证据。尤其重要的是,梳理过的文献在使用时不会出现堆砌的问题。

第四,自己撰写文字。这原本不应成为一点建议或要求,研究论文就是作者撰写的,但是,作者在写作时,很容易出现复制现成文字的问题,已有文献中有对应的内容,例如,研究结果或结论,复制过来稍加修改甚至不作修改,就成了自己论文中的部分内容。这种现象,学位论文中更为普遍。因此,正确和有效使用文献的切实建议和要求,就是作者自己撰写文字。

实际上,任何一篇学术论文都是不同的,都是作者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的,从而,他人论文中的表述应该并不符合自己论文的风格或需要,所以,论文都应当是作者自己撰写的,而不能简单复制他人的文字。如果做到这一点,对文献的使用就会恰当起来的。

总之,文献是心理学实证论文的基础,作者要想合适地使用文献,需要真正阅读文献、记住文献、思考文献、梳理文献,尤其重要的是,真正理解文献的作用,自己撰写相关文字。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15328.html

上一篇:主题引进与验证窘境
下一篇:引文失当与引文技巧

16 张晓良 宁利中 王安良 周忠浩 尤明庆 马鸣 李东风 黄永义 郑永军 王平平 徐长庆 张鹰 杨正瓴 孙颉 任胜利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