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知晓近远端,增益做判断 精选

已有 3473 次阅读 2022-5-9 23: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前,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在选题和做研究时,往往显得缺少理论框架,特别是元理论框架,难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特别地,当考察中介变量、调节变量时,一些学生难免出现困惑,例如,究竟把哪个或哪些变量作为中介变量?把哪个或哪些变量作为调节变量?此时,如果具有近端变量与远端变量的思想,那么,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学习心理学、做心理学研究,应当清楚,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的,因此,人类个体的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变量。从理论上讲,个体是否要做出一个行为,取决于他/她是否有做出这个行为的意图(intention),也就是说,与行为关系最为密切的心理变量是意图。当然,个体即使有做出一个行为的强烈意图,也不一定能够做好这个行为,因为个体具有做出这个行为的技能水平,制约他/她做出这个行为的结果。同时,个体做出一个行为的情况,还受环境因素的限制。

实际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心理学领域出现了大量理论,用来解释和预测各种各样的行为。从每个行为都是独特的角度来看,提出不同理论解释具体行为或某类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心理学研究者越来越认为,一些数量有限的理论变量,决定了任何给定的行为(Fishbein et al., 2001)。

哪些变量具有这样的威力呢?其实,这些变量已在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中出现过。有关理论包括理性行动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Fishbein & Ajzen, 1975)、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jzen, 1991)、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 Bandura, 1986)、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 Janz & Becker, 1984)。研究者(Yzer et al., 2004)据此把这些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用一个整合模型来描述,见图1

image.png 

1  解释和预测行为的整合模型(Yzer et al., 2004

(浅蓝箭头表示间接作用,技能、环境限制的箭头指向意图到行为的路径,表示调节作用)

在图1中,对于右端的行为来说,左端框中的变量都是远端变量(distal variable),它们对行为的影响都是间接的;中间各个框中的变量,都是近端变量(proximal variable),它们对行为的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可见,就是近端变量,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有差异的。

这个模型显示,当人类个体已经形成做出一个行为的意图时,他/她将会做出这个行为。当然,个体要顺利做出这个行为,还需要个体具有做出这一行为的技能、环境中没有做出这一行为的限制。其中,意图由对这一行为的态度、关于这一行为的主观规范、关于这一行为的自我效能所决定。态度是个体对做出这一行为的整体乐意或不乐意的感受;主观规范是个体觉得重要他人是否认为自己应该做出这一行为;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在多种困难情况下能够做出这一行为的信念。

态度、规范、自我效能是个体深层信念的函数。对于态度来说,这些信念与期望有关,而期望等于做出这一行为导致的特定结果与对这些结果评价的乘积。规范等于对具体他人规范性禁止的知觉与遵从相应他人的动机的乘积。自我效能反映做出这一行为的特定障碍(Yzer et al., 2004)。

这个模型能够有效解释任何行为的变化。具体地说,这个模型假设,作为一个特定行为预测因子的模型变量的相对重要性,不仅在不同行为中可能是变化的,而且在不同人群中也可能是变化的。例如,考试作弊可能主要由主观规范来预测,而说谎可能主要由态度驱动的。又如,假设男生与女生都强烈地认为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该考试作弊,然而,主观规范在女生而非男生中可能是意图的重要决定因素。

由于每一行为的独特性均由模型变量相对重要性的变化所反映,那么,通过考察深层信念就能最为清晰地看到不同行为的实质性不同。也就是说,关于一个行为的信念可能与对另一个行为的信念颇为不同。例如,个体对考试作弊后果的信念,可能与他/她对说谎后果的信念迥然相异。

了解这些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个行为的最终改变是关于做出这个行为的信念改变的结果。换句话说,如果研究者寻求改变一个特定行为的方法,那么,他/她应当在改变关于这个行为的具体信念的水平来设计干预方案。由于信念在行为之间和人群之间都是不同的,并且,由于信念在行为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研究者试图改变一个行为之前,从目标人群的角度理解这一行为是很重要的。

上述整合模型中未被设定为核心变量的许多变量,例如,人格特质、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他人的态度,在其他理论中可能被用来解释行为改变。整合模型并不认为这样的远端变量不能影响意图或行为,而是假定它们对意图或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也就是说,这个理论模型认为,远端变量对意图或行为的效应是由近端变量所中介,即,由设定为模型内部的变量所中介。在一些情况下,一个远端变量可能与意图或行为是相关的,但是,按照整合模型的内在假设,这必须意味着,这个远端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近端模型变量也是相关的。

总之,具有近端变量与远端变量的思想,理解Yzer等(2004)解释和预测行为的整合模型,就能够高屋建瓴地看待心理学研究,自然能够清楚那些变量适合做中介变量、哪些变量适合做调节变量。

参考文献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Fishbein, M., Triandis, H. C., Kanfer, F. H., Becker, M. H., Middlestadt, S. E., & Eichler, A. (2001). Factors influencing behavior and behavior change. In A. Baum, T. R. Revenson, & J. E. Singer (Eds.), Handbook of Health Psychology (pp.3-17).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Janz, N. K., & Becker, M. H. (1984).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 decade later.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 11, 1-47.

Yzer, M. C., Cappella, J. N., Fishbein, M., Hornik, R., Sayeed, S., & Ahern, R. K. (2004). The role of distal variables in behavior change: Effects of adolescents risk for marijuana use on intention to use marijuana.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4(6), 1229-1250.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37800.html

上一篇:然后复然后,然后是抓手
下一篇:运用元模型,轻易拎得清

17 王平平 宋玉 杨韩 李世斌 侯丹 尤明庆 王安良 范振英 孙颉 张俊鹏 李毅伟 刘秀梅 张晓良 郑永军 杨正瓴 谢钢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