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我的最精妙,其他无必要 精选

已有 6085 次阅读 2022-6-3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学术领域,作开题报告、写项目申请,主要是开题者、申请人用材料尽力说服专家和评委,让对方同意、支持自己的选题和项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开题者、申请人在论证选题和项目的过程中,都要写出科学假设。不少这样的科学假设都是具有独创性的。如果研究涉及的是相应学科或主题的基础性问题,那么,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此乃一个终结性的选题或项目。也就是说,关于相应学科或主题,只需要从事这个选题或项目的研究就行了,其他选题或项目都可以不用研究了。终结性的选题或项目是什么样子的呢?不妨看看下面杜撰的两个例子——纯粹为了表达观点而杜撰的例子,绝不影射任何选题与项目,同时,也没有科学文献基础。

1:开题报告。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的主流理论有内部驱力理论、外部诱因理论。这两种理论都能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中学生的一些学习动机现象,比如,课堂学习中的学习动机问题或课外学习中的学习动机问题,但是,它们都无法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中学生的所有学习动机现象。本课题在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整合已有研究,提出并检验中学生学习动机的驱力+诱因理论假设,即,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学习,当学习的内容和活动能满足好奇心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以驱力为主;当学习的内容和活动与社会奖赏有关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诱因为主;当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既能满足好奇心又与社会奖赏有关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明显含有驱力和诱因成分。

显然,这一开题报告提出的驱力+诱因理论,把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可能理论都涵盖了,从而,虽然这一选题的开题者没有明确说出自己的理论优于其他理论,但是,所提理论的内容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理论问题,其他研究都不太有必要了,起码没有这个选题提出的理论精妙。

2:项目申请。当前,英语学习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记忆单词,单词记忆涉及脑内海马回。海马回处于特定的激活状态是单词有效记忆的前提。已有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滴注药物、脑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来促进海马的激活水平,从而提高记忆水平的。药物滴注和脑内电刺激都需要特定手术,并侵入脑内,在以人类为被试的研究中,受到限制。经颅磁刺激可以用于人类被试,也表明能够有效激活海马,不过,经颅磁刺激操作起来有些麻烦。近来,经颅直流电刺激也逐渐用于海马促进英语单词学习的研究,操作比经颅磁刺激方便。不过,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表明产生了英语单词学习的促进效应,有的表明没有这样的促进效应。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英语单词学习的效应与刺激的强度和时间有关,本项目由此提出科学假设:当刺激时间在适当范围时,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英语单词学习的效应,取决于电流强度;当刺激电流强度在适当范围时,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英语单词学习的效应,取决于刺激时间;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英语单词学习的效应,存在刺激强度与时间的最佳组合方案。

显然,这一项目申请把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英语单词学习的技术干预置于当前最优的位置,所提理论假设具有诱人的前景:如果研究发现了经颅直流电刺激的强度与时间的最佳组合方案,那么,就有望快速提高大家英语单词学习的效率。相应地,关于提高英语单词学习的其他常见技术,似乎也显得不太有必要花大力气去研究了,因为这个项目的科学假设非常精妙。

问题是,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的选题,往往不止一名开题者会选择,其他开题者的论证也会像例1那样表述,甚至有那样的表述效果。同时地,关于英语单词学习的促进项目,往往也不止一名申请人会选择,其他申请人的论证也会像例2那样表述,也会取得那样的表述效果。原因很简单,任何一名开题者、申请人都极力表明自己的选题和项目是相应学科或主题最好的。大家都这样表述,就很容易让人想到鲁迅的话“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所以,这种表述倾向或更深层的研究思路,可能是值得反思的。如果将时间延伸,对于那些通过开题、获得立项的课题和项目进行追踪考察,那么,很可能看到的是,开题者和申请人最后往往没有真正按照开题报告、项目申请所写的内容去做。可以推测,作开题报告、写项目申请时,开题者、申请人是从理想状态去构思的,虽然有助于开启思路,但是,可行性估计就会打折扣。因此,把定位从“最精妙”转向“有推进”“有创新”,不要试图达到“最精妙”——毕竟,大部分也不可能真正达到“最精妙”,或许才是合适的、有益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41456.html

上一篇:5分钟教育,即会有收益
下一篇:观念不宜偏,一句或改变

14 杨韩 宋玉 王平平 李世斌 侯丹 孙颉 张晓良 杨正瓴 杜占池 郑永军 晏成和 王安良 谢钢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