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安慰剂效应,神奇又有用 精选

已有 6544 次阅读 2022-6-7 23:5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情况,有积极的,有消极的,并且往往对个体有直接或深远的影响,正如《增广贤文》所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就让人有明显的生理体验,足以说明某些话有极大的作用。这些话是有具体含义的,从而,使人产生身心反应的其实是相应的含义,或者说是观念。

这种现象,早已成为科学研究的内容,并且用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来表示。所谓安慰剂效应是指,在研究中不能由生理变量解释而被认为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具有科学意义的一种反应(Strickland, 2001)。

安慰剂(placebo)是在一项实验中给控制组被试的没有已知药理学价值的物质。例如,在确定一种药物效果的研究中,实验组给予要研究的药物,控制组给予安慰剂。当然,安慰剂做得看起来跟真正的药物是一样的。无论是被试还是研究者,均不知道哪个组接受的是药物、哪个组接受的是安慰剂。如果每个组的成员都显示出类似的反应,那么,就产生了安慰剂效应(Strickland, 2001)。给予安慰剂的患者在没有真正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药物的效果,的确值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所研究的药物来说,是不利的,因为所得结论将是,这种药物对于所治疗的疾病是无效的。

其实,此时也不能完全排除药物无效。毕竟,至少存在一种可能,也就是说,此时的安慰剂效应与药物效应相当。即使认为安慰剂效应不利于检验药物的疗效,这种效应本身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因为它反映了人类精神、意识、信念的力量。

自古以来,人类就注意到了安慰剂效应。例如,把动物器官或其他自然产生的物质用来治疗人类的各种疾病时,会有特定的疗效。显然,安慰剂效应原本是医学上的现象。通俗地讲,当治疗师使用科学上没有效果的物质或方法之后,病人会从疾病中康复的现象,都是安慰剂效应。在这样的过程中,病人期望自己的疾病将会改善,是安慰剂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

安慰剂发挥作用的机制明显依存于安慰剂使用的背景,特别是指导语,会明显调节安慰剂反应。在研究中,如果告诉被试,他们接受的是安慰剂,那么,安慰剂效应就较小。类似地,如果被试和主试不知道给的是安慰剂还是药物,并且伴随着激励和乐观的信息时,安慰剂效应会明显增强。

在心理治疗中使用安慰剂是有争议的,有些批评者指出,安慰剂把治疗师和庸医联系起来,而不是把治疗师跟合法的、能科学测量的方法联系起来。不过,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存在安慰剂效应,特别地,这种效应在生理治疗和心理治疗中都有重要的、有效的作用。

安慰剂效应的对立面是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也就是惰性或非特异性程序造成伤害的情况(Turkkan & Brady, 2000)。例如,一名对玫瑰过敏的哮喘患者,在接触到人造玫瑰时,出现了过敏性发作。

无论是安慰剂效应,还是反安慰剂效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轻易找到对应的情况,并且会说:“这是心理作用。”人类的心理确实有微妙作用。安慰剂效应,充分展示了心理作用、心理力量,是值得心理学深入研究和应用的一种现象。

如果一句话、一个词语就能够产生积极作用,那么,研究这样的一句话、一个词语,无疑是极有价值的。当这样的积极作用与其他药物或治疗程序有相同、类似的效果时,安慰剂就愈加显得有用和可贵了。当然,也不能过分夸大安慰剂效应,以免陷入唯心主义。

参考文献

Strickland, B. R. (ed.). (2001). The Gale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2nd ed.). Detroit: Gale Group.

Turkkan & Brady, (2000). Placebo effect in research design. In A. E. Kazdin,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8 Volume Set.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42017.html

上一篇:如果能简单,似不必复杂
下一篇:那年去复试,感受真情谊

16 杨韩 宋玉 侯丹 王平平 李世斌 杨正瓴 徐长庆 张晓良 吕秀齐 孙颉 孙学军 张俊鹏 朱晓刚 李璐 郑永军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