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干预性研究,怎么做高明? 精选

已有 2661 次阅读 2022-8-8 23:5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时需要进行干预实验。由于干预实验往往持续时间较长,被试容易流失,控制难以严格,从而,这样的研究其实是准实验。同时,干预实验试图干预的具体内容,通常是人格变量或与人格关系密切的变量,如果干预成功,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也增大了干预实验的风险,即,干预效果可能是不明显的。如何更好地开展干预性研究呢?或者说,怎么做干预性研究(包括分析和写作)才是高明的呢?一篇新近的文献(Kipfelsberger et al., 2022)提供了重要线索,可以作为标本进行剖析。

该文以真实性(authenticity)为研究主题,作者沿用把真实性视为一致性的取向,将真实性分为3个因素(Wood et al., 2008)。因素一,自我疏离(self-alienation),反映个体深层的状态与这些状态的意识觉知之间的不一致性。因素二,真实生存(authentic living),反映个体在大多数情境中以真实自我行动的程度。因素三,接受外部影响(acceptance of external influence),反映个体的行为受他人期望而非自己信念所驱动的程度。

该研究旨在考察职业和个人发展项目(career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CPDP)对真实性3个维度发展的效应,预测:与没有参加CPDP的大学新生(即,控制组)相比,参加CPDP的大学新生(即,处理组)将会报告自我疏离水平降低(假设1),真实生存水平升高(假设2),接受外部影响水平降低(假设3)。

被试是瑞士一所大学的商学院新生,自愿参加,不收费用,也无报酬。处理组58人,控制组112人,真实性和控制变量的测量均为自评。所有被试中,有58名女生(34%)和112名男生,年龄在18~24岁(M=20.00SD=1.15)。

CPDP需要两个学期(8个月)的时间,通过给处理组的被试提供机会,让他们探索和表达自己,并且学习有关技能,促进他们真实性的发展(McAdams & McLean, 2013)。这个项目包括团体工作坊和个体辅导课程。一些团体工作坊为被试提供自我反思和人际技巧发展的机会,另一些团体工作坊更具实践性(例如,时间管理),有助被试获得在人际关系和职业情境中所需的技能。个体辅导课程为被试提供在安全关系情境中反思和表达真实自我的空间(McLean et al., 2007)。CPDP的职业导师在分配到具体课程前进行培训,确保项目的一致性。在处理组,被试参加1~13次团体工作坊(M=7.43, SD=2.46)和1~8次个体辅导课程(M=3.50, SD=1.67)。

研究者采用的真实性量表有12个题项,每个维度各有4个题项。自我疏离的信度为αT1=0.83αT2=0.84,真实生存的信度为αT1=0.84αT2=0.85,接受外部影响的信度为αT1=0.88αT2=0.82。被试对所有题项在7Likert量尺上进行评定,1表示“完全不能描述我”,7表示“能够很好地描述我”。在时间1T1),三因素模型对数据拟合得很好,χ2(51)=94.66, p<.001, CFI=0.956, TLI=0.943, RMSEA=0.072, SRMR=0.050;在时间2T2),三因素模型对数据拟合得也很好,χ2(51)=94.62, p<.001, CFI=0.953, TLI=0.939, RMSEA=0.071, SRMR=0.059。在两个时间点,三因素模型都比单因素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更好:T1时,Δχ2(3)=366.81, p<.001T2时,Δχ2(3)=390.07, p<.001,即,支持3维度的因素结构。

研究者以理论思考为基础,选择4个潜在的协变量,分别是反思学习风格、内隐个人理论、与原居住地的距离、性别。

由于该研究没有随机分配被试,处理组与控制组的样本量也不相等,研究者先检查两个组的被试是否可比。结果表明,处理组和控制组在开始时的真实性是等同的。

重复测量的多元协方差分析表明,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3,160)=2.868, p=.038, η2p=0.051,组别效应不显著,F(3,160)=0.150, p=.929,时间效应不显著,F(3,160)=2.287, p=.081。对于假设检验,该文报告了真实性3个维度的一元协方差分析的结果。

假设1指出,CPDP的被试会出现自我疏离水平的显著降低。结果表明,时间主效应(F(1,162)=0.010, p=.921, η2p=0.000)、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1,162)=1.918, p=.168, η2p=0.012)均不显著。处理组的被试在T2的自我疏离水平(M=2.47)没有比T1时的(M=2.74)显著更低,虽然趋势与预期的方向一致。控制组的被试,自我疏离从T1M=2.49)到T2M=2.49)没有变化,p=.938, 95% CI [-0.218,0.212]

假设2指出,CPDP的被试会出现真实生存水平的显著增长。结果表明,时间主效应不显著,F(1,162)=0.116, p=.734, η2p=0.001,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1,162)=4.754, p=.031, η2p=0.029,处理组的被试在T2时(M=5.53)比T1时(M=5.24)的真实生存水平更高,p=.010, 95% CI [-0.505,-0.068], g=0.283;控制组的被试,从T1M=5.48)到T2M=5.46),真实生存水平没有显著提高,p=.808, 95% CI [-0.132,0.170]

假设3指出,CPDP的被试会出现接受外部影响水平的显著降低。结果表明,时间主效应(F(1,162)=6.108, p=.014, η2p=0.036)、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1,162)=4.364, p=.038, η2p=0.026)均显著。处理组的被试在T2时(M=3.19)比T1时(M=3.81)接受外部影响的水平更低,p<.001, 95% CI [0.328,0.913], g=0.484;控制组的被试,在T2时(M=3.31)也比T1时(M=3.54)接受外部影响的水平更低,p=.027, 95% CI [0.027,0.431], g=0.186。也就是说,两个组被试接受外部影响的水平都降低了,虽然处理组被试的这一效应更强。

由此可见,开展干预性研究时,至少应当注意如下几点,才能显得高明:

其一,对于干预的具体内容,需要有多个指标,如果采用问卷或量表,也宜选择多维度的——这样做,不仅可以精细考察干预的效果,而且可以降低研究的风险。否则,很可能出现干预无效的研究结果。

其二,对于涉及的测量工具,需要提供自己研究中的信度和效度资料。例如,在上述文献中,既给出了3个因素两个时间点(T1T2)的信度指标(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也给出了两个时间点的效度指标(结构效度指数)。一般来说,研究者通常会报告信度指标,却较少报告效度指标。

其三,对于使用的干预方案,需要灵活和有所变化。例如,在上述文献中,处理组被试参加的团体工作坊为1~13次、参加的个体辅导课程为1~8次。这样的干预方案,一方面,可以更为精细地考察干预措施,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可以更好地适应各个被试的情况。

其四,对于具体的研究结果,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和解释。例如,在上述文献中,处理组和控制组的被试,在T2的自我疏离水平并不比T1时的显著更低,作者据此指出,自我疏离对CPDP缺乏反应性,也不会自然发展;处理组的被试在T2时比T1时的真实生存水平更高,而控制组的被试在T2时没有提高,作者据此指出,真实生存对CPDP具有反应性,且不会自然发展;处理组和控制组的被试,在T2时比T1时接受外部影响的水平均更低,但是,处理组的降低幅度更大,作者据此指出,接受外部影响对CPDP具有反应性,且亦有自然发展的特点。

总之,心理学的干预研究,往往是准实验设计,研究者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决策,在干预方案和结果解释方面也应当更为灵活、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Kipfelsberger, P. et al. (2022). Developing authenticity: A quasi-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8, 111825.

McAdams, D. P., & McLean, K. C. (2013). Narrative identity.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2(3), 233-238.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50470.html

上一篇:何为真实性?有什么作用?
下一篇:反思于现实,提升成术语

12 侯丹 杨韩 李世斌 宋玉 王平平 陆仲绩 张晓良 杨正瓴 郑永军 程少堂 张俊鹏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