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5):
清华园生活的三首诗词
方锦清(物403)
1.亲情化为冲天劲
方锦清(1958级物403)
1962年8月某日于清华大学五号楼343室
小 序
1958年7月我进入清华园, 6年学习期间都一直得到国家助学金,基本上能够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但是其他经济开支很困难,特别是想回福建老家看我唯一的直系亲人——母亲也做不到。 因此,在学习3年后,我得到中学一位物理老师的资助,才得以于1962年夏天第一次回家乡莆田探亲。这时国家基本渡过了困难时期,我终于能够回家看望了日夜想念的母亲以及中学老师同学,这是一次难得的相聚. 回到学校后,昨夜思乡心切,回忆回乡的难忘情景. 清早起来不禁挥笔写下一首拙词.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我学生时期的拙诗或拙词,并不讲究古典传统韵律,都是为了寄托我对亲人师长之情,以及表达个人当时的情感而已.请大家,特别是行家们不要见笑了!
乌云天, 烈火地,
暮发荔城[1],
道上行人寂.
决心赶回家乡处[2].
谊重如山,更有何人挚?
江南好,令人思!
夜夜除非,
好梦想留人睡.
满城荔红今又是,
壮入胸怀,
化作冲天劲.
注[1] 莆田城自古以来就美称”荔城”, 因为城区周围河边都是一片绿7阴荔枝树而得名, 初夏荔枝成熟季节, 荔红遍全城, 花果飘香, 它与龙眼、枇杷并称莆田三大名产(特产水果). 因为第二天要动身回北京清华,那天在荔城会见老师同学,傍晚6-点了,不得不依依不惜地告别老师和同学后,才匆匆离开城区,太晚了,已经没有交通工具,为了安全,戴老师陪同我徒步赶了30多里的夜路回到九峰家里,在家里焦急等待的不只是母亲,还有少时同学和邻居,这一天令我十分感动和难忘,。
[2] 我的家乡在九峰乡, 距离莆田城区有30多里地. 过去我在城里中学(不论是莆田一中还是莆田五中)读书时, 星期天经常赤脚步行回家, 然后背着20-30斤可维持1-2周的粮食(红薯和大米等)及生活用品回到荔城中学,这样渡过了我中学时代的六个春秋,终于盼到了北京清华大学学习的难得良机,多么令我珍惜啊!
2.愤发图强超前人
——面对困难,挑战自己
方锦清(物403)
写于清华大学五号楼-343室
1962年2月1日中午1时
严谨细致动脑筋,
警戒虚浮腹中轻.
勤笔勉思超前人,
业不惊人不甘心。
3.加速新业献毕生[1]
方锦清(物403)
1964年7月2日于清华园
花开花落树成阴,
风里雨里几多年.
自古男儿壮志高,
留取丹心奔新林[2].
莫道昆明湖水浅[3],
革命友谊赛海深.
何消天南与海北,
赤化全球永向前.
注[1]:这是我复同窗同学的一首赠诗,表示我们要把自己一生献给原子能事业,“加速”是指从事加速器专业。
[2]1964毕业前我填写的工作志愿是去大西北国防试验基地——“新林”,立志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并建功立业。但是最终我被分派到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
[3]当时与同窗同学在颐和园昆明湖上一起泛舟谈心,颇为投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0-4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