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亨
高考政策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综合体现 ——高考移民现象有感
2019-5-9 19:12
阅读:3909

高考对中国人来说,可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在2019年高考即将到来的时候,近期接连爆出了“贵州三考生因高考移民被退学”和“深圳市模考前十名被衡中移民霸占半壁江山”的事件。近日里关于高考政策的讨论又热闹了起来,估计是回忆起自己当年高考时的惨状,各路吃瓜群众纷纷表达对高考政策的的不满。频率出现最高的观点莫过于“取消高考的户籍制度,全国统一出题,统一划线录取”,很多人认为这才能真正意义上消除高考不公。

先说目前的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高考政策,大家伙儿最大的不满在于京津沪等发达地区学生的名校录取率要明显高于河南河北山东等高考大省,尤其是河南河北,省内没有一所985高校,学生每年的高考分数比其他地区高出很多,却大多都只能读普通的大学,这种差异让人感到了巨大的不公平。平心而论,目前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教育不发达省份的学生,也让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投入得到了回报。我们知道,地方政府对本地大学都有或多或少的财政支持,这包括直接的教育经费,科研项目,人才政策,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学校用地用水用电方面的支持等等,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都来源于本地的纳税人。所以说,无论是省属还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在录取政策上,对本地考生有所倾斜,都是情有可原的。

“统一出题,统一录取”的政策,初听起来是做到了对全国考生的绝对公平。然而高考政策的制定不能只考虑公平,还要考虑社会公正。说到这个,有必要提一下公平和公正的区别,公平在于绝对意义上的平等,公正在于考虑到社会每个个体不同的基础上,做到相对的平等。比如说,旅游景区对儿童、学生和老人售半价门票,各地的公交系统也为老人免票,这都是社会公正的体现。追求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很容易回到以前吃大锅饭的年代,并不一定是对社会有益的。回到高考政策的话题上来,“统一出题,统一录取”极有可能会造成不发达地区考生在高考上的团灭,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该地区的落后,这种恶性循环是难以逆转的。另一方面,这种“吃大锅饭”的政策,会打击地方政府对高校财政支持的积极性,因为本地人并不能从这种投入中得到任何好处。这种方式也是十分不可取的。现如今的高考政策是社会公平和公正的综合体现,不能单纯地追求公平,也不能一味地公正,二者之间如何拿捏,着实是让国家头疼的问题。

再回到高考移民的话题上,近些年,中国的人口流动量非常大,所以不少省份也先后出台了关于流动人口子女高考的政策,这一定程度上成了高考移民者钻的空子。这种行为绝对是应该被打击的,你不能奢望自己不为北京纳税,不用承受北京高额房价的条件下,通过某些投机,让子女获得和在北京打拼的家庭同样的高考机会。也不能自己生活在舒适的中部二线城市,却通过某些投机,让子女和落后地区的学生去抢一个名校的名额。

借用之前听过的一句话收尾,“哪有什么不公平,都是你之前选择的舒适,让儿女在高考的时候比别人更难一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少亨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2693130-117808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