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编辑 李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gsjjseditor 毕业于中山大学七年制,神经病学硕士。毕业后从事医学编辑职业。

博文

期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精选

已有 7735 次阅读 2010-3-2 09:34 |个人分类:神经病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期刊, 数据库, 数字化

我刚进入编辑工作行列的时候,拿着一份我们杂志过去10年的发行量统计表,有些愕然,本杂志的发行量在逐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特别大,从10年前的几万到现在的几千,有些惨不忍睹了。在之后的编辑工作中才发现,发行量并不是评价期刊的唯一标准,甚至并不能作为目前评价期刊的标准之一。而发行量的急速下降,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期刊数字化时代到来了。

统计数据显示,2006 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为200 亿元,2007年为360 亿元,2008 年达到530 亿元, 今年预计为750 亿元,3 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6.2%

什么是期刊数字化?期刊数字化是出版数字化的一部分。有学者认为,在整个出版中的任何一个过程采取了数字化都可以成为出版的数字化;有学者认为字出版是指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也有学者认为,出版的在整个出版过程中,从编辑、制作到发行,所有信息都以统一的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与传递才可以成为出版的数字化。在处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化出版交替的当今,我们姑且认为以上所述的情况都可以规到广义的出版数字化范畴。当然,期刊数字化也就是期刊出版的数字化。

截至2008 年底,国内电子期刊总量已经达到9000 种。如果加上目前同时进行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期刊,相信这个数字会更大。有学者估计,未来5年内,数字化出版的期刊将会完全代替纸质期刊。这种集合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元素综合而成的电子期刊具有可视性、交互性、多样性、娱乐性、传播速度快,以及发行成本低、订阅方便、内容紧随潮流等特点,其优势毋庸置疑。我们目前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是否进行数字化改革,而是如何发挥数字化的优势,如何解决数字化进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已出版期刊的数字化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为了信息查询的方便,应该将已出版物也进行数字化转化。对于科技期刊而言,目前所使用的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已经将30年以内的期刊均已进行了数字化转化,对于信息更新迅速的科技期刊而言,已经足够了。

数字信息自由权和知识产权的冲突  期刊数字化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但同时又面临着知识产权的问题。首先是期刊编辑部是否有权将纸质杂志已经发表的文章进行数字化出版。根据《伯尔尼公约》第九条规定,将纸质文献数字化即把作品以数字形式存储于电子媒介中,属于作品的一种复制形式,其专有权属于原作者。由此可见,纸质文献数字化应当是一种复制行为。而且有些期刊编辑部在给作者签的版权协议上开始增加了关于数字出版专有权的问题,即作者签署同意发表的同时,也同意期刊编辑部拥有本文的数字出版专有权。但是对于没有改变内容的数字化作品,著作权应属于作者。然后是数字化作品的传播问题,关于数字化作品在网络上传播,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发行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属于类似于广播的公共传播行为。我认为,对于目前先发行纸版期刊,然后对发表过的作品进行数据化经网络传播应属于后者,而当期刊已完全由纸版转为电子版之后,数字化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就应该是属于前者的了。最后还想提出的一个问题,正如刘清海老师在论坛里所谈到的,目前几个较大的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将全国很多期刊发表的作品集中起来进行数据化处理,然后高价出售,而每年只付给每个期刊编辑部很少费用。但是除了中华系列杂志与万方数据库签署了数字版权协议,授权万方数据库专有数字版权,一些期刊编辑部并没有签署类似的协议。那么我想说的是,期刊编辑部自己建的网站,有没有将过刊的数字化作品进行网络传播的权利;数字化作品是否具有著作权,数字化出版权是专有权还是非专有权,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期刊网络处理系统建设  为适应网络时代与数字化转化进程,较多期刊编辑部已经建立了期刊网络系统,达到了稿件处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各种为期刊编辑部提供网络系统服务的公司也应时而生。但是发现目前多数网络系统只发挥了投稿、送审等稿件处理过程的作用,没有较好地发挥出网络传播、交流的平台作用。还有就是上面已经提过的问题,已经被大型数据库收录的作品,编辑部是否有在本期刊网络系统上提供过刊的数据化作品的权利。当所有期刊都转化为数字化出版之后,期刊编辑部在网络系统上提供数字化作品,是否具有该作品的专有数字化出版权,是否有权向需要该数字化作品者收费。

还有数字集成期刊数字化转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具体可以阅读刘清海老师的《期刊数字化网络化昆明会议有感》。

以上是我在查阅文献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希望各位期刊的前辈、老师多多指导。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2205-298895.html

上一篇:医学论文写作讲课有感
下一篇:2010年工作汇报: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影响因子提高

13 蒋新正 任胜利 陈儒军 马中良 杨远帆 梁建华 方晓汾 张天翼 许培扬 唐常杰 周呈呈 高绪仁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