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循证中医药》中的学术问题应该纠正

已有 2420 次阅读 2022-7-6 19:04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刚才,从“棒棒医生”公众号中看到余向东批评《循证中医药》的几篇文章(“伤寒论是循证医学专著吗?”“循证医学不是唱赞歌的工具”“好好说话,莫唬人”)引起我的警觉,因为发现该书主编是一位老朋友——中医界在循证医学方面的翘楚,我不相信他主编的教材里会出现这样的缺陷。连忙将批评文章转了过去,他竟然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因为该书是实行的双主编制,他负责方法学部分,但坦诚地说:我作为主编也有责任。

余向东批评的几个问题实在让人汗颜,但其中的缺陷肯定不能代表中医界的主流认识(见附表)。

1.jpg

2.jpg

当然,余向东批评仍然是中肯的:

因为中医古典著作,包括四大经典在内,并没有统一的格式规范,更没有数据,是无法进行系统评价的。

比如《伤寒论》,以六经辨证来治疗各种外感疾病。而金元四大家以及更多的明清温病学家对外感疾病都各有体系和方法,有的补土,有的攻下,有的养阴…辨证的方法也不限于六经,还有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甚至还有聊斋式的鬼神辨证(如陈士铎)......各家都认为自己“效如桴鼓”,又都没有数据的支持。请问,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高下?张仲景和李杲谁更高明?吴有性与吴瑭谁更可信?这是完全不可比的好吧。

而在四大经典(1a)和现代名老中医经验(1b)之间,历代名医大师都是缺如的,这让孙思邈、钱乙、李时珍、李杲、王士雄、叶天士们情何以堪?

即便是四大经典(该教材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四大经典)本身,由于是两千年前的古书,也不可能都是精华,其中哪些是1a级,哪些是1b级,甚至不入级呢?

比如:《伤寒论》里的烧裈散(妇女内裤中间部分烧灰,可治疗阴阳易),这个方子仍然有人用,并且得到著名中医大师李汉卿、刘渡舟的认可,“确实管用”,这个算不算是1a级证据呢?

《神农本草经》里的神级证据就更多了,共收录365种中药,与周天之数相合,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者,“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这120种是最好的,所谓君药,久服无毒,并且可以轻身不老,成神仙。第一个上品药就是丹砂,即硫化汞(HgS)的天然矿石,含有砷、铅、锑等有毒重金属,不要说久服了,就是一次性服用也可能中毒,主要毒性有肝肾损害、神经系统中毒、溶血、过敏反应等。历史上有不少皇帝就是吃这个上品药而送了性命。那么,吃丹砂益气延年是1a级证据吗?如果不是,其他哪个上品药可以益气延年轻身飞仙呢?云母、石钟乳、朴消、五色石脂、细辛、蛇床子、发皮(人的头皮)还是鲤鱼胆?

稍微深入研究一下,就会觉得很荒谬。两千年前的医学著作,充满了大量荒诞不经的内容,怎么可能直到今天还高居证据的最高级?中医难道在不断倒退吗?

理论证据的分级一样的荒谬。

把东汉以前的著作作为最高级别证据,是认定中医基本理论在东汉以前就已经达到了最高峰。但是,那也不成啊,马王堆医书的两种脉灸经比内经更为久远,却只有十一条脉,难道它和内经的十二经脉都同属于1a级证据?这太魔幻了吧?

晋至清的海量医家著述,证据都不及秦汉,民国更次之,而现今的大学教材和行业规范的证据级别连民国医家著作都不如。这是赤裸裸的祖先崇拜啊,是想说我们中医与时俱退吗?如果这样,我们的医学生干嘛要学习现代教材,直接学习汉以前的经典不就行了吗?

我非常理解编者爱护中医弘扬中医的拳拳之心。但是,循证医学从一问世就注定了它不为任何医学站台的特质。循证医学不但不为传统医学站台,它其实直接就是大量无证据的传统医疗的终结者。

世界上有很多的传统医学,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印度、波斯到中医、藏医、蒙医、苗医,都有各自的经典,都有无数的经典药物和疗法,为什么到现在,它们绝大多数被淘汰甚至灰飞烟灭了呢?

这其实就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石的现代医学,尤其以最佳证据为基石的循证医学的“功劳”。

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是建立在极为严苛的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的,它不是医疗本身,而是评价医疗的一种思想和方法,它本身是中性的,就像逻辑学一样。

在循证医学的审视下,传统医疗的神奇疗效纷纷幻灭。最著名的如放血疗法,有无数的经典为它背书,但对照实验无情否定了它。

循证医学不仅对传统医学,对现代医学(西医)自身也一样的抹脸无情。比如强心剂洋地黄,有无数的生理学、药理学、临床观察证明这是一个效果确凿的神药。但循证医学硬是以更为可信的数据把洋地黄拉下了心衰治疗的宝座。

《循证中医药》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9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循证医学类教材,相信瑕不掩瑜,缺点虽然明显,但也掩盖不了优点。下面是对该书的简介:

内容简介

《循证中医药》共计十六章,分别介绍了国内外传统医学及中医药领域循证医学研究与普及的现状和策略发展、符合循证医学高级别证据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方法、以效果研究为核心的比较效果研究方法、基于临床真实世界研究的模式与方法、中医药临床核心结局指标与结局研究、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研究方法、中医药临床研究安慰剂效应评价、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循证针灸临床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评价、中医临床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循证医学与中医叙事医学、中医古籍文献的循证研究方法、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及临床路径研制方法、中医药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研制方法,力求充分体现循证医学方法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与评价中的作用以及对中医药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的指导。

《循证中医药》编者系国内从事循证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具有扎实的循证医学理论基础,以及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实践经验,希望为中医药的科研与实践提供借鉴。著作目录如下:

第一章 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策略与进展

第一节 中医药国际临床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传统医学(含中医药)发展策略

二、国际传统医学(中医药)研究机构

三、国际相关学术机构和组织

四、发表中医药研究成果的国际医学期刊

五、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中的应用及前景

第二节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态势、问题及策略

一、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

二、中医药临床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三、策略与展望

第二章 设计、组织、实施中医药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医药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药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的特点

第二节 中医药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的设计

一、中医药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

二、中医药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

第三节 中医药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的组织与实施

一、研究方案撰写

二、研究单位选择

三、研究数据管理

四、数据分析计划

五、研究质量控制

六、研究实例解读

第三章 比较效果研究——实效性临床研究

第一节 比较效果研究常用的设计与方法

一、概念及特点

二、常用的研究方法及设计要点

三、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第二节 比较效果研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

一、中医“整体医学”的理念及特征

二、比较效果研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设计要点

三、应用实例分析

第四章 真实世界研究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真实世界研究产生的背景

二、经典RCT与RWS的差别

第二节 RWD到RWS

一、RWS

二、RWD、RWS和RWE

第三节 RWS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一、RWS适合中医药研究

二、中医药领域的RWS应用进展

第四节 RWS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大数据技术为中医药RWS提供了支撑

二、贝叶斯倾向评分法分析中医证型和中药干预模型

三、工具变量法

四、小结与展望

第五章 核心结局与结局研究

第一节 核心结局

一、核心结局概念及范畴

二、COMET工作组

三、核心结局研制方法

四、核心结局研制实例

五、核心结局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应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 结局研究

一、概念及范畴

二、结局研究在传统医学领域应用的实例

三、中医结局研究方法

第六章 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节 中医辨证分型的概述及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以文献为研究对象

二、以专家为研究对象

三、数据挖掘技术

四、证候辨证量表制作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案例剖析

第七章 生活质量测定与中医症状学评价

第一节 生活质量测定

一、生活质量概念及历史沿革

二、生活质量测评

第二节 中医症状学评价

一、中医症状学概念及意义

二、中医症状学评价与量表评价的结合

第八章 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安慰剂效应评价

第一节 中医药临床试验安慰剂效应概述

一、临床干预的效应分析

二、效应的排除与验证

三、中医药临床试验的安慰剂效应介绍

第二节 评价中医药临床试验中安慰剂效应的挑战与策略

一、中医药干预特异性效应的评价挑战

二、合理解读、传播中医药临床试验结果的挑战

三、中医药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质量挑战

四、伦理学的研究挑战

五、中医传统干预理论的为安慰剂研究带来的挑战

第三节 中医药临床试验安慰剂的评价概况与研究展望

一、中医药临床试验安慰剂的评价方法

二、中医药临床试验安慰剂研究的展望

第九章 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

第一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一、WHO

二、美国

三、欧盟

四、中国

第二节 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的必要性

一、上市前临床研究存在局限性

二、中成药安全性评价的需求

三、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

四、药品管理的需求

五、企业市场开发的需求

第三节 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临床用药合理性的评价

二、安全性评价

三、疗效评价

四、经济学评价

第十章 循证针灸临床评价研究

第一节 循证针灸学的概念

一、定义

二、循证针灸临床评价研究

第二节 循证针灸常用临床研究方法与实例

一、随机

二、对照

三、盲法

第三节 循证针灸常用临床研究设计与实例

一、针灸临床研究设计

二、针灸临床研究实例

第四节 循证针灸临床评价研究进展

一、研究方法学进展

二、临床疗效评价进展

三、临床研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第十一章 中西医结合疗法的评价研究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形式与特色

一、中西医结合的形式

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特色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疗法评价研究的设计要素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样本量估算

三、处理因素的选择

四、对照组的设置

五、结局指标的选择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疗法评价研究实例分析

一、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实例

二、队列研究实例

第十二章 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

第一节 中医个体化诊疗概述

一、中医个体化诊疗与辨证论治

二、中医个体化诊疗的内涵

三、中医个体化诊疗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第二节 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的困境、原则和必要性

一、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的困境

二、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的原则

三、开展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节 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的视角及研究模式

一、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的视角

二、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的研究模式

第四节 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的研究设计方法介绍

一、研究设计

二、针对不同环节的评价方法

第十三章 循证中医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科学常用研究方法

一、概述

二、主要研究方法、技术与应用实例

第二节 循证中医药与叙事医学

一、叙事医学的概念与范畴

二、叙事医学与循证医学

三、中医学的叙事属性

四、研究范例

第十四章 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下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古籍文献的循证医学价值和证据分级探索

一、中医古籍文献的循证医学价值

二、中医古籍文献的证据分级与评价

第二节 中医临床经方的循证医学研究与实践

一、《伤寒杂病论》成书具有朴素的循证思维特征

二、《伤寒杂病论》方的古代医案不能直接用于现代循证医学研究

三、《伤寒杂病论》方近代临床文献可进行循证医学回顾性研究

四、循证医学研究成果指明了经方临床研究的思路

五、循证医学研究与经方试验设计中的缺憾

六、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同期验证弥补缺憾

第十五章 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及临床路径研制方法

第一节 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一、概念

二、形式及内容

三、资源

四、制定方法

五、实例

六、评价

第二节 中医临床路径

一、概念

二、形式及内容

三、制定方法

四、实例

五、评价

第十六章 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国际报告规范

第一节 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国际报告规范介绍

第二节 中医药临床个案报道的报告规范

一、制定背景

二、规范内容

第三节 中药复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

一、制定背景

二、规范内容

第四节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

一、制定背景

二、规范内容

第五节 灸法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

一、制定背景

二、报告规范

第六节 正在制定中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报告规范

参考文献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346145.html

上一篇:[转载]槐耳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下一篇:[转载]博士论文《古代中医疗效评价的文献研究》摘要与目录

2 许培扬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