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唐诗如何继承发展?

已有 3337 次阅读 2022-6-16 10:15 |个人分类:美学诗文|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昔日

昔日红尘几度春,风花雪月骑行人。

如烟往事成追忆,犹是当年诗酒身。


阳台吃瓜

小区几树夹桃花,爱把馨香送我家。

引得诗翁平仄韵,清凉不逊啖西瓜。


忆父亲

落魄求存涉险滩,遍尝凄苦与心酸。

孤游梦里慈容暖,独忆儿时遂夜寒。

恍恍人前身窘迫,惚惚世上影幽单。

深恩养育来生报,每每思寻泪不干。



我认为黄国正老师讲的很好。


《七夕广州》

        作者:黄国正

帅哥美女小蛮腰,谈情说爱海心桥。

又是一年七夕会,云山珠水情未了。

《文学不是游戏》

                作者:黄国正

        要不要按照《平仄格律规则》来创作五言诗、七言诗?这个问题从唐朝开始争论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现在再争论已经没有意义了!现在已经是大数据智能计算机应用的时代,凡是按照规则来做的事,基本上都可以用智能计算机来代替人来做,智能计算机比人做得更好!世界围棋冠军输给了智能计算机阿法狗就是最好的例子证明!现在按照《平仄格律规则》来创作格律诗也被智能计算机代替了!现在很多格律诗爱好者都喜欢把自己写好的格律诗输入智能计算机来对碰审核,让智能计算机来提示修改!现在格律诗已经变成了人与计算机的改字游戏!游戏按规则!文学不是游戏!文学讲创作!


《唐诗如何传承发展》

                 作者:黄国正

         诗是韵文,其实就是用押韵句来写文章。唐诗是指五言诗和七言诗。唐诗是中国诗的里程碑!是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二言诗三言诗四言诗六言诗八言诗和九言诗经过历史证明不太适合汉字传情达意和汉语的吟诵,先后淡出了中国诗的舞台!五言诗和七言诗适合汉字传情达意和汉语的吟诵,在唐朝涌现出一大批创作五言诗、七言诗的优秀诗人,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诗佳作,创造出中国诗前所没有的辉煌!从此人们就把五言诗和七言诗称作唐诗。唐皇朝就把唐诗纳入科举考试,命名为格律诗,编写《平仄格律规则》来规范格律诗的创作和考评,《平仄格律规则》就成为了评价格律诗创作优劣的准则,这样就束缚了格律诗的创作空间,千篇一律!唐朝很多著名诗人都不按照《平仄格律规则》创作唐诗的,如杜甫的《望岳》、崔颢的《黄鹤楼》,唐朝以后唐诗佳作少之又少,现在格律诗已经变成了人与计算机的改字游戏!文学创作是作者用文字传情达意,只要不违法就不要限制!唐诗是文学的其中一种,五言句和七言句是唐诗的载体!传情达意是唐诗的灵魂!朗朗上口的句子就是押韵句!对于那些不懂文学拿平仄来挑事的人大可以一笑置之!最后就是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

《中秋》

        作者:黄国正

春红夏绿冬飘雪,夜空最美中秋月。

亲友几多离别后,团圆共赏不可缺。


黄国正中国诗歌网会员。



七律•孟夏意

文/王亚东(冰言)

至今江北花开盛,愁是华南别落红。

似此清晨非昨夜,有谁词里寄春风。

桃源夏长青罗果,饮酒兴来翠黛冲。

绿海深幽修竹韵,闻莺婉转脆喉咙。七律•茶情词韵

文/王亚东(冰言)

春梦寻思纤细美,茶亭袅处茗馨烟。

文人社聚和诗韵,词客豪吟得意填。

但饮毛尖香味醉,深情叶嫩润心田。

携书阅古千年事,品露凌霄一脉泉。七律•春雨迎夏

文/王亚东(冰言)

连雨不知春暮去,放晴才晓夏新来。

梨花落尽凄凉泪,杜宇啼残艳别哀。

蜂蝶悠然欢采蕊,蔷薇莞尔在盈开。

庭前绿意阴遮院,池上红蕖翠滴魁。七律•春情感伤

文/王亚东(冰言)

轩窗一枕觉醒时,小院漫天落败萎。

燕语莺声春谷雨,花残树叶绿繁枝。

临风弄笛吹零影,若雪飞芳舞乱姿。

近夏法桐飘白絮,伤情涕泪润新诗。七律•暮春情

文/王亚东(冰言)

又见春芳落蕊殇,方期夏叶绿阴凉。

蔷薇妩媚多姿美,菡萏清幽秀色妆。

节景犹含风雨转,韶光已染鬓成霜。

深情总是为花累,思念谁知似水长。七律•春暮情伤

文/王亚东(冰言)

户外春光成暮色,窗前绿树醉流莺。

缤纷落地芳残朵,杂踏如泥絮满坪。

眼湿梨花伤感事,悲生岁月叹嗟声。

翠盘凝泪凄心露,锦瑟惊弦破梦情。七律•暮春近夏

文/王亚东(冰言)

绿叶波摇荷露落,玫瑰日映锦云墙。

鲜花院里翩蝴蝶,翠盖窗前艳海棠。

满眼飘零春入暮,几声流转鸟啼祥。

寂寥诗句情融墨,缱绻琴音曲溢房。七律•虞美人花

文/王亚东(冰言)

姹紫嫣红容貌靓,黄金粉白彩妆鲜。

天生丽质迷瞳众,血作芳心引魄缠。

绽萼青山翩若蝶,摇枝翠叶美人怜。

娉婷袅娜随风舞,窈窕氤氲带露妍。七律•思念成都

文/王亚东(冰言)

巴山蜀水风情靓,天府成都夜梦侵。

锦里繁华佳美味,廊桥皓月媚歌音。

江亭醉酒依花女,竹径闻莺入画林。

摘取枇杷金色果,来寻粉黛玉芳心。七律•美蜀景

文/王亚东(冰言)

应是一年春景美,绝胜嫣色满川都。

无边竹海婷修韵,有客青城约道姑。

江堰千秋分碧水,芙蓉万朵醉香酥。

峨眉古镇风光妙,九寨黄龙幻影湖。


#接龙


对句:荷花沐雨婷婷立(厨娘)


1. 柳絮迎风袅袅飞(林小青晋江)

2. 梅蕾凌霜艳艳开(黄金明莆田)

3. 玉露沾霜郁郁凝(余继华九江)

4. 菰米随波簇簇摇(闲云看客)

5. 柳叶吟风荡荡摇

(凡鸟:广东)

6. 翠鸟呼晴款款飞(踏雪寻梅 )

7. 柳线经风娓娓摇(王章羽 )

8. 燕子穿帘软软飞(烟波浪客)

9. 蝴蝶临风楚楚翔(广西南宁)

10. 喜燕裁风剪剪行(漳水湍流)

11. 锦鲤犁波缓缓游(王强)

12. 柳叶临风飒飒声(段秀芳)

13. 梅树冲天渐渐伸(芳草)

14. 柳树随风寂寂摇(龙凤呈祥)

15. 竹叶经风簌簌摇(识途老马)

16. 茉莉朝阳嫩嫩生 (正宗辉煌 )

17. 彩菊凝霜淡淡开(午云)

18. 岸柳经风缕缕飘(贾宝汀)

19. 月季沾露阵阵香(阴山戍客)

20. 柳线临风袅袅飘(佘一龙)

浣女凭舟款款归(佘一龙)

21. 仙女含情飒飒飘(天地人 )

22. 山客环湖踽踽行(孤帆远影)

23. 竹叶经风飒飒声(王维洲 广东)

24. 红叶题诗句句馨(方宗和)

25. 粉蝶迷花款款飞(仙游黄世雄)

26. 梅蕾经霜俏俏开

(福州市,不老林)

27. 大雁迎风缓缓来(党永锋)

28. 菊蕊经霜静静开(邹学权 )

29. 曲径流香淡淡飘(郭明天 )

30. 溪水穿林缓缓流(孤帆远影)

31. 雾气随风冉冉飘(孤帆远影)

32. 柳影迎风款款摇(孤帆远影)

33. 翠鸟衔鱼速速飞(久护)

34. 蛙鼓凭风阵阵传(杨兆根)

35. 女子兜风慢慢行

(凡鸟广东)

36. 水榭听莺恰恰啼(杨兆根)

37. 翠柏临风楚楚直(耿速)

38. 野菊披霜灿灿昂(华峰)

39. 雨燕迎风翩翩飞(出塵)

40. 画棹清风缓缓行(梁忠书 )

41. 明月和云窕窕移(梁忠书)

42. 鸿鸟迎风款款飞(武陵山人)

43. 菊蕾迎风艳艳开 (正宗辉煌 )

44. 野鸭迎风慢慢游(天马行空)

45. 春雨润花缓缓流(天马行空)

46. 柳叶迎风袅袅飞(马文俊)

47. 月夜摇舟缓缓行(马晓明)

48. 柳树迎风婉婉扬(浩洋)

49. 锦鲤吹波娓娓游(浩洋)

50. 水莲浮池缓缓生(浩洋 )

51. 火箭升天稳稳飞(丘富开)

52. 柳树随风缓缓飘(丘富开)

53. 柳线临风袅袅飘(佘一龙)53

浣女凭舟款款归(佘一龙)

54. 白鹭沿江款款飞(南翔)

55. 柳叶临风飒飒飞(竹笛)

56. 白藕藏污透透心(观念)

57. 竹叶临风猎猎歌(用水)

58. 枫叶经霜赤赤燃(李廉德)

59. 燕子迎风款款飞(赵传勤)

60. 丹菊经霜灼灼开

枫叶经霜艳艳飘(晋江 蔡金木)

61. 细柳迎风楚楚摇(永春郑仕彪 )

62. 锦鲤浮波浅浅游(傅焱吉林)

63. 柳絮随风袅袅飘(傅焱吉林)

64. 麦穗凌波滚滚来(湖北陈贤章)

65. 柳絮迎风袅袅飞(王海燕松原)

66. 蝉曲随风阵阵鸣(王宏涛 河南)

67. 旭日登场冉冉升(子交)

68. 柳絮迎风婉婉飘 (正宗辉煌 )

69. 燕雀飞林款款啼(孙润根)

柳絮生烟袅袅飞

70. 海燕逆风缓缓飞(尘封)

71. 柳线经风漫漫飞                  天使守护神

72. 竹子含岚绿绿长(正宗辉煌 )

73. 柳色含烟淡淡呈(秋韵)

74. 桂魄呈辉冉冉升(陈士坛)

75. 梅蕊凌寒艳艳开(高毓俊)

76. 春燕裁风恰恰啼(高毓俊)

77. 柳影随波颤颤摇(高毓俊)

78. 蜻蜓随风点点情(陈明英)

79. 柏杨随风曳曳悠(陈明英)

80. 海燕携雷款款飞  (秋韵余)

81. 茉莉逢春妙妙生(正宗辉煌)

82. 知了栖林静静眠(李兴富)

83. 柳絮迎风款款飞(神游)

84. 紫燕含烟款款飞(海风)

85. 玉树临风娓娓言(秋韵余 )

86. 大雁迎风款款飞(龙湾居士)

87. 柳眼埋头悄悄窥(中国梦)

88. 柳絮随风慢慢飘(吴水连 )

89. 柳叶临风荡荡悠(正宗辉煌 )

90. 柳树经风阵阵扬(高飞亮)

91. 紫燕衔泥切切归

(江南秋色)

92. 丽日和风暖暖晞(江南秋色)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0034-1343205.html

上一篇:书画新作 古代名家书画 11
下一篇:药物虚拟筛选 机器学习算法 中美、印度研究热点

6 杨正瓴 孙颉 尤明庆 郑永军 杨学祥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